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政务舆情

从“提前离岗打饭”事件 看基层管理中规则刚性与人性化关怀的平衡需求

2025-01-03 09:10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12月2日,一段关于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岗店分局工作人员疑似提前离岗打饭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视频显示,多人在工作时间内排队打饭,引发公众对公职人员工作纪律的质疑。

  对此,瓦房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12月19日向媒体回应称,单位食堂规定中午11点40分才允许打饭,怀疑拍摄者可能调整了手机时间,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尚需进一步核实。

  12月20日,大连瓦房店市委宣传部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对“未到下班时间多人排队打饭”问题高度重视,并已连夜成立核查组展开调查。目前,具体情况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而在视频爆料者向媒体提供的另一段视频中,一名自称市局副局长的人员表示,提前打饭问题确实存在,存在“疏于管理”的情况。

  01回应迟缓失先机,推责避责损公信

  有网民注意到,在辽宁省下辖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系统中,近期发生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擅离岗位事件不止这一起。7月,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被指存在工作时间内电话未接听、提前就餐问题;9月,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被曝工作人员到了上班时间还在集体午休。此外,11月18日,江苏无锡江阴市周庄镇综合执法局也发生过办事大厅人员工作时间离岗吃饭的典型案例。

  在涉政府机关及公职人员形象的此类公共舆情事件中,公职人员的回应态度无疑至关重要。回应是否及时、坦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判断和舆论的走向。既然此前类似“危机经验”案例不少,此次大连有关部门在面对突发舆情时,却仍然暴露出舆情的敏感性和危机意识不足等问题。

  梳理舆情发酵时间的节点发现,辽宁瓦房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事件曝光(12月2日)17天后才对媒体作出回应,明显滞后于公众舆论的发酵速度。这种被动回应的方式,不仅未能及时平息公众的不满,反而让舆情进一步升级,给政府公共形象造成损害。

  另外,危机意识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回应的迟缓上,更体现在对舆论预期的判断失误上。此次事件中,公众对“提前离岗”现象的质疑本质上是对公职人员工作纪律的关注和监督。然而,相关工作人员却试图通过模糊焦点的方式来应对公众质疑。针对视频中反映的“提前离岗”现象,工作人员声称拍摄者可能调整了手机时间,将问题归咎于拍摄者。这一说法不仅未能有效解释视频中所展现的事实,反而被公众解读为推卸责任、缺乏诚意的表现。这种做法显然低估了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追求,更让公众对官方处理态度产生了进一步的不满。

  02离岗“小事”显松懈,纪律缺失酿大患

  工作时间内提前离岗打饭看似是“小事”,但其背后反映出的却是相关人员对工作纪律的松懈和对公众利益的重视不足。特别是在基层单位,公职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公职人员不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可能会使得群众服务效率降低,导致舆论对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形象产生“慵懒”“闲散”等刻板印象。

  擅自离岗等问题被频繁曝光,既反映出部分基层单位内部管理的问题,也暴露出监督机制的不足。一方面,在一些基层单位中,纪律执行力度较弱,管理者对员工的日常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产生懈怠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单位员工认为提前就餐、擅离岗位等行为“无伤大雅”,从而逐渐形成不良习惯。此外,外部监督机制的缺位也是导致类似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单位对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中的漏洞。

  整体来看,窗口单位作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不仅承担着提供高效服务的角色要求,更是塑造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力量。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是对窗口单位履职能力的质疑,也反映出社会对窗口单位工作纪律和服务效率的高度期待。

  03规则刚性需平衡,人性关怀显温度

  此次事件中,也有部分网民关注到瓦房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岗店分局并没有自己的食堂,工作人员需要步行几百米到瓦房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食堂就餐。如果错过了用餐时间,可能会面临饭菜不足的问题。这种后勤条件的限制,无形中促使了一些工作人员选择提前去打饭,以确保自己能够及时用餐。

  在基层管理中,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维护工作秩序的必要手段。然而,规则的实施不能脱离实际情况,更不能忽视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此次被曝光的工作人员“提前离岗打饭”事件,正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启示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执行规则时,必须考虑到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和现实困难。

  首先,规则的制定应更加贴近实际,做到因地制宜。

  对于瓦房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岗店分局而言,单位没有自己的食堂,工作人员需要步行较远距离到市局食堂就餐,这一现实情况决定了现有的工作时间安排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如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在固定时间内就餐,而没有考虑到步行距离和就餐高峰期可能带来的问题,无疑会给基层员工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其工作效率。

  因此,在规则制定时,管理者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灵活的方式优化工作安排。例如,可以实行错峰用餐制度,合理安排轮流就餐的时间,既避免了因集中就餐导致的秩序混乱,也能够保障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此外,还可以探索弹性工作时间模式,在确保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允许员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工作时间,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需求。

  其次,规则的执行应注重人性化管理,体现对基层工作人员基本需求的尊重。

  在基层管理中,严格的制度固然能够提升纪律性,但过于强调规则的刚性,可能会忽视员工的实际困难,甚至引发反感和抵触情绪。本次“提前离岗打饭”事件也暴露出现有规则未能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不得不采取“违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实际困难。

  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管理者应更多地倾听一线员工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诉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沟通和协商,制定既符合规则又兼顾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基层工作人员提出对后勤保障及工作安排的意见;或者通过发放匿名问卷,收集员工的真实想法和建议。管理者据此可以适当调整用餐时间,或与其他单位协调,确保食堂供应的充足性。此外,还可以在单位内部设立意见反馈机制,确保员工的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

  公职人员“提前离岗打饭”事件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其背后却反映了基层管理中规则刚性与人性化关怀之间的平衡需求。如何在严格管理和灵活调整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每一位基层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规则的刚性是维护秩序的基础,但规则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则是提升管理温度的重要体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