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独占三甲医院病房10多年引热议,院方深陷多重舆论质疑
【案例概述】
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住院部,有一位老人单独入住一间病房长达10多年,至今未出院。视频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11月27日,新黄河客户端发布事件报道称,该院眼科相关工作人员确认此事属实,并解释原因系存在医疗纠纷;该院宣传科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针对此事,医院正在处理。报道带动事件关注度和讨论度攀升,11月28日,“院方回应网传一老人住院10多年未出院”等话题词条登上微博、今日头条、百度搜索等平台热搜榜单。
网传视频截图
【舆论透视】
超长住院时间引燃舆论,涉事医院面临多重质疑
“10多年”这一超乎寻常的住院时间成为引燃舆论的关键要素,使得涉事医院深陷重重质疑的舆论漩涡之中。在医疗资源紧张的社会背景下,“看病难”“住院难”等成为公众的切身感受,而该事件中老人10多年独占一间病房,并且是具有优质医疗资源的三甲医院,这一现象无疑超出了公众的常规认知,“震惊”与“离奇”成为公众首要情绪。同时,该事件与近期备受热议的“患者单次住院天数限制‘潜规则’”话题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加重了舆论的不满和疑虑。
舆论观点中,不乏声音揣测当事老人是“特权人士”,将其长时间独占一间病房视为变相的“医疗养老”。而关于老人住院费由谁付的问题也引起热议,有网民指出老人全部住院费用可能皆由医保系统承担,这一观点激发了公众强烈的愤怒情绪。大象评论表示,一名老人10多年独享三甲医院一床难求的单间病房,无论老人是什么身份,无论背后有何种原因,出现这种情况都是极不正常的,如果不需要再接受治疗,长年占用病房就是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挤占,更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涉事医院回应未能满足舆论关切,舆情有向高敏领域蔓延之势
面对舆论的强烈质疑,涉事医院的回应显得颇为乏力,与汹涌的舆论情绪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尽管医院眼科和宣传科先后通过媒体发声,将事件归咎于医疗纠纷,并表明“正在处理中”,但回应内容并未满足舆论关切,信息释放不足,未能有效消减公众疑虑,网民不禁发问,此事持续了10多年之久,是不曝光就不处理?还是10多年一直处于“正在处理”的状态?这些疑问揭示了医疗体系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的被动与失职,加剧了公众对医院的不信任感,对医院公信力造成损伤。
舆论质疑声浪持续高涨,越来越多的网民将矛头直接指向医院,认为事件相关医疗纠纷的责任很可能在于院方。此类观点触发了连锁反应,部分网民开始分享自己在该医院的不良体验,诸如乱收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恶劣、治疗效果不佳等,医院服务水平和专业诊疗能力受到连带质疑,舆情有向高敏感领域蔓延扩散之势。
另外,早在今年8月,网络上就曾出现相关帖文,引发了一定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而医院并未及时关注到舆情发酵的迹象并及时处置,错过了提前处置、有效阻燃舆情的时机。当前,医院处理效率和结果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内容,如果后续因处置动作跟不上或处置举措出现问题,该事件仍有可能引发次生舆情。
“霸占”病床并非个案,医院需以积极处置回应舆论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舆论关注到此事并非个案,多家医院也存在病房或床位被长时间“霸占”的现象。尽管相关事件可能事出有因,但客观上仍造成了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和浪费,同时会侵害到其他患者的合法权益。正如极目新闻评论称,达到出院标准,却坚持继续住院,由于不用开药治疗,只用付床位费与护理费之类,相当于以低成本占用医疗资源,影响到公共利益。
然而,其中也不乏成功处置的案例。如映象网报道,今年7月30日,湖南株洲天元法院就公布了一起案例,一患者在病情好转后仍“赖床”400余天拒不出院,涉事医院将当事人诉至法院,最终当事人被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强制腾退病床,并被要求支付床位占用费用共计14280元。舆论认为,此类成功案例或为其他医院处理类似情况提供了可行借鉴和参考。相关医院应以积极态度和方式妥善处理医疗纠纷,避免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引发社会争议。
- 2024-11-29民生直通车丨如何查处?有哪些重点?各地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扫描
- 2024-11-27社区干部瓜分企业捐赠香烟背后,基层单位如何回应舆论质疑?
- 2024-11-22湖南一养老服务项目被指造假摆拍 “乌龙”事件带来的舆论反思
- 2024-11-15“小而美”的县域旅游如何留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