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堂:如何把握好重大舆情事件的首次回应?
在当前日趋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下,对面临重大舆情考验的涉事主体来说,首次回应非常关键。因为它能影响事件后期的基本舆论走向,甚至最终左右舆情事件的整体处置效果。有关部门应如何做好重大舆情事件的首次回应?
结合重大舆情事件关注周期的阶段划分来看,当某起事件成为舆论热点后,初期媒体报道或自媒体爆料的先入为主,导致网络舆论关注仅能接触到首发媒体/自媒体的单方面信息,在涉事主体正式回应前事件的相关资讯处于短暂的“真空”状态。因此,对于舆情危机的涉事主体来说,要想把握事件应对的主动权,就应全面考虑进行首次回应,在表明对事件基本立场的同时,展现出真诚的应对态度或提供多方位有效素材,以此把握事件应对的舆论主动权。
对于重大舆情事件的涉事主体来说,要想做好事件的首次回应,必须要统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研判→决策的体制机制,构筑形成完善的舆情应对管理制度支撑。在此基础上,扎实做好以下多个环节相关工作。
第一,借助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敏感舆情。通过自有或第三方网络舆情监测平台,7*24小时实时监控涉及本单位的网络舆情信息。借助舆情监测可及时发现敏感舆情信息,再依据单位的预警分级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参考相关预案启动标准,以便做好事件首次回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的全面研判。在正式对重大舆情事件进行回应前,必须要从所涉问题类型、话题敏感性、相关群体诉求、声誉公信力、现阶段舆论关注形势等多角度,结合问题的真实情况,对后续舆情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客观研判分析,并基于研判结果,为事件首次回应提供基本方向指导。
第三,应充分预判事件回应的舆论接受度。在全面考虑重大舆情事件首次回应相关核心要素时,应具有对舆论接受程度的基本预判意识。预判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回应前事件主要关注点与质疑点、事件回应基本态度、事件回应核心引导,以及具体回应方式、发布渠道、回应时机等,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事件首次回应的舆论接受程度。
相关新闻
- 2022-01-04舆情课堂:科学命名舆情事件有什么具体意义?
- 2022-01-04舆情课堂:舆情事件引导处置中的“追根溯源”有什么意义?
- 2022-01-04舆情课堂:舆情事件起名字有哪些讲究?
- 2022-01-04舆情课堂:“追根溯源”,让舆情处置工作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