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博主维权震轩理发店 破局“杭州不理发”事件带来的舆情启示
近日,以“打假”“维权”著称的,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铁头惩恶扬善”接粉丝举报,前往杭州震轩理发店维权。视频中消费者在理发时被“不合理收费”预存7000元,“铁头”在维权期间,双方出现暴力推搡、辱骂情况。随后,警方到达现场,该店工作人员态度依旧蛮横。目前,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据视频下方网民留言,该店多次被媒体曝光“天价理发”事件,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希望此次“铁头”的公开维权能敦促官方严肃处理此事。
1月9日,“铁头”更新视频显示,商户已经退还其预付的7000元。但他表示,自己的诉求是按照相关法律退一赔三。
官方各部门快速介入赢得舆论赞誉
1月9日,杭州滨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媒体表示,充值的7000元已经退还给“铁头”一方。商务部门也已经介入处理,对于店内所有超过5000元的充值卡,已经责令店家限期改正,将超出部分全部退还给所有涉及的消费者。对于“铁头”一方提出的育发液、精油等产品存在问题,初步查明,育发液有相应证书,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进一步展开调查。“铁头”一方提出的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也正在调查中,相关调查结果会公开。此外,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工作人员表示,“铁头”一方与震轩美容美发店的相关案件,警方已经受理,目前正在处理中。
根据“铁头”发布的更新视频:1月11日,杭州市商务部及全杭州大区所属市场监管局对杭州所有永琪、震轩理发店做清查处理,对每个区保底15家其它品牌美容美发门店做清查处理,核实是否有违法违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对此,媒体和舆论认为,官方商务、市场监管、警方等部门在“天价”理发事件被曝后,迅速联动处理,彰显了官方对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法行为秉持的零容忍态度,也有力地打击了属地美容美发市场乱象,更是对杭州城市形象的有力维护。
杭州“天价理发”事件频发 舆论质疑官方“被动作为”
此前,有媒体多次报道杭州“天价理发”事件,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
2019年,杭州一男子在萧山区一家理发店理发,却被“忽悠”做了按摩,最后消费16万元;
-
2022年5月,杭州一男子本来想选一个398套餐做个烫发,结果结账时发现,头发被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的烫发价格是398元,收费4776元;
-
2021年,小伙在杭州理发时,被店员劝说祛扁平疣,一个30元,最后消费了12800元。
“铁头”公开曝光震轩后,消费者纷纷响应,在相关视频评论区讲述自己在震轩理发店的不愉快经历及自己被“天价理发”的遭遇。
“我在震轩被坑过1万,当时我还是个学生。(钱是)借来的。”
“在震轩消费了8万多,纹眉2万,泡澡疗程3万多。”
还有人直接晒出了付款记录:“第一次剪3000元的头发。”
甚至有消费者被诱导充值88万元:“2018年去震轩理发,现在贷款都没还清。充了88万的那个就是我。”
而此次被百万粉丝“网红”主播曝光后,相关部门迅速处理涉事商家及市场中的此类问题。部分网民评论称,“杭州理发店有名很多年了,常常上新闻都没用,说到底不作为,没有下决心去打。”由此表示质疑,认为这是官方在主播曝光相关理发店不法行为后的被动作为。
此外,通过“铁头”视频展示的具体细节,涉事店铺店长、店员的嚣张态度,让部分网民认为,此次被维权的震轩理发店疑似涉黑。
主动回应各方疑问避免争议沉渣泛起
履霜坚冰,其渐久矣。“除冰”在平时,才不会“冰冻三尺”。一方面,监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提升问题发现和处理的精准性,既紧盯老问题,也注意新现象,既用好专项行动进行集中整治,也探索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以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实到位。
另一方面,在此次事件中,官方各部门要正视舆论诉求,解决痛点、要点。积极回应舆论关于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强制消费、超范围经营、涉黑等方面的质疑。同时,还要关注舆论场反馈,对不实信息及时进行澄清纠偏。对已经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从严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并且保持常态化的监管,才能真正推动行业自律,减少乃至杜绝“价格刺客”的乱象,防止此类舆情再发,杜绝预付卡类问题沉渣泛起,避免对地方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高度关注舆情易发“土壤”汇聚“破冰”强大合力
当前,公众对“打假”“维权”类事件呈现高强度、高密度、高持续度的关注态势,每一起处置不当的个案,都可能成为舆情焦点。此次“杭州不理发”事件是在“打假”主播强势维权下,官方回应处置的一起舆论事件。
虽然相关部门及时回应并处理涉事门店,但是舆论的质疑声并未彻底平息。在公众对该事件的讨论中,负面情绪主要集中于此类问题“久病未治”,甚至有关部门是否存在刻意忽视“不治”等方面的质疑。
在自媒体时代,地方基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对于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如“打假”主播等舆论高发、易发群体等,保持高度敏感和持续关注,展现发现问题积极解决的正面态度。从而及时跟进了解大众的所思所想,避免工作出现盲区。
特别是对一些负面网络舆情,要能够做到迅速预警,及时处理,避免事态升级。一方面,要畅通群众监督维权渠道,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调动从业者、行业协会等多方社会力量,共同治理行业痼疾。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形成共治格局,才能汇聚起“破冰”的强大合力。
- 2024-01-16袋装奶包装差异引发“南北双标”质疑,乳企如何给出更好回应
- 2024-01-12《繁花》就是墨镜王写给故乡的一封缠绵情书,透过《繁花》看港式上海梦
- 2024-01-12雪乡导游侮辱性言辞上热搜 官方处置带来哪些舆情启示
- 2024-01-11南北“双向奔赴”,看哈尔滨城市品牌如何“上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