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火锅刺客:高质量消费不能成为“涨价减质”的噱头

23-03-28 16:06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从“雪糕刺客”到“火锅刺客”,对于正在引领消费升级的企业而言,应该反思的不是品牌价值化的路线,而是赖以“出圈”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站得住、立得稳,品牌升级的同时是否做好“品控+服务+声誉”风险的事前评估。引领高质量消费,不能只讲故事而少了初心。毕竟,守住声誉“基本盘”,才有可能吸引更多资本的青睐。谁把品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割裂看待,就必然会遭遇消费者的“用脚投票”。

  为何这一次是“火锅刺客”?不能只涨价不重质

  如果说哪家企业身处“火锅刺客”的风波核心,无疑是以“产品主义”路线迅速扩张的巴奴毛肚火锅,核心导火索是“18元5片”的富硒土豆菜品(事后企业澄清门店售价为9元5片)。梳理事件脉络可见,从2023年2月有顾客发布视频“吐槽”,到巴奴火锅于“3·15”当日承认富硒土豆“硒含量不达标”并下架处理,企业的态度出现了“反转”。而如同此前的“雪糕刺客”,对于“火锅刺客”争议,不同舆论圈层也各持己见,大概有如下三类说法:

  其一,“品牌价值漠视说”。经济“大V”@马光远在新浪微博表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品牌做高品质,品牌之间的定价差异完全是市场行为”。客观而言,高端定价是品牌化策略的一种,不可能面向所有消费者。但这真的是“火锅刺客”争议的决定性因素吗?就在半年前,巴奴火锅还曾因在疫情中逆势扩张,被视为火锅赛道中的“新标杆”。据久谦咨询,2018至2020年,巴奴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产品每年提价,巴奴毛肚从65元一路涨价至78元,人均消费已接近200元。如此说来,正是由于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埋单,才成就了巴奴的今日业绩。所以,“品牌价值漠视说”恐怕有些站不住脚。

  其二,“成本压力倒逼说”。客观而言,“XX刺客”背后的涨价或高定价问题,一般都与供应链、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压力有关。以火锅行业为例,业内人士反映,除了牛油等原材料涨幅最高达20%,空运毛肚和海鲜食材也面临着高昂的物流和保鲜成本,加上人力、租金成本,都可能影响到“火锅自由”。的确,在诚实守信、明码标价的前提下,“高成本高定价”是正常市场交易行为,不应一概用“XX刺客”的标签一棍子打死。但是,有一点餐饮行业的共识也不能忽视。据微信公号“新零售商业评论”,火锅店无需厨师,食材加工更容易标准化,在餐饮行业中已经是人力和运营压力相对较小的“轻资产”。若以“成本说”来归因,那为何是“火锅刺客”出圈,而非其他餐饮赛道?

  其三,“越描越黑说”。事发后有人为巴奴“支招”,建议企业高管“不要解释,要马上认错,接受处罚……解释和狡辩就是下下策”。实际上,在一个危机事件的处置中,道歉未必效果就好,解释未必效果就差,道歉与解释也可以并行,但选择为自己辩护的前提不能忽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能“立得住”。然而,在此次风波中,巴奴火锅的产品与服务却近乎双双“失守”。首先,巴奴火锅事后发布公告承认“富硒土豆硒含量不达标”,坐实了“虚假宣传”的质疑。据《中国食品安全报》,巴奴“与土豆博士刘杰合作,硒元素含量达0.09mg/kg”的富硒土豆,经过检测,实际硒含量只有0.0078mg/kg,较宣传标准相距十余倍。而根据农业农村部有关标准,巴奴甚至连国家相关行业要求的最低硒含量都没达到。再看服务层面,作为从河南走出去的连锁企业,巴奴火锅被不少“老乡”吐槽从平民店一路价格飞涨到“人均200元”,但服务人员巡店响应不及时、用餐环境清洁度不够。

  如此看来,“火锅刺客”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公众拒绝“品质消费”,也不在于企业想要通过高品牌附加值来引领行业创新,而在于谁也不会掏更多的荷包,为“缩水”甚至涉嫌虚假宣传的产品或服务埋单。高质量消费不能成为企业“贪贵”或一味涨价的噱头,毕竟没有消费者愿意一直当“冤大头”。

  诚意不足应付有余,下架处理难解“信任危机”

  回溯整起风波,不难发现除了产品和服务,企业不当的舆情处置也是导致“富硒土豆”舆情长尾挥之不去的关键原因。具体拆解,可见巴奴火锅在危机处置上的三重失当:

  第一重,相比诚意满满,更似被动应付。事发后巴奴火锅发布了两次公开回应,首次回应在西安有关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之后,二次回应选择在“3·15”当天自曝家丑,直面问题的基本态度确有展现,但巧合的是当天《中国食品安全报》发布了“富硒”土豆不达标的调查报道。对比企业回应节点与政府介入、媒体监督的时机,巴奴火锅少了应对舆情的诚意,多了应付监督的敷衍。

  第二重,用“产品主义”讲故事,却缺乏保障品质的整改“干货”。在二次回应中,针对加工后的成品土豆硒含量不达标,巴奴解释称“因浸泡出现硒含量流失导致”,受到不少质疑。中国网财经援引农业专家观点表示,如果是在富硒土壤中生长的,或者以施肥的形式富硒的,那么硒在农产品体内就不会因为浸泡而流失。向来标榜“极致产品主义”的巴奴火锅,为何没有想到通过“投石问路”对产品进行专业改良,而是仅以“下架”短视处理?尤其是对于以“高品质”路线取胜的品牌而言,产品一遇争议便“下架”更非长久之计。遇到危机之后的“解决力”,更能让社会感受到企业愿与消费者共成长的诚意。

  遗憾的是,在巴奴的回应中,并未发现针对品控的整改“干货”,包括开展针对全国门店的自查自纠,围绕“拳头产品”毛肚、野生菌汤定期“晒”出质检报告,对农产品合作方强化品控回溯追责机制等等。相比之下,仅靠致歉和下架处理,不仅诚意打折,更重要的是日后再以“品质”立足,难以根除“富硒土豆乌龙”留下的刻板印象,无益于品牌信任的深层修复。

  第三重,赔偿方案“暗藏玄机”,缺乏危机处置“基本功”。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永发认为,无论巴奴是故意欺骗还是品控不严,均形成了虚假宣传的事实。如果是故意虚假宣传,还构成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最低赔偿金额为五百元。从法律层面,巴奴承诺对消费过“富硒土豆”菜品的消费者给予500元电子储值卡补偿,算是履行了赔偿责任。但是,赔偿方案把消费时间限定在“2023年3月9日至3月15日”还是引起了诸多不满。重视调查和妥善回应“首曝者”的合理诉求,避免危机处置诱发次生舆情,这是两条基本的舆情应对“铁律”。若依此赔偿方案,本事件的曝光人消费时间为2月份,显然无法拿到巴奴的赔偿,并且也已经有其他消费者质疑此举为“霸王条款”。可以说,未解矛盾,又添新忧,巴奴作为火锅行业头部企业,缺乏基础的舆情素养。

  如何预防深陷“行业刺客”风波?风险预案“划重点”

  除了巴奴火锅“富硒土豆”事件,近日海底捞禁止“自带菜”“无法单点清水锅”,也引发了讨论。再往前看,2020年,海底捞和西贝在涨价风波后选择了“撤回”的决定。事实上,对于商家因成本上升而“压减”免费服务的做法,不少网民表示可以谅解。大多数消费者难以容忍的,是一味涨价但“吃不饱也吃不好”的商家。但必须承认,无论涨价、推出高定价“大单品”还是叫停原先的免费服务,确实都容易诱发“行业刺客”风波。

  那么,企业如何通过机制性的风险管理,避免陷入类似漩涡?事前的专项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不可或缺,可考虑建立集品控风险、服务风险、声誉风险“三合一”的风险评估机制,提升“品牌共情力”。把工作做在前面,事后下架产品或撤回涨价方案的“朝令夕改”就能尽量避免。

  品控风险方面,涨价或推出高价“大单品”前,特色原材料不仅在第三方质检中要“初次过关”,还要定期自查以确保“长期过关”。连锁餐饮企业的品控和供应链是否经过“压力测试”,针对“爆单”是否有应急预案?

  声誉风险方面,企业在提价或减量之前,是否刚发生过食品安全、生产服务有关的重大风险?既不安全又更贵,往往容易为品牌声誉火上浇油。能否充分利用好门店身处一线的优势,设置新品“试用期”?先躬身倾听消费者对“值不值”的评价,再做出“合理定价”的决策也不迟。

  服务风险方面,越是引领高质量消费,就越应做好“明码标价”。无论在菜单设置还是服务人员的熟悉程度上,产地、克重、大小份这些在“前车之鉴”中容易诱发误解的元素,丝毫不能含糊。此外,对于从“平民路线”转型高端化的餐饮企业而言,保留让大多数人吃得起的“选项”,提供不同档次的菜品选择,从而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很关键。毕竟,酒足饭饱再论体验和审美,是寻常百姓餐饮消费逻辑中的大多数。对于聚拢“烟火气”的火锅赛道而言,更是如此。无论做产品还是塑品牌,保持初心的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