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中山二院不当举措加剧舆论冲突:挽回公众信任还需精准把握舆论关切

2023-11-15 10:06 来源:人民网

  ——  第479期 ———

     热点话题排行 TOP5   

  数据周期:2023.11.4-11.10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中山二院不当举措加剧舆论冲突:挽回公众信任还需精准把握舆论关切

  【案例概述】

  11月7日中午,有微博网民发文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二院”)乳腺外科苏姓导师团队中,多名学生集体患上罕见型癌症。另据网传聊天记录,其中一名学生博士毕业后留院,并被查出患有癌症,上述苏姓导师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直接将这名学生移出群聊。

  11月8日,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凌晨回应称,共有3位人员罹患癌症,其中2名现为医院乳腺外科医生,另外1名为外地来院进修人员。相关通报还指出,院方对涉事实验室的管理严格且规范,后续将配合第三方机构评估调查。当日,广州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工作人员称,正在按照流程跟进处理,会组织第三方机构调查实验室。

  同日,此事再生枝节。网传涉事实验室开始拆除。对此,院方党办工作人员仅称,网传的“拆除”是正常的安全消防检查,相关日程“恰好”安排在当日。9日,中山二院接受媒体探访,回应实验室疑遭拆除传闻。院方表示,网传拆除实验室纯属误会,只是因消防隐患拆除了实验室过道的柜子,拆除计划在6月就已制定。相关人员还对澎湃新闻表示,此前消防检查的表态未得到公众认可,但其作为科研人员,其他事情他并不能控制。

  舆论透视

  中山二院首次回应背后仍有“两重疑云”待解

  网传“中山二院3人患癌”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多人致癌”等微博话题登榜热搜。中山二院第一次回应虽明确了患癌人员具体情况,也辟谣了舆情爆发初期网传的“大规模、集体患癌”说法,但该份声明并未直接回应舆论重点在追溯的两个核心问题,进而遭致舆论的进一步追问。

  第一,通报整体避重就轻,“选择性暗示”内容较多,未直接回应实验室环境、试剂等因素是否存在致病隐患。在本次事件中,实验室安全问题最受舆论关注,如中国科协就曾对此事表态称,中山二院3人患癌是否和医学实验室有关联,需要严谨、专业的医学调查和验证,但此事更深层次的警示在于公众忽视了“安全的实验室环境”这一非常重要的科技伦理原则。然而,院方首次回应仅试图以“200余人仅3人患癌”等说法从侧面加以印证,并作出“欢迎有关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调查”的表态。从《第一财经日报》、每经网等媒体后续采访各类业内专家得到的反馈来看,实验室在通常情况下致癌的概率极低,3/200比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显然站不住脚。

  二,未展现出对患癌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后续舆情处置“埋雷”。涉事苏姓导师被曝得知学生黄某患癌就将其“移出群聊”的做法,对外传递出“要处理爆料者”的信号,促成医院“冷漠”、漠视“受害者”基本权益的舆论观感。此外,院方通报黄某病情时仅称其“目前情况稳定”,但据齐鲁壹点报道,黄某实际病情较为严重,其诊断报告显示“考虑为胰腺癌转移”。截至10日17时,院方仍未就各方诘问作出解释,这样的做法极易加剧院方与社会公众的冲突,也给医院后续舆情处置工作埋下巨大隐患。

  院方回应未能消弭舆论质疑,致使舆情向不同方向发展衍生

  首先,院方被曝“拆除实验室”相关内容使医院行为遭到舆论误读。部分媒体报道医院“拆除实验室”的行为,引发公众猜测医院此举系“毁坏证据现场”。这使得院方行为与先前通报中的“欢迎接受调查”表述自相矛盾,造成院方“言行不一”的舆论观感,进一步导致医院通报公信力严重下降,加剧了公众对医院的不信任情绪。同时,相关通报也间接引发公众对医院早就“心中有鬼”相关质疑。

  其次,从网传院方因“消防检查”拆除实验室到院方正式就“消防检查”进行发声已近1日,过长的处置时间导致舆论场中质疑院方相关行为的声量持续加剧。诚然,彼时中山二院深陷舆论苛责,核实情况、剖析舆论观点、组织对外回应等工作都耗费时间,但其过于滞后的回应已难以平复舆情发酵后引发的大规模问责。

  最后,涉事人物关系被深挖,使得公众讨论议题进一步向“学术垄断”“学阀”等方面延伸。涉事苏姓导师在事发后被曝与该院宋姓院长系“师徒”关系,且这两家家族史上类似“师徒”关系还有很多。如该院院长儿子宋世键曾在苏姓导师指导下,在中学时期就发布3篇SCI学术论文。也正是凭借这样的“学术表现”,宋世键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考入中山大学。此后,他还被传在考入中山二院硕士时笔试成绩“倒数第一”,面试成绩“第一”。舆论质疑,“学术圈”仿佛已经变成了一个由“学阀”统治的、布满裙带关系的小团体。而此次院方从未就“学术水准不重要,关键得看导师是谁”的疑问作出表态,再次引发舆论指摘。

  总体而言,本次事件反映出医院缺乏舆情风险意识、未安排专业人士进行对公回应等诸多问题。实验室科研人员并不具备专业舆情素养,这些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的并非完全一致的表态,曾一度加剧舆论危机。

  中山二院还应充分反思工作疏漏 后续需充分展现责任意识

  中山二院隶属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凭借优秀的医疗质量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国内医学界享有盛誉。本次,中山二院因“实验室3位人员罹患癌症”引发争议,院方多次错失舆情处置时机,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蔓延,最终使得医院形象和口碑受到重创。整体回溯来看,一方面,院方舆情风险前置意识不足,在患者反映相关问题时不仅未能与之达成共识,甚至还拒绝沟通,推动相关问题最终被诉诸网络。另一方面,医院回应整体基调未能顾及到涉事者状态及网民心理,导致相关回应始终未与舆论情绪形成共鸣,甚至还滋生出各类负面揣测和解读。

  对于中山二院而言,院方声誉的修复显然需假以时日,但“实验室因素是否导致相关人员患癌”“院方后续如何妥善对待3位患癌人员”等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的核心焦点。在后续处置过程中,院方首先应配合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做好对实验室安全的调查通报工作,并拿出具有说服力的结果,证明自身“清白”。其次也要精准把握舆论诉求,关注舆论反馈,谨防出现更大程度的误解误读。最后,医院还要拿出更具人文关怀的态度,帮助患癌人员尽早走出病患阴霾。同时,院方还应充分意识到此次事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相关舆情处置预案等方式,保证后续对外沟通内容精准传递,尽早挽回公众信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