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双十一”低价战 头部主播陷入舆论风暴中心

2023-11-15 10:04 来源:人民网

  从预售开始,今年的“双十一”电商大促围绕头部主播的话题热度就持续处于高位:

  10月24日,京东采销工作人员在个人社交媒体率先“开炮”,指责淘宝平台头部主播对品牌方控价,后媒体曝出该头部主播直播间与品牌间的“底价合同”问题,从下午13:50开始,不到24小时的时间,围绕该事件衍生出多个热搜话题,总阅读量冲10亿次;抖音头部主播跟进,不满“货都被他拿走了”,引发了新一轮跨平台热议;央视频、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数百家媒体、专业律师等法律人士参与“头部主播是否涉嫌价格垄断”的相关讨论;10月30日,上海市监局反垄断办表示“正在调查核实过程中”,杭州等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对‘全网最低价’说‘不’”,让一场“商业战”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事件转化。

  媒体观点截图

  话题由点及面迅速扩散传播

  从“意外”被发律师函索赔200万的平台采购负责人在多个社群发布求助;到头部主播直播间被曝光存在“底价协议”;再到主播方回应“底价协议”不实,从来没要求品牌“二选一”;而后主流媒体直接曝光主播所属MCN公司的服务合同涉及保证“底价”,否则赔偿200万的条款。整体事件在短时间内多次反转,同时叠加了当事品牌方发声,快速形成了舆论焦点。

  从围绕本事件产生的热搜话题整体可以看到,话题焦点从“双十一”的“低价伤害”,开始转向对头部主播的全面关注与批判;而媒体、律师和各地市场监管局的关注,则让议题“公众化”, 舆情发展更为深入。

  后续围绕头部主播产生了打假、选品团队贪腐、招聘1年工作经验的舆情公关岗位等“周边话题”引发短暂关注。而在今年“双十一”收官后,关于头部主播总收入的相关话题迅速登顶热搜榜单,超级主播超高收入问题被公众关注,“‘双十一’个人收入50亿”“头部主播的‘双十一’相当于打工人的10万年”等热门评论更是被广泛传播。

  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半个多月中,作为舆情风暴眼的头部主播及其所在MCN公司除了在话题出现初期明确回应“没有二选一”,以及在“双十一”落幕后辟谣网传“直播间收入超250亿”外,对其他话题保持了沉默。

  部分热搜话题

  平台打响“双十一”低价战

  随着大众消费的理性回归,各平台将“双十一”的策略都聚焦在“低价”上。天猫以“全网最低价”为目标,宣布超8000万热销商品实现全年最低价,在传统的跨店满减基础上,新增了单品价格直降15%以上的“官方立减”新规则和“天天低价”新活动;京东则围绕“真便宜”主题,为超8亿款商品提供全程价保,价保时间从10月23日20时持续到11月13日24时,买贵一键退差价;拼多多除了满减优惠,直接以百亿补贴叠加价格直降吸引用户;抖音的大促则主打“不凑单”,单品价格直降15%起,且可叠加使用消费券;小红书、快手、苏宁易购等也开启了覆盖线上及线下门店的“双十一”低价优惠政策。据淘天集团最新的数据,全周期访问用户超8亿;另有数据预测,“双十一”全平台有超过10亿用户参与。

  各平台都纷纷打出自家“最低价”底牌,让消费者对“真低价”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如何比较各平台的“全网最低”?哪天购买是最优时间?哪些低价商品值得买?于是,围绕低价策略“卷”出的“史上最优惠‘双十一’”让各平台的头部主播成为舆论焦点。

  价格“头部霸权”成业内关注焦点

  长期以来,头部主播与品牌及其他主播之间的“优惠权”之争,就让“低价迷雾”久散不去。

  在媒体调查下,头部主播所在MCN的“直播推广服务合同”曝光,其要求保全渠道底价否则赔偿200万元的“底价协议”,更让头部主播与品牌、线下店铺间的矛盾再次被公众关注,数十家媒体跟进,阅读量快速超过9000万。

  此外,头部直播间及与其他直播间的矛盾也长期存在,主要问题仍然集中在“品类垄断”“头部直播间最低价垄断”“其他直播间自行补贴优惠被举报”等。目前较多的头部直播间拥有的“商品定价权、优惠权”让电商直播逐渐呈现马太效应。

  “价格战”短期优惠 长期恐损伤市场生态

  “低价”是流量之道,但违反市场规律的低价则存在被流量反噬的风险。可以看到,在电商行业发展初期阶段呈现“流量为王”的运行模式,头部主播对商品价格拥有“超级话语权”,“只有某位主播可以卖” “只有某位主播才能最低价”,涉嫌品牌垄断、价格垄断。而头部主播们这种“超级话语权”虽然短时间内替消费者砍价、要权益,让消费者得实惠;但长期来看,不加约束、疾速膨胀的话语权,最终将伤害的是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自由选择权、直播间之间的自由竞争权,对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从2009年至今,“双十一”购物节已走过15年,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盛宴。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总交易额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当前我国的消费形势持续向好,新经济、新商业焕发生机。随着新老平台的共同参与,“双十一”势能更足,是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一役。

  因此,“双十一”价格战应以遵循市场规律和提振消费者信心为两大标准前提,不以“最便宜”为噱头,让消费者在各种“花式套路”中迷失,也压缩了企业及品牌生存空间。相应地,企业应着力提升生产效率,以供应链效能为基础,实现“真便宜”;不能是头部主播的“价格把控”,亦不能是“缺斤短两”、花式绕弯的“低价”,而应该建立起“平台-品牌-主播”各方的互助合作机制,以及透明、高效的监督机制,真正给消费者打造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