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堂:舆情事件起名字有哪些讲究?
对于不同的舆情事件,其名称也常会体现为不同的结构特点。舆情事件的命名是否存在特定的方式、方法?
舆情事件的命名应更好地指代事件,揭示事件内容、性质、通报方态度等,对敏感点进行脱敏,提升舆情引导处置效果。具体应做到:客观准确呈现、反映事实、以提升引导处置效果为目的。在具体实践中,对网民爆料的舆情事件,事件真相与网络呈现有出入或并未确认是否存在,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事件,一般采取“网络爆料+具体事实/爆料内容”的命名方式;另一类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突发事件、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展的重大事件,对此类事件一般采用“事件日期+最小的地名+具体事实”或“最小的地名+事件日期+具体事实”的方式来进行命名。做到“科学命名”,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科学命名具有时效性。科学命名一般出现在舆论场存在争议或者是首次回应时,此时使用科学命名措施,能够起到定分止争、一锤定音的作用。如果科学命名在舆论场已对事件形成刻板印象后实施,可能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甚至会遭到舆论质疑和情绪化抵制。科学命名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在充分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抓住时效性。如果一味求快,可能会造成命名不准确、前后自相矛盾等尴尬局面,不仅不会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反而会引发次生舆情,导致该事件更加复杂。
二是并非所有事件都适合带日期。从当前含有日期的命名事件来看,一般都是影响力大或者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之所以不轻易带上日期,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期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加上舆论场是有记忆的,一件影响力较小的负面事件,如果带上日期,会反复增强舆论的记忆,进而给形象修复工作带来困难和阻碍。
三是科学命名需要与引导处置等工作相配套。科学命名仅是舆情引导处置流程中的一环,要想达到好的舆情引导处置效果,科学命名需与后续的引导处置措施相匹配,比如,后续引导处置时的通报等工作需要与科学命名一致,防止人为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关新闻
- 2022-01-04舆情课堂:“追根溯源”,让舆情处置工作有的放矢
- 2021-12-13舆情课堂:如何精准回应舆论关切?
- 2020-08-03舆情课堂:写好一篇舆情快报的四个要诀
- 2020-05-12舆情课堂:警惕网课入镜画面引发的舆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