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捞纠纷”处理结果引舆论不满 什么才是舆情回应的正确打开方式
8月7日,网传视频显示,一位15岁的女生在山西太原柳巷夜市购买水果捞,称重后显示一份水果捞价格为47元,觉得价格过高,拒绝购买后,却遭到摊主强制要求购买。女生叫来自己的父亲后,两人被摊主骂“没钱就不要把你家畜生放出来”,摊主还称女生是其父亲的“小三”。
此事引发广大网友的极大关注,微博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5亿次。对此,山西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前后两次对此事做出“警情通报”。而对于官方于此事的处理结果,舆论并不买账。
微博相关热搜话题
1
各打五十大板不合民众朴素认知
8月10日晚,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就此事发布通报称,依法对经营者亲属刘月某处以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对经营者刘变某及其亲属刘旭某分别处以罚款300元和500元的行政处罚;对消费者父亲常某明处以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此次“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罚,引发网民不满。部分网民认为,常某明身为人父,其女儿受到了“是爸爸的‘小三’”之辱,在这样被无理言行激怒的情况下进行理论、反击,就算是言语不当、态度过激,也在情理之中,特别是他人挑衅在前,自身的“自卫”过当在后,至少也应该情有可原,如今却同样被处以罚款,网友认为这样执法不甚合理。
而事件的源头可能涉及商家强买强卖、恶意侵权,甚至是实施不讲文明道德的人身攻击问题,这才是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症结所在。对这样有损消费者权益的经营行为,理应联合有关部门从重处罚、严厉打击,刹住这股有损消费者权益的不良风气。这才是群众所希望看到的,也是净化经营风气所需的。
2
警方通报不提“鬼秤”社会舆论难以信服
针对各方关切,8月12日,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第二次发布警情通报。通报详叙了8月7日晚双方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全过程,介绍了对该事件处罚的证据支持及法律依据。
从警方通报可知,该事件引发矛盾主要缘于消费者一方听到售价后,怀疑重量不够,遂决定不买。所以,目前,网民关切的主要问题在于,水果捞究竟是不是足秤。治安的归治安,市场监管的归市场监管,治安拘留并不能抵消对不诚信经营的处罚。但也有网民认为,那盒水果捞大概早已没法查验重量,否则当地市监部门也不至于在警方连续回应两次后,还没有及时介入。
8月8日,迎泽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已开始调查此事,如果商家有违法行为会取缔,针对辱骂顾客的行为,会进行批评教育。8月9日,迎泽区市场监管局再次回应,称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中。后续会统一向外公布结果。但截至目前,还未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相关消息。公众的情绪未随着警方的密集通报趋于平息,事件真相如何,仍待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回应,对社会公布,为后来者鉴之。
3
拒绝“以暴制暴”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事件被爆出后,在互联网上引起网友的强烈反响。有网友在视频下评论:“她们骂小姑娘的话,是我目前听过的最脏的话。”表示一定要严惩。有网友去实地探访,发现当事店铺并未开张。当地有大批市民前往涉事水果捞摊位围观“打卡”,还有市民朝该摊位扔鸡蛋。目前,涉事水果捞摊位疑似已将招牌撤下。
此事将双方原本平静的生活彻底打破,双方都表示希望早点回归正常生活。压力之下,8月13日,摊主一方向拒绝购买47元水果捞的女孩致歉,表示“那天不应该对孩子说难听的话,希望你们能接受。”当事人父亲常某明表示,“我和我姑娘接受你们的道歉,也希望我们的家庭和孩子能回归正常生活,感谢网民对我们的关注。”
打开舆情回应的正确方式
从此事可以看到,公众对于市场公平、合规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持高度关注,警方两次回应未能平息舆论情绪,折射的是公众对于不当处罚助长不正之风,甚至进一步损害警方甚至整个社会的公信力的担忧。那么,怎样才是打开舆情回应的正确方式呢?
01
第一时间发声 避免谣言传播
在发现网络舆情后,要抓住第一时间原则,把握舆情话语权和主动权。应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介入,及时应对,尽早控制住舆情扩散,力争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避免产生蝴蝶效应。
02
正面回应舆论 避免话题转移
在实际的舆情工作中,部分人员对舆情影响敏感性不够,存在一定的轻视或者是忽视舆情工作的情况,容易模糊焦点问题,避重就轻。这样容易导致次生舆情的发生以及谣言的蔓延,产生恶劣后果,影响后续的舆情工作进展和舆情处理难度。
03
回应准确真实 及时联动处置
一盒小小的“水果捞”,最后变成引发舆情风暴的新闻事件,并且至少在一定时间内,对当事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提醒相关部门,不管发生任何争端,有关部门要平息舆论,首先要弄清楚缘由,处理相关纠纷要准确,回应社会关切要真实。此事涉及治安管理与市场监管,理应由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回应,但遗憾的是,在警方的两次通报中,均未提及摊贩是否有“鬼秤”行为。要解决关注背后的关切,拨开迷雾,把问题“火源”掐灭,才不用频频救火。
当前,舆情发酵速度越来越快,舆情环境越来越复杂。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通过合乎规范的程序,严谨细致的调查,给出令各方信服的答案,定分止争。相关部门尤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此类事件已经不是单纯的治安或市场监管事件,处理结果能否得到民众认可,更关系到地方的公信力建设。相关单位更需把握住舆论心态,在对于个案的处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当事人的反馈意见,更要获得社会大众的情感认知。要把握舆论矛盾点,摸清民意的情理边界,这样才能更好履行管理职责。
- 2023-08-17医药企业舆情承压 应如何突围?
- 2023-08-14“高光”不再!共享按摩椅缘何被“嫌弃”?
- 2023-08-14“仙境”变“险境”!夺命野生“网红景点”如何走向正轨
- 2023-07-31高能预警!银行直播“贷”货暗藏三大声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