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00后”小学女教师轻生离世 舆论焦点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关切?

2023-11-09 10:00 来源:人民网

  10月31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建兴路小学暨河南省实验小学一名“00后”女老师疑似跳楼自杀的帖子引发网络关注,爆料人自称当事教师姐姐,文中提到,该名教师所留遗书直指校方,但校方领导拒不认责,甚至拒绝家属进入校园、查看监控。

  据媒体报道,事发于10月26日,当事教师吕某今年23岁,2023年8月考入该校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平时性格开朗。家属提供其遗书显示,吕某称除教学工作外,应对上级检查、拟写材料等课外行政工作压力大。年轻女教师不堪重负轻生离世的悲剧,直接被关联到当下校园可能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让网民的情感产生集体共振。

  事件通报截图

  11月1日,郑州管城回族区教育局就“建兴路小学一女教师不幸离世”发布通报:该事件发生后,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协同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并全力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在此期间,网络出现“加班数石榴”等不实信息,呼吁广大网友理智、客观、不信谣、不传谣。人民众云数据显示,该事件相关话题热度在当日攀至波峰。

  话题热度趋势图

  来源:人民众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领域的舆情往往因涉及未成年且关联社会未来发展而关注度极高,且普遍燃点低、爆点多。刚刚任职的“00后”教师因不堪课外工作压力轻生离世,令人悲痛、惋惜,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更应得到重视。通过厘清此次“女教师跳楼轻生”事件的舆论焦点及其社会关切问题,或将对明晰当下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探索未来发展着力点具有启发性意义。

  不满于校方善后处理的回避做法与消极态度

  这起事件引发关注的首个焦点在于涉事教师家属指认校方不断回避与其进行沟通,舆论不满于校方善后处理的做法与态度。据《河南青年时报》报道,涉事教师姐姐表示,事发后,校方拒绝家属进入校园、查看监控;校方提出家属不再进入学校并删除网上信息,才能继续协商;家属虽多次联系学校,但学校都没有明确拿出一个家属能接受的说法,还把当事教师的微信从学校的多个工作群中移除。家属所述是否属实?导致老师跳楼自杀的真实原因何如?这都是亟待校方参与回答的问题。

  事件尚处于调查阶段,虽暂无明确证据指向校方确在该教师的死亡中存在责任、过错。但在涉事教师家属的指控中可见,校方对此事件并无正面回应,还疑似出现“拒绝查看监控”“移出群聊”等态度消极、回避推诿的行为。部分网民认为校方在进行善后处理的过程中,未表现出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教师家属的态度不近情理,令人寒心。

  部分网民评论

  发生在校园中的悲剧事件,校方的角色绝不该是委身幕后、只求息事宁人的“旁观者”,而是回答舆论关切的关键主体。在此次事件中,涉事教师作为该所学校的教职员工,校方理应承担起配合相关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的责任,与家属协商好后续事宜。但校方此番回避与消极应对的做法,极易给网民形成推卸责任的不良观感。受此影响,校方公信力大为挫伤,亦给谣言传播以可乘之机。

  质疑一线教学为何难寻“专业主义”

  除了对涉事教师的同情,关于对当下校园中各种课外行政工作给广大教师造成负担的声讨,也引发大量教育从业者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共鸣。

  据报道,涉事教师的遗书写道,“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牢笼一点点缩小,我们每天都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可见,涉事教师作为新招录的教师,在此前并未接受过班主任工作相关的培训,并耗费精力于大量行政工作,无法集中于教书育人及提高业务能力。

  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教师反映无法集中注意力于备课、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顶端新闻10月对郑州市425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84.24%的教师认为即使自己会及时批改作业,占用的都是下班后的时间。顶端评论员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正在肆无忌惮地流入教育界。这些不良风气像传染病一样,侵入校园的净土,严重腐蚀着教师们的身心健康。观察者网专栏作家左玮也指出,教师时刻都在忙,但不是忙上课;校长什么都在管,就是没管教学。部分网民也对基层教育的负担与无奈产生广泛共鸣,认为现在的教师难以专心于课堂,而忙碌于大量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家长也被迫承担更多的课业辅导任务。

  部分网民评论

  当“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理想与“考核、检查、会议”的现实情况两相拉扯,在家校关系、职称考评、教务工作等层层任务加码重压之下,一线教师早已成为多方拉扯角力中的“风暴眼”。而在这场较量中,却让教师、学生、家长面临的均是“多方共输”的局面。

  “教育常识”成为“灵魂之问”

  当悲剧已经发生,涉事教师在遗书中振聋发聩的呐喊:“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成为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议题。有人说这是“灵魂之问”,但其实也是重申教育常识。大量媒体与网民呼唤为教师“减压”,让教育回归本质,教师回归课堂。

  部分网民评论

  澎湃新闻提到,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为教师减负”的意见建议,表达了教师群体的心声和诉求,在舆论场中的反响也比较热烈。“双减”给学生减轻了负担,同时对教师在课堂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给教师“减减负”也该是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南都社论梳理发现,郑州市教育局梳理汇总的给教师减负举措,几乎全部是针对教育系统序列中的繁杂工作,而少见或几乎完全回避教育系统之外附加给学校、教师的各种压力。由此观之,为教师“减负”的工作仍存在落实不到位之处,甚至在此次小学女教师轻生离世一事发生后,网传有多地学校占用周末时间强制要求教师参加“心理培训讲座”,以“解压”为名行增压之事。

  短视频平台报道截图

  为此,部分媒体也为如何进一步推进“减负”工作出谋划策。红星新闻评论表示,最根本的一点是,改变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和社会评价权重,决不能让“教得好”不如“填得好”的现象存在。主管部门要带头为老师减负创造条件,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等。唯其如此,才可能从根源上把一些老师从文牍主义泥潭中“解脱”出来,回归教学主业,潜心教书育人。央广网评论指出,目前,全国中小学教师负担普遍较重,特别是班主任。学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坚持素质教育发展方向,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让学生健康快乐自由成长,让教师静心安心舒心工作。

  “00后女教师轻生离世”,是生命的消逝、家庭的悲痛,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带来打击。但事件揭示出的长期存在的社会“隐痛”——教学任务之外的社会工作繁重,导致教师负担增加,应为亟待回应解决的核心关切。极端个体事件的发生,需要唤醒的是有关部门、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对于优化教师工作模式、一线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期待调查结果、关注事件真相、敦促善后工作的妥善完成之外,更要着力解决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痛点,探索出一条让一线教师潜心教学,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尽展其才,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径,让校园圣地重归教育的纯粹和宁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