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课堂

首席分析师群内互怼,券商机构声誉应如何维护?

2024-07-29 09:04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7月22日,一组西部证券工作群的聊天记录截图刷屏金融圈,引发舆论围观。据截图内容,西部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单慧伟因未协助销售人员及时联系上市公司,被西部证券副所长、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郑宏达怒斥。单慧伟在工作群宣布取消后续所有路演安排,强调是领导坚持开除他,并表达了对公司和同事的感情。原应默契配合的同事,却因琐事在深夜上演一场“宫斗”大戏,令“吃瓜群众”哭笑不得。

  

  “家丑”外扬引争议

  回应未解公众疑虑

  一言不合就“掐架”的剧情,其实并没有太复杂,甚至一方的离职念头,仅在十分钟内就速然成型。

  网传聊天记录显示,7月21日晚间,西部证券某销售人员请单慧伟与某上市公司客户取得联系,单慧伟表示,“在电话会,晚点问”。随即,郑宏达回复:“工作人员从中午就沟通说这个事情,问一下公司时间,很难吗?”或许是质问语气激怒了对方,二人的唇枪舌战不断升级。

  副所长与首席分析师之间的线上冲动宣泄,难免有失态之嫌。从舆论反应来看,多数网民认为券商从业者应时刻秉持理性、冷静的专业精神,做好情绪管理;部分网民对职场人士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表示感同身受;另有部分视线聚焦当事者双方的履历背景,并试图从西部证券的工作环境中挖掘促生此次事件的缘由。

  当首席分析师被公众分析,事态发展逐渐失控,连带西部证券也陷入舆论审视的目光之中。面对争议,西部证券投资者热线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主要是因讨论工作安排沟通不顺畅导致误会,不影响经营工作,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做好相关工作安排和人员管理”;当事人也陆续在朋友圈发布和解表态,称“都是想把工作做好,后面一起努力把研究做好”。

  当事人发布和解信息

  然而,当事人的回应却未能消除舆论争议。二人一字不差的“复制粘贴”式文案与此前群内互怼时各执一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尽快给话题降温之意可见一斑,被舆论嘲讽为“塑料情谊”。有自媒体指出,郑宏达和单慧伟的研究领域重合较多,或许内讧早已埋下种子,而这种隐秘的矛盾也令舆论对西部证券的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能力产生质疑。

  同类旧闻浮出公众视线

  机构声誉难题待解

  此次事件并非西部证券与当事人郑宏达的首次“出圈”。据媒体报道,2022年,西部证券试用期员工傅鸣非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发布其编造有关南京银行的虚假信息,给机构带去严重声誉风险,遭合规问责与解除劳动合同处置;而在2023年,美团前联合创始人之一王慧文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表示将建立中国的OpenAI,却遭到郑宏达发帖质疑。

  同类舆情风波不断涌现,折射出券商机构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的两个特征:

  一方面,舆论对券商机构业务能力的评价,常常受声誉印象影响。早在2016年,西部证券因分公司风控存在缺陷、对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监督机制不完善,被中国证监会湖北监管局要求整改;近年来,西部证券又多次暴露出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违规宣传、债券受托管理失职等问题,导致舆论对其产生风控机制不健全、合规意识淡薄的标签化印象。而当负面事件再度发生,此前舆情旧闻极易被关联提及,甚至有可能上升到“管理不力,业绩下滑”的层面。只有重视业务与声誉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才能尽量减少失衡“木桶效应”带来的损害。

  另一方面,券商分析师的言行并非仅代表自身个人形象,更是券商机构整体职业素养的缩影。不只是西部证券,此前方正证券分析师曾在朋友圈“高喊4000点”引发舆论哗然,国信证券分析师曾在微信群发布“满场子都是镰刀,没有韭菜”的不当言论而受到研究所问责通报……诸如此类的事件频繁发生,尤其当分析师言论发布渠道为微信群、朋友圈等私密性较强的社交媒体平台,极易被舆论误读为“内幕消息”。中国证券业协会曾指出,分析师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受到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个别分析师的不当言行可能会引发所在机构甚至整个行业的信誉危机。因此,券商分析师需严格遵守行业规范与道德标准,正视自身言论将对投资市场及舆论场产生的影响力,避免祸从口出,殃及机构声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