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2024春节期间潜在舆情风险预警
2024年春节临近,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当前新形势、新特点,结合过往经验,从交通出行、假期旅游、市场消费、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总结出相关风险点,以供参考。
1
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考验交通规划运营
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介绍今年春运形势指出,今年春运期间客货运输将保持高位运行。其中,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自驾出行占比将创历史新高,预计春运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约72亿人次。新形势之下,呈现诸多风险。
一是节后返程客运压力突出,需提前筹划应对各大场站人流高峰。据国铁集团预测,今年春运铁路客流将出现探亲流、学生流、务工流、旅游流叠加,呈现总体高位运行和节前相对平稳、节后相对集中的特点。有关情况提示相关部门,需提前做好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运力调配规划,场站疏导人员安排,避免乘客在场站滞留,引发踩踏事故、安检疏忽等问题。
二是春节迎来三轮旅游高峰,热门旅游目的地市内交通将持续承压。预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将出现2月7日至8日(农历腊月廿八至廿九)节前游、2月10日至11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二)高峰游、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四)前后错峰游三轮高峰。热门旅游目的地市内交通将持续承压。一方面,各地公共交通需做好客流研判,针对热门景区商圈重点线路、站点强化人员值守,同时做好相关设备维护检修,避免临时故障等突发情况;另一方面,交警部门需关注道路拥堵问题及事故风险,持续强化道路疏导和执法。
三是交通系统服务、执法工作受到考验,需警惕个案纠纷引发负面舆情。春节期间,交通、交警部门服务、执法压力较大,需警惕服务、执法过程中引发纠纷,如处理占座、霸座等不文明现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作为、乱作为质疑,造成全网舆情。建议各方做好值守人员的权益保障工作,强化优化服务、规范执法相关内部宣传,避免个案影响扩大造成负面舆情事件。
四是春节系酒驾醉驾高发时期,交警部门需强化日常执法。春节假期,走亲访友、聚餐聚会集中,是酒驾醉驾高发时期,相关交通安全事故风险也不容小觑。2023年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查处酒驾醉驾2.5万起。这要求交警部门强化日常执法,从源头降低酒后驾车事故风险。
2
春节旅游市场火热需关注景区商圈承载能力及游客体验
旅游出行平台数据显示,2024春节期间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7倍,北方冰雪游、南方温泉避寒游“南北互换”是国内游热门;出境游、入境游订单均同比增长10倍以上。另外,多地组织文旅活动,民俗氛围浓郁,公众参与热情高涨。伴随春节旅游市场火热,围绕景区商圈还需关注多方风险。
一是热门景区商圈活动丰富,存在人流聚集、影响游客体验风险。当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核心商圈、热门景区纷纷推出特色活动,如春节市集庙会、灯会/灯光秀、传统民俗活动等精彩纷呈,文化演出市场持续升温,将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往。一方面,需留意景区、商圈承载能力,警惕景区游乐设施,商圈电梯、防护栏杆等设备损坏带来安全风险,装饰物、陈列物被引燃、漏电将引发火灾风险,以及人流聚集可能引发的挤压、踩踏事故;另一方面,人流过度聚集将影响游客游玩体验,“人看人”现象也会引发公众对景区管理水平的质疑,给当地文旅带来负面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及景区商圈强化节前安全检查,提前评估做好限流提示等工作;可加强对非热门路线、被忽视的“宝藏景区”等宣传,分散游客。
二是冰雪运动火热,安全风险、消费纠纷风险潜存。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来,冰雪运动已经逐渐成为国内“新年俗”。一方面,冰雪活动具有速度快、难平衡、易碰撞的特征,人身伤害风险还需关注。尤其是伴随冰雪活动“走热”,部分地区、商户首次试水冰雪节,设备安全性及工作人员专业性问题需格外留心。建议相关部门强化资质监管,提示相关场馆加强针对游客的安全宣传和指导。另一方面,场馆项目收费,雪服、雪具租赁购买,滑雪培训等质量和价格问题引发投诉纠纷的情况可能增加。此外,据北京昌平法院2018年至2023年数据,滑雪事故赔偿纠纷频发,经营者未全面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场地本身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较为常见,且受害者常遭遇举证困难的问题,有关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三是市集、庙会活动受到关注,“商业纠纷”、低俗表演等问题风险提高。今年春节,北京传统庙会全面恢复,推出“十大庙会游园”活动,河南郑州、山东济宁、湖南长沙等城市也纷纷推出春节市集、庙会。一方面,需警惕不法分子通过不规范、未审批的市集、庙会活动“招商”,或人为抬高摊位价格等方式,“割摊主韭菜”;另一方面,曾有媒体曝光市集庙会出现低俗表演,商贩销售封建迷信、假冒伪劣产品等情况。建议官方在加强庙会活动推广宣传和提示的同时,强化活动现场执法。
四是春节旅游旺季增加地方文旅“突围”压力,“内卷”引发不当营销风险需警惕。近期,哈尔滨旅游“火出圈”,持续刺激市场行业神经,伴随全球旅游经济复苏,各地文旅部门、行业企业持续发力,力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突围”。在此背景下,部分地方出现营销方式“用力过猛”“打擦边球”等问题,引发舆论质疑。对此,还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在提高宣传声量、打造营销爆点的同时,兼顾本地文化特色及主流价值观的传递,着力打磨旅游产品质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让城市和景区面对“泼天富贵”能接得住、留得下来。此外,对于文旅相关领域的不实信息,也需及时澄清说明,强化处置。
3
春节消费市场迎来火热潜藏消费维权纠纷风险
2024年系“消费促进年”,春节作为元旦之后迎来的第二个传统消费旺季,各地文旅、商务等部门开启假日联欢,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国内市场活力释放值得期待。但同时,潜藏的消费维权纠纷隐患也需关注。
一是文旅市场火热,酒旅、餐饮消费维权或周期性抬升。春节期间,是住宿、餐饮、交通、旅行等方面消费维权事件的高发时期,酒店临时涨价、取消订单、“假定位”欺诈,购票平台“杀熟”及退改高额手续费,出租车抬价、黑车冒头,“天价”餐饮、“鬼秤”问题,“坑团”“卖团”现象等,在当前地域文旅消费持续受到舆论审视的背景下,对于个案事件处置的及时性和妥善性给相关部门带来考验。近日,辽宁沈阳早市管理员帮外地游客“撑腰”,为各地相关部门提供了正面参考。建议地方相关部门通过专项行动,释放春节消费市场稳定信号;同时畅通举报维权渠道,关注媒体曝光及社交媒体平台的问题反映,立足个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稳定市场信心。
二是春节“舌尖上的消费”持续火热,提示关注食品安全、预制菜等问题。伴随春节临近,全国各大餐厅年夜饭预订服务已进入高峰期,年夜饭外带、大厨上门烹饪等服务也受到追捧,旅游带来的“舌尖上的消费”也持续火热。一方面,新春佳节,家庭团圆,食品安全问题更受关注;另一方面,围绕是否使用“预制菜”、是否告知使用“预制菜”,也可能引发纠纷。
三是文化消费市场吸引公众关注,需留意价格波动、“黄牛”倒票等问题。2023年,国内线下文化消费强劲复苏。春节期间,各地线上线下展览、音乐会、戏曲表演等活动吸引公众关注,春节档电影市场也备受各方期待。相关部门需谨防票价异常波动、“黄牛”倒票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当行为。尤其是此前舆论场已出现过2023年“史上最贵春节档”的相关讨论,今年春节电影票价或将同样受到舆论审视。
4
春节长假仍需绷紧安全弦生活生产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春节假期,一方面,群众生产生活用火、用油、用气、用电增多,各类祭祀、祈福等传统习俗活动也迎来高峰。在民众家庭团聚,欢度佳节的同时,各类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部分厂区园区不停摆,部分员工不离岗,如何守好安全底线,也需研判施力。
一是居民不当使用电器、取暖设备易引发事故。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仅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就接报火灾5.18万起,同比上升88.8%。春节期间人员聚集,自炊率较高,是居民用火的高峰期,不当使用燃气灶具、管道,容易造成燃气泄漏,引发燃爆。同时,北方部分地区有燃煤取暖习惯,叠加当前“围炉煮茶”热度仍存,还需警惕燃煤引发火灾或一氧化碳中毒。
二是部分地区有祭祀、燃放孔明灯习俗,需警惕火灾风险。一方面,国内部分地区有春节期间祭祖的习惯,屋内燃香、街头烧纸、山林祭祀,均容易引发火灾。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燃放孔明灯的习俗长期存在,需警惕户外明火引燃林草树木、室外电线、油电车辆、晾晒衣物等,带来火灾风险。
三是舆论场上公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热情高涨,提示绷紧安全弦。一方面,有媒体披露,近期,烟花爆竹售卖信息在社交群组“刷屏”,且部分商家涉嫌无证生产经营。在此背景下,建议相关部门强化执法,严肃查处违规偷运、偷存、偷卖烟花爆竹现象。另一方面,2023年12月,“‘全域禁放鞭炮令’被全国人大法工委合宪性审查纠正”话题引发热议,临近春节之际,舆论质疑“禁鞭令”让春节少了“年味儿”,表达燃放烟花爆竹意愿的声音周期性回潮。同时,在社交媒体平台,也出现了在禁鞭区出售烟花爆竹,以及推荐禁鞭区内适合燃放烟花爆竹地点的帖文。对此,相关部门还需用好线下线上的统筹协调,加强防火防灾、消防安全等提示宣传,号召群众践行文明过节理念。
四是节前赶工、节日留守安全警惕性降低,易引发事故。一方面,时近岁末,全国各地一些工厂企业抢工期、赶进度,生产经营超负荷运转,不安全因素增多,疏忽大意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部分工厂员工会选择春节期间留厂驻守,安全意识可能有所下降,存在引发事故可能。建议相关部门提前摸排春节期间留厂员工人员情况,引导工厂开展安全宣传和培训,做好春节前后安全维护工作。
5
春节生活资源供给稳定受到期待假期用工话题迎周期性回热
为了确保人民共度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共迎团圆幸福时刻,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对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等作出安排。同时,多地也已行动起来,强化水电暖供应保障,服务不打烊,全力守护“民生线”。如何持续确保民生保障“不断线”,还需提前谋划、时时用功、久久为功。
一是春节期间市民居家时间多,水、电、暖、气供给平稳受到期待。春节期间,大批务工人员返乡,地区居民用水用电量集中增加;同时,市民居家时间增加,对水、电、暖、气有较强需求。若在春节期间出现停电、停水或供暖不足等负面事件,会对市民过年过节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引发公众对民生保障工作的质疑。建议相关部门提前检修线路管道,排除故障隐患,同时做好假期值守工作,及时解决突发民生问题。
二是春节市场供给存在波动风险,带来稳价保供压力。受春节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和季节性影响,蔬菜水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可能会出现周期性上涨。当前国家层面及各地方均已采取行动措施,建议相关部门持续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监测,把握市场动态,强化趋势研判,稳步确保相关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春节返乡潮带来用工短缺,加班、提前返岗个案或引发劳资关系负面舆情。一方面,随着春节的临近,服务员、送餐员、家政人员等岗位用工需求量的增长与劳动服务型行业员工“返乡过年潮”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矛盾。用工短缺问题或在短时期内出现,城市服务稳定可能受到影响。相关部门需提前摸清各行业春节期间用工情况,通过搭建临时就业平台,发布招工信息等,保障春节期间各行业正常运作;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激励措施提升员工上岗、返岗积极性。另一方面,春节作为传统消费旺季,个别生产企业、经营商户可能要求员工假期加班、提前返岗。员工个人意愿、工资补贴的落实情况,牵动劳动者就业信心。需警惕个别拖欠、克扣劳动报酬的违法违规情况,打击春节劳动市场积极性。建议相关部门畅通侵害劳动者权益反馈举报渠道,通过个案的合理处置推动增强劳动者获得感。
- 2024-02-04上市公司证代怒怼基金经理 “圈内”言论“出圈”点燃舆情导火索
- 2024-02-04女子输液被锁在医院大厅,医院如何推进实情、舆情“双线”处置平息风波
- 2024-02-02吴谢宇弑母案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家庭普法
- 2024-02-02男子在直播间发布涉731受难者的不当言论被行拘,是警示也是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