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员工跳“科目三”吸睛,热点营销背后有哪些舆论得失
——— 第482期 ———
热点话题排行 TOP5
数据周期:2023.11.25-12.1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海底捞员工跳“科目三”吸睛热点营销背后有哪些舆论得失
【案例概述】
近日,海底捞部分门店员工跳“科目三”舞蹈走红网络。据了解,“科目三”舞蹈源自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在海底捞,“科目三”魔性的舞步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吸引消费者前去各地门店打卡,明星、KOL的现场参与体验也使“科目三”舞蹈热度攀升,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引发网民热烈互动。
随后,海底捞对“科目三”相关话题作出多次回应。11月25日,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回应跳“科目三”服务员月薪过万,称门店岗位实行计件薪酬制度,多劳多得,并对获得顾客认可的员工设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
11月27日,有媒体报道海底捞跳“科目三”走红服务员被海底捞门店发通报表扬,并奖励3000元。对此,海底捞门店客服于11月28日表示,具体情况等官方通知,并再次强调门店创新激励机制。
11月29日,海底捞官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首家跳“科目三”的门店——青州泰华城店给跳“科目三”的员工发了奖金、运动鞋,给员工合理安排了休息的时间。该门店服务员小庞回应,“科目三”舞蹈起初是在网络上自学的,自己之前学的恰巧也是体育艺术表演相关的专业,“平常也喜欢跳舞,所以试着跳了几遍就学会了”。
同在11月29日,针对此前有网民发帖称,去海底捞某门店看“科目三”因版权问题被拒,当事门店店员回应,有的门店确实不让跳了,有的门店则规定需在一定时间段内跳,并表示顾客可以把需求告诉门店工作人员。上海一门店工作人员称,公司于11月29日下发了管理规定。海底捞客服则称,以门店具体情况为准。
海底捞“科目三”舞蹈相关微博话题梳理(根据微博平台信息整理)
【舆论透视】
?舆论风向转变,“土味舞蹈”影响部分消费者体验成争议焦点
消费者对海底捞部分门店的“科目三”舞蹈褒贬不一。在“科目三”舞蹈走红之初,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主动询问表演舞蹈的门店信息。支持者认为“科目三”舞蹈节奏欢快,热闹有趣,边吃饭边欣赏舞蹈能够活跃气氛。红网文章表示,海底捞“科目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大众对释放天性、自我排解、自我表达的需求,“土味”中也有值得欣赏之处。
随着“科目三”热度持续攀升,舆论争议显现,负面声量逐渐占据主导。质疑声音主要集中在舞蹈审美、就餐体验等方面:一是“科目三”舞蹈存在争议,有消费者反映,“带娃去海底捞看跳‘科目三’很不适”;二是表演过程中会带起灰尘,影响餐品质量;三是部分消费者认为舞蹈表演过于吵闹,影响门店就餐体验,甚至有消费者因此发生争执;亦有网民建议海底捞对餐厅进行动静分区,或在餐厅门口树立表演告知牌,让消费者能够自行选择。中国经济网认为,“科目三”舞蹈代表的“土嗨文化”在网络场域内客观上具有破圈传播的话题热度,但是在线下落地时则需要思考边界问题。人民网评论亦称,拿捏住度,把握住尺寸,充分尊重顾客的好恶,服务才能真正走心。
舆论对海底捞“科目三”的态度分化,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这也是海底捞门店在打造服务文化特色时,应着重考量的舆情风险因素。
?员工待遇、服务意愿等多个衍生话题引发舆论热议
一方面,“跳‘科目三’员工月薪过万”的网络传闻引发网民关注、讨论。对此,海底捞在11月25日的回应中以“多劳多得”“创新激励机制”作答。对于这一回应内容,舆论普遍认为适当激励有助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营造出鼓励创新的良好工作氛围,也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公司经营。
另一方面,从海底捞员工跳一个月“科目三”鞋被高度磨损、海底捞员工因跳“科目三”扭脚受伤等话题曝光,到“海底捞女员工面无表情跳科目三”“海底捞唯一一个中年版科目三”等视频流传网络,再到有门店员工表示学“科目三”压力大,舆论对员工服务意愿和权益保障话题的关注也开始增多。网民纷纷表示“看着心酸”,进而引发对海底捞员工“被迫营业”“职业内卷”的质疑。
?“舆情先发 回应后至”,风险前瞻薄弱致舆情处置显被动
对于层出不穷的衍生话题,海底捞仅在几次问询和采访中作出被动回应,“视门店情况”的答复难以解答舆论对门店员工“一份工资干两份活”的质疑,千店千面令人不免产生企业放任门店无序竞争的不良观感。回应中体现的部分门店员工待遇与其他门店员工的实际体验不相符时,回应内容的真实性将大打折扣,进而对品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回顾海底捞对本次“科目三”舆情的整体处置,能发现几次回应显现出“按下葫芦起来瓢”的匆忙被动之态,这背后是海底捞舆情风险前瞻的薄弱。
具体分析来看:首先,海底捞对“科目三”走红可能衍生的员工权益、消费体验、审美接受度等话题未能提前预判,从而埋下舆情隐患;其次,在舆论争议苗头显现初期,海底捞品牌方对门店提供舞蹈附加服务的行为未能提前约束和管理,使得不同意见矛盾升级,舆情持续发酵;最后,海底捞缺少舆情处置预案,应对媒体采访和网民热议,品牌方和各门店回应口径不统一,对于舞蹈表演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等核心问题并未进行精准解答,“视门店情况”不足以为公众解惑。
- 2023-11-29张家界旅游“旋风” 何以席卷韩国?
- 2023-11-29指定腊制品“集中熏制点”、“考试专用”跳绳,如何读懂公众对“行政垄断”的担忧质疑
- 2023-11-21政务大厅到点开门让办事群众“挨冷受冻” 舆论倒逼敦促服务提升
- 2023-11-21身在格力幕后工作的王自如 为何短时间内频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