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课堂

多张罚单集中落地,金融机构如何应对处罚引发的舆情危机?

2025-09-22 19:44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近日,多家金融机构被监管部门开出大额罚单,引发舆论广泛关注。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显示,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信银理财、恒大人寿保险等11家金融机构因相关业务违规受罚,相关人员也被禁止从事相关工作或罚款。证券时报网、中新经纬网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和深入解读,由新浪财经主持的“11家机构被罚1.6亿”“大额罚单频出”两个微博话题阅读量总计超过10万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信息

公示列表(部分)截图

  重磅罚单和违规问题牵动舆论视线

  企业经营与治理困境成为衍生话题

  此次发布的罚单数量多、覆盖范围广、涉及金额较大,是引起各方热议的主要原因。不少媒体关注到,此次公布的受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还有银行集团下属理财公司及保险公司,涵盖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合计罚没金额1.6亿元,有两家银行的罚单更是达到千万级。

  证券时报网、第一财经网等媒体梳理上述金融机构被罚原因,总结其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与系统管理缺陷;二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薄弱;三是投资与理财业务违规;四是数据治理与报送问题。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部分金融机构在合规管理、风险控制、数据治理、系统运维及内部监督等方面存在不足,需加强全面合规体系建设。

  在本次处罚中,恒丰银行被处以6150万元的巨额罚款,成为受罚最重的两家银行之一,因此受到财经媒体重点关注。长江商报网、蓝鲸财经解读,近年来恒丰银行频繁受到处罚,此次被罚更是公司成立以来收到的第二大金额罚单,违规类型涉及信贷业务、同业与票据、基层违规等各方面,暴露出公司在内部治理、合规文化与风险控制体系上仍存在短板。上述媒体还关联此前其“剥离不良、引进战投、整体上市”的三步走重组方案,但目前仍未完成最终上市目标,担忧此次处罚以及息差收窄带来的盈利挑战、资产质量管控的压力,为其上市之路增添了新的挑战,公司面临合规和业绩的双重考验。

  正面回应展现积极态度

  整改承诺释放正面信号

  对于本次被罚,有三家金融机构进行了公开回应。例如,恒丰银行在12日当天便发布公告表示,对于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公司高度重视,虚心接受,深入剖析问题根因,已认真落实相关问题整改问责,下一步将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和监管意见,全面提升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水平。其他两家机构也表示诚恳接受、高度重视处罚决定,落实整改,持续强化业务合规管理。

  上述公司主动承认不足,展现出不回避、负责任的姿态。回应核心也聚焦于已采取或即将采取的具体整改措施,向公众和资本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缓解因违规问题和衍生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全面从严监管成为金融行业新常态

  强化合规管理和声誉修复势在必行

  舆论普遍认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次大规模处罚行动,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即对金融机构监管态势日益趋严,呈现出对个人追责力度加大、处罚手段多样化、高额罚款频现等特点。而由此引发的衍生舆情风险也或将进一步增大,考验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和舆情应对能力。

  金融机构需将监管收紧的新常态转化为推进内部治理的动力,持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和员工行为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违规事件和由此引发的舆情风险。面对监管罚单,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和信披要求,遵循“及时、诚恳、透明、负责”的原则进行信息公开,避免引发舆论更多猜测和不信任。对于经营业绩、公司管理、人事变动等关联叠加的舆情,也要更多合理判断,必要时进行多渠道的澄清与回应,对冲外界担忧唱衰的负面言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