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2.1亿!“真功夫”被起诉:品牌如何面对侵权风波?
近日,“李小龙女儿起诉真功夫”的相关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8月25日午间,话题#李小龙女儿向真功夫快餐索赔2.1亿#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来源:微博)
事件舆情走势
(来源:人民众云)
从舆情走势图中可以看出,此话题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影响广泛。2022年8月23日16时至2022年8月25日16时,人民众云大数据平台显示,“李小龙女儿向真功夫快餐索赔2.1亿”话题全网相关文章共3972篇,其中,微博3434篇、客户端204篇、资讯259条,微博信息占据主流,占比达86.48%。
相关文章情感占比分析
(来源:人民众云)
再陷风波的真假“李小龙”
据《上观新闻》报道,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诉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一案,于2022年8月25日上午9时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由为一般人格权纠纷。
(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告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始人、法定代表人为李小龙的女儿Shannon Lee,中文名李香凝。该公司认为,公司合法享有李小龙相关的各种权益,已陆续在中国大陆注册近60个与李小龙相关商标。“真功夫”擅自使用李小龙肖像,既侵犯了李小龙肖像上承载的人格尊严,也侵犯了财产上的利益,属于典型的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应当就其侵害李小龙权利、权益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的肖像,并赔偿损失。
真功夫品牌的更迭与纠葛
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1990年在东莞创办,主营以蒸品为特色的中式快餐,目前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30多个城市都有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之前,真功夫叫“168蒸品快餐店”,后更名为“双种子”。2004年,公司与业内知名营销策划专家叶茂中合作,对公司品牌和全国性经营战略进行了定位策划,推出了“真功夫”品牌,logo也变为了“功夫龙”人物形象。当年6月,首家“真功夫”餐厅开业后不久,营业额便迅速超过“双种子”餐厅,新品牌“真功夫”大获成功,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开店,据官网信息显示,目前真功夫在全国共有602家门店。
据《时代财经》报道,早在2004年4月6日,真功夫就申请注册包含形似李小龙形象的注册商标,这一商标的初审公告日期为2006年11月21日,注册公告日期为2008年4月14日。商标的商品/服务范围包括咖啡馆;自助餐厅;餐厅;快餐馆;饭店;餐馆;酒吧;流动饮食供应;茶馆;汽车旅馆。2008年,真功夫又递交了另一个包含形似李小龙形象的注册商标,这一商标的初审公告日期为2010年6月27日,注册公告日期为2010年9月28日。商标的商品/服务范围包括备办宴席;餐馆;餐厅;茶馆等。
2010年,当时《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李香凝已经陆续将其父亲的影片及商标在美国的所有权购买了回来。她计划把这些资源重新进行整合,使“李小龙”成为全球品牌,不过由于国内不少餐饮企业包括“真功夫”涉嫌商标侵权,她正在为维权奔走。彼时,真功夫包含形似李小龙形象的注册商标并未被驳回。就在维权风波过后,2013年2月、2013年4月真功夫申请的另外两个包含形似李小龙形象的商标又通过了注册。
时隔9年,2019年12月25日,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状告真功夫快餐,认为其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的图标长达15年,已诉至上海二中院,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并请求法院判令真功夫赔偿其经济损失2.1亿元,以及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
2019年12月26日,真功夫发表回应称,“本案刚由法院立案,尚未开庭审理,我们暂不便发表意见,一切留待司法裁决。”同时,真功夫指,“我们的商标是否侵权,多年前也曾有过争议,但我们的商标一直没有被判定侵权或者撤销的行政或司法结论。时隔多年后被起诉,我们也很疑惑,我们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
(来源:微博)
饱受争议的“擦边球”商标
尽管法律对于照片版权有相关明确规定,但对于该类艺术形象的边界却一直模糊不清。真功夫也被质疑有“打擦边球”之嫌。其形象使用与李小龙影片中的形象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有网民吐槽其商标行为。
(来源:网络)
也有网民表示,参考中国乔丹和美国乔丹商标纠纷,此案中原告或无法证明真功夫卡通形象就是完整无歧义的代表李小龙,或难以胜诉。部分网民表示支持维权,称该品牌商标形象很明显为李小龙,表示一直以来都默认“真功夫”是李小龙方授权或代言的品牌,认为这种“是李鬼不是李逵”的行为属于碰瓷行为。同时,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并不会联想到李小龙。还有部分网友联想到类似事件,表示版权意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消费名人,擦边品牌层出不穷
尽管品牌logo虚化了人物五官,无法断定是否确实使用了李小龙的形象,黄色运动服与招牌性动作具备一定的辨识度,“真功夫”也的确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涉嫌傍着“名人效应”吸到了客,获得了丰厚的营收。
实际上,不少其他品牌也在侵权边缘大打擦边球。如2021年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在同年1月发生名称变更,更名为“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名称更迭也意味着,乔丹体育同乔丹间的纠葛终于结束。早在2012年,美国前NBA巨星“飞人”迈克尔·乔丹就向上海二中院起诉乔丹体育滥用其姓名和肖像。但“中国乔丹”方为自己辩护称“QIAODAN”和“JORDAN”是有差异的。然而这实际上就是该公司在打擦边球、傍名人效应。光明日报在《“乔丹体育”更名“中乔体育”,傍名牌可休矣》一文中指出,商业行为也好,企业经营也罢,想要靠走捷径获利,即使能得意一时,最终也是会付出代价的。
据《时代财经》报道,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永平表示,“死者无肖像权,但家属有权起诉。”朱永平还表示,酷似人物形象的图标是否侵犯肖像权,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及判例。真功夫使用的是酷似李小龙形象图标,而非直接使用李小龙形象,向法院主张侵犯“肖像权益”,需看法官能否将酷似本人的卡通图标解释为“本人的形象”,具有较高难度。最近的类似案例如:六小龄童主张游戏中孙悟空的卡通形象侵犯肖像权,法院认为难以通过游戏中形象与六小龄童本人建立直接的联系,未获支持。他表示,真功夫多年来从商标、广告等多角度均存在模仿李小龙的行为,实际上属于让大众混淆、利用李小龙形象进行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脱颖而出,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无可厚非,但依靠包装品牌打名人“擦边球”并不合适。北京青年报《商标“傍名人”能否从此画上句号》表示,商家注册的商标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商标“傍名人”,恰恰说明这种商标只是投机取巧,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且一旦被抢注的“名人”或权利人起诉维权,涉事企业可能就会陷入窘境。对企业来说,只有脚踏实地提高自身品牌价值,提升自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妥善处置舆情,有效规避声誉风险,才是长久经营之道。
- 2022-08-26宜家不“宜照”,游客上海宜家拍照被拒惹争议
- 2022-08-25齐鲁医院的“招财进宝”摆件何以引起舆论反感?
- 2022-08-23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水滴筹再陷公众信任危机
- 2022-08-23舆论“起火”莫沉默,特斯拉武汉门店展厅起火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