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被曝餐食现老鼠 企业舆情处置存哪些短板
2023年“指鼠为鸭”的余悸还未完全在舆论场消散,此次疑似炖烂的死老鼠出现在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餐食中,再度激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一家经营十几年且口碑良好的加盟老店,出现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匪夷所思,也再次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一记警钟。
食品安全问题频现
如何管好一只“老鼠”
7月14日,四川成都一消费者爆料称,在杨铭宇黄焖鸡米饭(银泰城店)外卖餐食中吃出一整只炖烂了的老鼠。7月15日,成都市桂溪街道工作人员回应媒体表示,消费者未提交老鼠样本,无法直接断定店铺内确实存在老鼠问题,已让店家整改。
网传内容截图
7月16日,媒体集中介入报道的同日,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创始人、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路通过媒体采访回应称,会满足顾客提出的所有要求。针对此事,成都本地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涉事门店已停业整顿,公司总部已派工作人员前往当地进行处理,全国范围内门店也在开展自查自纠。杨晓路还强调,公司流程标准,如果出现这么大异物,工作人员不可能看不见,正在查明真相。涉事门店为十几年的加盟老店,此前口碑都非常好,原材料由总部统一配送。据澎湃新闻报道,该消费者和商家已达成和解。
企业“豪气”回应
为何难消众怒
企业对此事的及时处置回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件的舆情热度。首先,“第一时间派工作人员处理”体现出品牌负责任的积极态度,展现出解决问题的主动姿态。其次,“全国范围门店自查自纠”防范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发酵,举一反三,彰显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然而,舆论的不满声音却并未就此平息。有媒体提问,这样的回应看似“豪气”,但这真的能成为其在食品中出现整只老鼠的理由吗?不少网民表示,看到黄焖鸡会联想到曝光内容中餐盒里老鼠尸体的画面,情绪难以平复。
细究其因,前有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鼠头鸭脖”事件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后有华北理工大学食堂吃出疑似鼠头异物,以及近期曝光的统一方便面料包中疑似出现鼠头事件,反映出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消费者曝光“问题食品”现场画面,牵出食品安全问题,公众认知一旦形成,负面认知和记忆便难以消除。此次杨铭宇黄焖鸡米饭餐食被曝出现老鼠,企业和有关部门回应后舆情虽逐渐平息,但事件背后潜藏的问题,值得深思。
公司流程标准,难道此次事件只是偶然意外?有关部门的调查仍在进行,部分事实情况尚待进一步调查取证,结果悬而未决。企业强调公司流程标准,可这标准为何没能避免此次事件的发生?对此有媒体评论,这样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门店卫生管理的疏漏,还是整个供应链环节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反映出该企业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有网民认为,不管老鼠是怎么进到餐盒中的,至少证明这家餐饮店鼠患切实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更不可忽视。
满足顾客所有要求,双方和解就完了?事件发生后不久,消费者与商家达成了和解,消费者将老鼠丢弃。可这看似简单的和解,真能让一切就此平息吗?公众的不满并未就此熄灭。媒体发文质疑,面对这起令人作呕的事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老板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大气”与“担当”,承诺满足顾客提出的所有要求。这“豪气”,让人哭笑不得。难道在企业老板的心中,金钱真的可以抚平一切伤痕,包括那因食品安全问题而留下的心理阴影?让人不禁要问:食品安全,究竟是谁在守护?
舆论观点认为,尽管此次涉事双方已达成和解,但食品安全不应止步于此。如微信公众号“壹语惊醒”梳理称,近几次食品安全还暴露出部分企业更严重问题:试图靠公关蒙混过关。有网民惊呼,“老鼠头都能接受和解,消费者现在的要求是不是太低了”;有网民感叹,“和解?这就是我们的食品安全不能安全的本质”;亦有网民认为,“尽管企业表示会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但这仅仅是事后的补救措施”。
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何解?近年来,一些餐饮连锁企业为了实现规模化经营,加盟门店扩张速度迅猛,品牌本身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上十分脆弱,这一事件让公众对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食品安全标准产生质疑,对品牌信任度大幅下降。此次官方虽迅速对涉事门店展开调查,要求其停业整顿。但这仅仅是对这一家门店的处理,其他同品牌的门店有没有类似的隐患?媒体和公众对于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疑问,到底怎么解决?官方虽应对及时,但消费者更希望看到的是切实有效的改进和长期的保障。
对于此次事件,公众普遍呼吁,食品安全亟待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呼吁从严监管、从严处罚。正如“红网”评论所言,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强化和落实卫生责任,严格质检标准,确保食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没有混入异物。有关部门的监管应该关口前移,做到更深入更细致。监管应渗透到食品生产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来确保商家依法生产经营,产品始终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有关部门的依法严格监管,是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力保证。
食以安为先
各方共同发力赢取公众认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一直处于高位,企业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频发,让消费者成为最终受害者,如此前的“鼠头鸭脖”等事件引发全网关注,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满情绪得到集中宣泄,也暴露出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漏洞。要想重新赢得公众的支持与认可,各方要共同发力。
企业层面,一方面加强自律,完善食品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提高各个环节流程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在舆情应对处置上提高认识,不要等消费者曝光才引起重视,靠公关蒙混过关的路子不可走。分析认为,类似“老鼠”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带给消费者的负面观感是深刻的、标识性的,企业要想重拾舆论信任,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政府层面,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食品质量各方责任和标准均有明确。此次事件提醒有关监管部门应保持高度警觉,在食品安全监督上下功夫,加强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被有效监管,并进一步强化问责,确保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多方入手,包括积极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的规范引领作用;加强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媒体单位做好舆论引导和监督等。各方共同努力,严守食品卫生的安全红线。
- 2024-06-24解构“董宇辉”个人超级IP的打造策略和舆情风险
- 2022-10-20“奥特曼卡片”舆情多发,卡游公司需坚守社会责任底线
- 2022-09-23投资者购买“理财”遭客户经理“飞单” 法院判决银行无须担责
- 2022-04-02企业财报舆情管理“先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