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保“首月0元”被罚,舆论不买“套路”账
舆情概述
7月20日,银保监会披露罚单,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松保”)存在销售保险产品时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银保监会对此作出100万元处罚,三名相关责任人各被罚10万元。大额罚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7月22日,轻松保对此回应称,公司此前已第一时间进行内部排查整改并下架涉及的两款产品,后续产品未出现此类问题。
图1:传播渠道分布(单位:篇次)
图2:话题热度走势(单位:篇次)
舆论观点
一是聚焦监管对轻松保违法事实所作的详细描述,并通过强调处罚金额与处罚范围彰显监管力度。《金融时报》《中国银行保险报》等权威媒体均转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原文内容,且在报道标题中使用“‘首月0元’套路营销”“虚假宣传”“被罚百万”等描述反映轻松保违法事由与受罚情况;中国网、央广网提及,监管对于亮、徐烁、余海鹏三名责任人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南方Plus客户端指出,与以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不同,本次通报非常详细,这在此前比较少见。
二是回溯轻松保针对违法行为曾提出的申辩意见内容,质疑轻松保整改“换汤不换药”。《中国消费者报》指出,针对处罚轻松保曾提出两条申辩意见:一是现场检查结束后,公司已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且已对责任人员及时问责,请求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二是销售上述两家公司产品应当认定为同一个违法行为,请求给予一次罚款,但均被银保监会复核驳回。微信公众号“零点财经”质疑轻松保回应中“2020年3月后产品未出现此类问题”的表述并指出,2021年7月,依然有用户在某平台上看到轻松保以“首月1元”的噱头为产品引流,并可进行购买。
三是注意到诸如“首月0元”的虚假保险宣传现象频发,指出监管部门多次提示风险,并提及同类违法行为。《华夏时报》指出,2020年底,银保监会消保局在《关于安心财险、轻松保经纪、津投经纪、保多多经纪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的通报》中,明确批评使用“首月0元”等进行宣传;2021年10月,银保监会消保局再次发布《关于防范保险诱导销售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清晰地认识到“免费”是诱导,极有可能暗藏陷阱和风险。《国际金融报》指出,近两年来,除了轻松保保险经纪,水滴经纪、微医经纪等保险中介机构也曾因“首月0元”等诱导销售被银保监会处罚。
四是部分自媒体关注有同类处罚历史的平台共性,分析行业发展的生态状况。如微信公众号“13个精算师”推送文章《再现“顶格处罚”!因“首月0元”等套路营销,继水滴、微医之后,轻松保保险经纪也被罚》,对比轻松保、水滴经纪、微医经纪并总结出三点共性:一是被罚原因都与“首月0元”套路销售有关,二是违规销售的产品都有安心财险的保险产品,三是均为通过收购其他经纪公司更名而来的保险中介。同时,该文章还探究互助平台转型保险中介后的境况,犀利指出互联网保险销售之路未来“恐有很大不确定性”。
分析师快评
随着当前互联网平台经济不断发展,互联网产品抢占市场的形式愈发“百花齐放”,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虚假营销的痼疾。有别于其他行业一次性骗购的性质,互联网保险“首月0元”噱头背后,实则隐藏着套路吸金的“连续剧”,所谓“优惠”仅是空头支票,循序渐进地薅金融消费者“羊毛”才是目的。或许部分互联网保险平台能够因此实现盈利扩增,实际上却以损耗声誉资本积累作为代价,这种赢了资金、输了品牌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尽管监管多次发布提示,但此类“套路保”依然屡禁不止。此次“百万级”罚单直击违法平台要害,督促互联网保险行业审视自身业务合规情况;同时,监管追责到相关责任人的做法,折射出2021年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规定的重要性,提醒高管需谨防声誉事件引发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可能。监管部门从处罚金额与惩治范围方面双管齐下,起到了强有力的威慑作用,有利于倒逼相关平台主动接受舆论监督。
经历监管处罚与舆论审视后,轻松保作出的回应可圈可点。紧急下架问题产品与承诺提高合规意识并重,即时处置与后续整改俱备,契合金融消费者核心关切,易得舆论谅解。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曝出轻松保曾以内部整改问责为申辩缘由请求监管从轻发落,用积极表态抵减处罚量级的想法无可厚非,然而一旦暴露于舆论聚光灯下,却难免令舆论质疑其整改初衷,甚至可能引发次生舆情。从这一层面来说,金融机构在面对舆情事件时还需加强内部文件传输及沟通过程排查,尤其是应强化涉密隐患排查,防止相关风险源头外溢。
- 2022-07-14新东方辞退拒绝调岗员工,为何折了舆论好感还赔钱?
- 2022-02-07绿色能源点亮北京冬奥 价值延续引发舆论期待
- 2022-01-11“带怒党”:一个可探究舆论愤怒情绪的窗口
- 2021-12-13多起拐卖案:剖开层层发酵的舆论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