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沟通公众“传声筒”,突发事件“稳定器”

23-02-16 08:52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政务新媒体逐渐成为信息公开、政务沟通、为民服务、弘扬正能量的重要窗口。2022年,各职能系统发挥自身优势、运用新媒体传播规律,通过专题策划、政策解读、话题引导等多元方式拓展宣传半径。在信息畅达、发布精准的同时,重策划、强互动、求创新的特质提升了内容的可读性和传播度,实现内容宣传性、服务性和新闻性的高度融合,为“互联网+社会治理”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可行性。

  权威公开真实情况,抢险救援反应迅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应急系统政务账号坚持快速、公开、精准响应原则,充分发挥新媒体触达优势发布权威信息,确保线下处置与线上发布高效协同。

  在重大灾害事故面前,责任机构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信息公开、舆论回应、稳定民心等方面充分实践,及时发布受灾情况、救援进展、灾区险情等信息,权威公开现场真实的情况,成为连接灾区内外的信息桥梁,有效减轻大众由于信息不对等产生的心理恐惧,防止谣言等负面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达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2022年6月,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先后发生6.1级、4.5级地震。随后,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震三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调度部署并发布抗震救灾情况。微博账号“四川发布”奔赴前线发布实时报道,主持#雅安芦山地震微博滚动直播##雅安芦山6.1级地震#等微博话题,滚动直播灾情救援进展。微博账号“眉山发布”“乐山发布”“生态雅安”“芦山公安”等反应迅速,同步地震快讯。交通、住建、自然资源、应急、公安、医疗等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发布受灾地区的最新交通、天气、应急抢险等震后相关情况。

  快速响应网民诉求,提高公众减灾意识

  对于政务内容生产者来说,政务新媒体不仅是各部门信息公开、应对舆情、提升服务的重要渠道,也是交互发声的窗口,对次生危机的预警、节假日安全提示,有助于研判舆论的发展走向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工作。

  2022年夏天,极端高温天气导致重庆多处山火肆虐,险象环生。重庆山火抗灾牵动人心,在网络舆论场中掀起讨论热潮。微博账号“重庆发布”“重庆共青团”等共同发起#一起守护这座城##有困难一起扛#话题,应急、消防、对外宣传等官微共同聚焦,快速响应各类网民诉求。微博账号“中国消防”将镜头对准夜以继日扑救山火的消防员,他们顶着高温脸被热得通红,满身疲惫却仍在坚持,网民直呼看得“破防”。

  在新媒体环境中,各部门培养互联网思维,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将应急关口前移,避免事故隐患,警惕灾难风险源,发挥长效机制,助力应急管理新闻舆论阵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遏制谣言发酵传播,创新表达用心沟通

  政务新媒体及时、高效、主动公布民生信息、社会事件的调查进展,有效遏制谣言发酵传播,以事实引导舆论事态并推动问题解决,彰显出政务主体的责任和担当。在“新版红绿灯”乌龙事件中,微博账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逐一指出“九宫格”“红绿同亮”“取消读秒”等谣言破绽,有效净化舆论生态。

  通过不断探索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表达方式,不少政务新媒体一改严肃有余活力不足的风格,让宣传变得更有温度和趣味,传播效果事半功倍。比如,“深圳卫健委”“河南疾控”等在内容权威、信息及时的基础上,巧用网民喜闻乐见的风格进行宣传,真诚地与公众对话和互动,消除误区,粉碎谣言,为健康科普、疫情防控宣传提供耳目一新的呈现方式,接地气的传播模式、用心的沟通回应持续“圈粉”。

  多元呈现丰富内涵,带动网民情感共鸣

  在网络舆论场中,情感因素往往左右着受众的心理,政务机构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实践中不断调动网民的共情能力;尝试由“ID账号”向“IP体系”转型升级,强化用户的代入感,不断突破圈层壁垒,提升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7月24日,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全网共同聚焦政务新媒体携手讲述“问天”背后的力量支撑。“共青团中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等持续发布问天实验舱转运、实验舱发射等现场图文、视频,直击发射全过程,“中科院之声”发布《太空实验室使用手册》系列科普内容。

  “国资小新”主持微博话题#最硬核的国货购物车#,各地央企矩阵应声而动,共同推介夜空中“最亮的星”中国空间站、国产之光C919、拥有6座全球最大“气墩墩”的盐城绿能港、全球首个“空中造楼机”等“大国重器”,带动网民持续为中国智造点赞,产生情感共鸣。

  新媒体的创新传播逻辑让更多文化符号得到活化,提供理解政务工作的正面视角。政务机构积极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而不是单纯地说教或机械地告知。微博账号“中国天气”结合节气话题和全国优质农产品推荐地图,联合“中国社会帮扶网”推出“乡村振兴·节气好物”,助推地区特产走向全国。文博账号用生动、多样的讲述方式,提升公众对于历史与城市文化的兴趣。“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与央视合作,采用慢直播的方式,实时报道三星堆发掘现场的场景,带来沉浸式的考古体验,配合动画短片、独家微纪录片、考古云课堂等多元形式,呈现文物背后的丰富内涵。

  线上线下协作引导,持续完善特殊关怀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实践网上群众路线,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升级政务服务,让线上宣教紧密联系公众日常的生产、生活,建立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相同步、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线下政务服务与线上网络舆情引导的协作闭环,持续完善对“一老一小”群体的特别关注和关怀。

  2022年4月,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等十二个部委联合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专项行动的声量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6亿次,讨论量达39万次,有近50个防范打击养老诈骗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200余个话题登上要闻榜。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微博账号“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品并发布《保护少年的你》纪录片,首日播放量突破1400万次,截至12月末,播放量超2750万次,阅读量超1.3亿次。

  务实解决急难愁盼,服务温度换来满意

  除此之外,政务微博践行实事办实理念,将账号打造成服务公众的日常渠道,线上及时回应网民诉求,便捷高效地为群众办事。它们用最务实的方式解决公众的急难愁盼,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确保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强化自身务实服务的特征,发挥政务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一点一滴的真心付出中提升公信力,用政务服务的温度换来公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2年高考季,“中国气象局”“警民携手同行”“中国警方在线”“健康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账号结成高考助威团,为考生“云护航”,提供全方位保障、不间断助力,#护航高考#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0.3亿次。“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并倡导“法院+社会”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为解纷提供菜单式服务。全国与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累计参与调解纠纷2962万件,平均每分钟就有51件纠纷成功调解。

  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宣传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服务为核心,强化发布、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的多功能融合,巩固拓展主流舆论阵地。坚持为民服务、办好实事的初心,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机制的要求,全面打开政务新媒体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