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大节假日高速路免费通行”规则与公众情绪,看政策实施的刚性与弹性
全民聚焦2024全国两会,其中《关于优化高速通行收费政策的提案》让在春节假期曾引发热议的“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再度回到公共视野。今年春节高速免费通行期间的热闹景象,也让舆论场围绕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优化展开一系列讨论。
舆情回顾
在2024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随着多个城市返程车流高峰的出现,#司机卡点最后一分钟免费下高速#等相关话题登上了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榜。
在免费时段的最后时刻,不少卡点成功的车主晒出自己的“战果”,在时限截止前精准享受到了政策优惠;也有人因高速车辆拥堵超过了免费时限,无奈接受收费事实;有人心有不甘在收费站下车理论,更有人为卡点下高速导致追尾事故,付出更大代价。
在“失之毫厘”的心理落差及社交媒体平台流传的部分地区收费站车辆超时通过仍免收费用(已辟谣)的信息中,高速免费政策的普惠性与公平性再一次被舆论聚焦,政策带来的衍生问题再次受到关切,政策执行中的弹性与刚性在这一背景下被提上公共议程。激动的车主和略显委屈的收费站,在社会契约规则的普遍约束下,都需要在理性视角予以深刻理解。
造福于民的政策初衷执行中现衍生问题
春节假期高速免费通行的政策,自出台至今已实行十余年,期间也经历了计费方式的调整。政策制定的初衷是降低居民在春节期间的出行成本,促进居民与家人的出行和团聚,同时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内需潜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公共交通压力。
然而随着政策的持续实施,免费通行在切实为车主带来优惠福利的同时,与之伴生的衍生问题也逐渐显现。免费政策实施后,高速公路车流量激增,不仅带来了严重的道路拥堵,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加之部分民众非必要过度使用高速公路,进一步增加了高速的维护与管理成本。春节过后,因拥堵引发的计费问题屡见不鲜,由此部分网民对高速实行零点前驶离则享受免费的规则合理性提出质疑。
相关争议让有关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政策配套措施,保障政策积极效果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受到关注的议题。
车主不满和收费站叫屈情绪与规则都需被理解
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中,早已明确公布的免费时限与因现实客观原因“卡点”失败的车主各自委屈着,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舆论场争议和评判的焦点。有人站在司机角度做出申诉,认为若只在收费时段行驶了较短时间,收取全程高速通行费并不公平,甚至对政策本身表示质疑,认为其不但导致节假日期间车辆拥堵,更造成了只有部分车主享受政策福利的不公现象;另一面,有人则站在收费站角度替规则“鸣不平”,指出免费规则早已明确公开,既然想确保享受到优惠政策,就应提前做好合理的出行规划,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执迷“最后通牒”。
对此,主流声音表示,“规则在前,到时收费无可厚非,但车主心态同样可以理解”。一方面,“规则在前”,是指高速限时免费规则已经约定成文,成为既定的行为共识,既不是首次实行的新政,也不是仓促发布的临时通知,错峰返程、提前下高速——多种变通方案也切实可行;另一方面,在理解和探讨规则与情绪时,也应看到车主被堵高速,因实际路况被迫缴纳高速费用而产生失落情绪,亦为人之常情。
但部分车主在情绪激化下采取的不理智处理方案,则不合时宜:有车主在刚过次日零点时进入收费站,自恃超时不久而拒绝缴费,甚至将车辆停在收费口,下车与工作人员理论,造成车辆拥堵。此类明显占用公共资源和忽视他人需求以输出个人极端情绪的行为,显然不在被舆论理解和接受的范畴之内。
“患不均”的心态落差政策刚性与实施弹性
在对高速免费通行这一“限时限量”资源的占取和消费中,卡点成功者欢声庆贺,超时者无奈缴费。在“不患寡,患不均”的心态作用下,引发了舆论场以公平性为名、围绕政策实施刚性与弹性的争议。与前车比较产生的不甘情绪尚未缓解,某地高速延长车辆免费通行时间的信息成为传播爆点,车主情绪在横向比较中更加激化。尽管该消息已被官方辟谣,有关优化政策制定、强化灵活执行的讨论却仍在继续。
高速能否延长免费通行时间?管理部门在处理时是否能更加灵活、人性化?能否通过其他方式给予车主们一定优惠?关于这些问题,有人表示这是政策实施“人性化”的举措,有人则认为这本质上仍是对规则的破坏。对此,有观点明确,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在规则上采取弹性处理,则等同于破坏规则的公平性。事实上,作为约束力本身,规则不能开口,从执行性而言,规则更不能——如果一分钟是弹性区间,两分钟可不可以?一小时可不可以?当规则的弹性区间被接纳,新的规则就随之诞生。
相关争议仍在持续:“弹性区间”是否需要弹性区间?“缓冲时间”能否设置缓冲时间?有人得一寸,就有人想进一尺,接踵而来的是新一轮以不公平为名的限量资源争夺。然而,无论如何在规则范围内延长免费通行的时限,当时间停止的那一刻,总会有一部分人被排除在优惠政策之外,这就是规则运行的成本。因此,当我们从无奈缴费的共情中抽身,会意识到个人利益并不是衡量规则合理性的最佳标尺,真正伤害公平性的,是失去对规则的共识。
规则不能开口不代表执行不需优化
每年因卡点收费带来的问题和争议屡见不鲜,新的执行方式和技术支持被舆论场再三呼吁,对新计费方式的可行性讨论由此展开。
部分评论指出,高速公路方面是否可考虑利用摄像头、龙门架等技术设备识别车辆信息,从技术上实现收费时段和收费里程的精细计算,适时调整免费规则,或通过沿途电子屏等方式对即将进入收费时段但仍在高速行驶的司机进行适时提醒;但同时,也有自媒体对此类技术的记录误差和算力峰值时的运行能力提出质疑。
面对现行政策实施中相伴随的衍生问题,展开合理讨论和改进建议,有利于实现舆论场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对话,居民切实诉求与合理建议值得倾听和关注。同时,通过技术实现高速精细化管理收费的改进愿景也值得期待。
但在此之前,在目前的规则框架下,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居民享受政策优惠,仍需要高速方面运用合适方式适时提醒广大车主理性看待现行规则,提前做好出行规划,摒弃侥幸心理,根据实际路况及时变通。对于民众而言,在执行精细化进一步落实之前,当自身实际情况无法满足规则要求时,最有效的先手棋一定是合理调整出行规划,而不是在过度自利化逻辑下要求规则的宽限。
- 2024-03-04贵州女企业家讨工程款被批捕事件 舆论关注及舆情处置分析
- 2024-03-04邀请外部专家频繁“翻车”,券商如何规避舆情风险?
- 2024-02-28超80亿!刷新历史最好成绩,2024春节档的变化值得关注
- 2024-02-28干净踢球该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