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课堂

舆情课堂:学术文库和版权使用类平台的舆情风险研判

22-04-21 16:29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编辑:王烁

  据媒体报道,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该邮件指责某文库类平台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而暂停使用

  近年来文库类平台屡屡陷入争议,不仅使学术知识平台的知识产权问题进入大众视野,也引发了学术作品版权纠纷与和商业模式的讨论。

  事实上,随着知识产权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作者版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上升,以及我国市场监管和互联网领域反垄断,学术资源类、知识分享类平台或将要进入版权讨论和商业焕新的市场变局之中。

  从国内外环境来看,知识产权领域最基本的政策走向、市场逻辑都在发生巨大的调整,过去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模糊地带、灰色地带逐渐被厘清,一些版权话题的过往案例也不断被互联网记忆效应提起,如果平台方敷衍塞责或消极对待,无疑要遭遇更大的风险处境。

  过去有图片分享、交易类的网站和企业,打着版权保护的旗号,侵犯公众和社会有关机构的合理使用的权利,采取“钓鱼式”扩张策略,凭借自身的规模效应和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优势,长期获取竞争收益。但似乎这种好日子常常因为“犯了众怒”而有到头的时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版权如果被当作工具,平台大到一定规模具有公共属性,垄断变成一种竞争和市场独占优势,建立在这诸多因素基础上攫取的巨额经济利益一旦超过社会公众所能承受的限度,问题就将如同火山喷发。最终,之前模糊地带的诸多优势也将会变成今天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了涉及作者的版权保护,学术文章的公开信息索引还体现为学术交流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涉及到学术共同体借以交流创新甚至与国际交流的巨大平台价值,而伴随着学术文献平台的累积及商业化操作不断扩大,其公共价值的一面反而被商业价值绑架。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不应该被某一家商业企业单独定义或干预其逻辑规则,而这个悖论正不断成为网一类平台越来越显著的公共危机。过于强调学术类知识平台的商业价值,显然是不利于学术共同体和国家创新这个更高层面的长远利益的,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经济学上的“负外部性”问题,一家独大而转嫁了行业或社会成本,造成更大范围或整体上的“不经济”的问题。

  媒体报道称,近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公开表示对某文库类平台的涨价行为“不堪重负”,在舆论场接连引发巨大争议。对任何知识储备和知识付费平台而言,尊重知识创造者应是永远坚守的底线。而对于文库类平台和应用而言,目前最迫切的是要重整商业模式,借助典型事件和政策双推动的有利时机,排查版权链条的每个致命漏洞及诸多隐患,通过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自我革新以求长远发展。

  国家和社会应倡导和加强知识产权的正当及充分保护,推出国家级或行业级的公共性的学术知识平台建设,在知识市场引入多平台多主体的竞争格局,在学术和知识市场加强反垄断治理,改善市场竞争生态,实现知识产权和原创作者的根本性、充分性保护,建立由各方参与的合理收益及分配机制,形成尊重创作、保护版权的良性循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