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陕西蓝田通报老人被“群嘲”:为何没能平息网民质疑?

22-09-05 09:26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近日,一则“疑似老人讨薪被群嘲”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一位老人前来恳求费用结算,画面中,坐在沙发上喝水、哄笑的年轻人,与始终站立的、手不断颤抖的老人形成鲜明对比,迅速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关于画面中各方人物的身份、事件原因猜测等不实信息充斥舆论场。

  据媒体报道,8月30日,蓝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已知道此事,正在处理中。龙门村村民委员会回应:此事是因为该公司两年没有给承包费,村委会正在处理中。当日,微博话题#官方回应老人索要土地承包费被群嘲 阅读次数超过3.2亿,#陕西蓝田通报老人被群嘲事件 话题阅读量过3亿。

   

来源:微博

  8月30日晚间,蓝田县委宣传部官方微博@蓝田宣传 发布回应,确认涉事公司为“西安鑫龙门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视频中老人为群众代表前去询问土地流转费用一事,而非公众猜测的“讨薪”,但在调查中发现了涉事公司确实存在拖欠薪资的问题,给出处罚和9月2日前结清欠款等处置方案;通报还阐述了涉事公司工作人员致歉、老人谅解的态度,并对相关问题的后续处理方案作出详细说明。

  农民群体令舆论强共情

  理性问政观点突显

   

来源:微博

  视频最初点燃公众情绪的“爆点”在于老人“恳求”的“弱势”地位与画面中傲慢无礼、哄笑的年轻人形成显著的对比。微博网民@Bluehorseling评论称,“谁家没有老人的,这样欺负老人过分!”初始阶段的谴责和情绪出口主要集中于道德层面,但基于短视频传播的特征,亦有声音指出可能会存在公众误读,呼吁相关部门公布事件后续。

  随着官方回应公布,事件全貌逐渐显现。虽然被拖欠款项要分3期才可全部兑付,但困扰多年的问题在被曝光后得到快速解决,再次让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得以显现。另一方面,质疑基层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声音再次显现。微博网民@陈老师吗 发声质疑村委会,“这事都两年了,现在才开始处理?” 网民呼吁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功在日常”,真正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海报时评”评论指出,“农民权益不可欺,这就是网络的力量,让正义不缺席,让弱者不受欺。”并表示后续问题的处理仍然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部分自媒体起底了涉事公司的“黑历史”,分析其存在的经营风险,指出“土地承包户应健全保护和监督机制,除了要保护他们自身的正常运营外,还应保证承包土地的村民费用安全,避免发生老人恳求费用遭嘲笑类似的事情”。

  梳理本次事件,可以看到老人的农民身份以及土地流转的市场问题是媒体的关注焦点。正如@人民网评 所言:“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何监督涉农企业的经营行为,如何从根本上维护土地流转的合法合规合理,相关部门必须承担起守土之责,不能把土地流转仅仅看成是‘农民自己的事’。尤其是一旦农民权益受损,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介入,依法督促解决,及时为农民基本权益撑腰。”

  回应热议事件小心三“主”

  蓝田县委宣传部官博及时通过政务新媒体对该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响应速度不可谓不迅捷,通报内容条理清晰,但社交媒体平台的话题下,网民仍然不满情绪高涨,这是为何?其原因有三。

  主因未决:款项遭拖欠属实,且仍要继续拖欠

  网络流传的视频中,老人讨要自己应得款项,却遭到嘲笑,其卑微的弱者姿态引发广泛共情。但通过官方通报内容,网民进一步得知,老人款项被拖欠属实,且舆情发酵后问题仍未能解决,增加公众的无力感。尽管通报中已经表示,鑫龙门公司与被拖欠款群众达成协议,全部土地流转费用分期付款,于2023年2月底前全部兑付,但与公众希望有关部门介入后迅速解决问题的预期不符,舆论仍有观望,这是舆论不满情绪未能得到安抚的重要原因。

  主体未分:通报少提他人诚恳道歉,莫代当事人表示谅解

  通报表示,对嘲笑老人的不当行为人已予以严肃批评教育,且向老人赔礼道歉,已取得老人谅解。网民普遍认为,对公司的处罚过于轻巧。根据通报,从法理来看,嘲笑老人不构成违法犯罪,因此“批评教育”处理。但在这样一起引起热议的维权事件中,公众期待的不仅是法理昭彰,还有情理融融,老人的土地流转费需按时保量拿到,涉事公司的诚恳道歉、认错态度也需公之于众。这一点,官方通报无法代劳。此外,老人是否谅解无需也不应由官方通报来陈述。越俎代庖和画蛇添足会引发网民对有关部门立场及利益牵涉等方面的其他不利的联想。

  主动不足:准确把握潜舆论,官方敏锐捕捉深层社会心理

  不少网民在蓝田县委宣传部回应后拷问“不曝光就看不到”。公众更期望看到有关部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尽管近来不少网民对基层一线行政执法人员体谅和理解,但面对如蓝田老人维权被群嘲这样触动内心情感的事件,难免“群情激奋”。因此,官方发布通报同样需要体谅和理解网民的心理动因和深层心态,适当解释回应网民没有问到但又是社会广泛关切的关键内容,准确把握深层社会心理和“潜舆论”,如“什么时候关注的”“曝光前已经做了什么工作”等,以此更容易赢取民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