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低龄老人再就业受关注 “老有所为”值得期待

23-03-06 11:50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在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69周岁的低龄老年人口14740万人,占比为55.83%,在全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已过半。近日,《工人日报》发表的一篇《促进低龄老年就业,实现“银发红利”》引发网络热议,一时间,#促进低龄老年就业#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高达9470.6万。

  (一)我国将迎最大退休潮 低龄老人社会参与不足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显示,按照目前的退休制度,我国即将迎来最大退休潮,在今后一段时期,预计每年有2000万左右退休人员,每年减少300至500万劳动年龄人口。退休潮对劳动力资源、养老金体系等将造成不小的冲击。

  (二)老年人力资源储量丰富 近七成老人渴望再就业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低龄老人比重的加大,也意味着老年再就业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一方面,低龄、健康老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未得到有效发挥,老年人的知识、经验等“银发资源”存在大量闲置。另一方面,低龄老人仍有着较强的价值需求。《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中国退休人员有强烈的就业意愿。重返就业市场的老年人中,近半老年人是为了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三成多老年求职者希望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还有19%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

  图: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动机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老年群体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62%,比2021年又降低0.5个百分点,总规模减少了666万,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元年。数据披露后,引发了“一边是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另一边35岁以上高经验值、高技术性的老员工再就业困难”的讨论。

  目前老年群体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岗位年龄限制,招聘市场普遍存在一定的“年龄偏好”,“35岁+”人群再就业空间已提前被压缩。《“35岁+”人群的就业观察报告》显示,7成“35岁+”人群的职业晋升停滞在了35岁之前,中高龄群体就业难现状可见一斑;

  二是求职渠道单一,线下熟人成主要介绍渠道。由于老年群体获取信息渠道匮乏,大多就业渠道主要依靠线下介绍等。2021年,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针对“中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显示,近七成退休人员选择通过朋友、熟人、家人、亲戚的介绍实现再次就业,而选择“智能手机App发的职业推介”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公开招聘”的仅占5%和4%;

  三是就业选择少,供需错配矛盾突出。目前,老年人再就业除了少量高薪返聘之外,大部分仍集中在无技术要求、薪资低、体力要求高的岗位上。调查显示,我国老年就业人口目前主要是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同时,从事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比重不断提高。老年人口就业的行业和职业构成,决定了我国老年就业人口的工作需要他们付出更多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劳动。而对于相关技能型岗位,又存在一定的供需错配。据《中高龄求职者就业问题研究报告》,在中高龄求职者投递简历的岗位中,知识密集型的教育培训业、专业服务咨询业和医药与生物工程业招聘需求较为旺盛,但中高龄求职者拥有相关技能和经验的比重难以匹配岗位需求。

  图:中高龄投递岗位需求与自身技能比重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老有所为”值得探索

  01

  推行志愿服务 完善低龄老人就业体系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

  此外,各地也陆续推出相关举措,鼓励支持老年人再就业。重庆市教委牵头开展“银龄计划”,每年返聘65岁以下的退休教师支援乡村,在公益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表:2022年以来各地出台的关于老年志愿及促进就业的条例

    地方

    政策

    主要内容

    北京市

    《北京市养老志愿服务工作指引》

    养老志愿服务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低龄老人将成为这项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河南省

    《河南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提高老年社会参与水平,践行积极老龄观,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展老年志愿服务。

    河北省

    《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若干措施》

    加强离退休干部职工基层党组织建设,鼓励老党员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入经常居住地,带头发挥余热。

    江西省

    《江西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有序实施“银龄行动”计划,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行业的专家技术人才支持支援乡村振兴搭建平台,提供条件。

    青海省

    《青海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

    积极支持老年人参加各类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

    海南省

    《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

    充分发挥“候鸟型”老年人才作用,发挥组织部门对老年人才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完善人才信息库和银发人才超市。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02

  拓宽再就业渠道 推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工作能力与年龄并非线性关系,有学者测评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工作表现上各有千秋,不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通过创新再就业岗位,“错峰”进行岗位设置,匹配岗位需求,能够与适龄就业人口有效互补,充分发挥“人口机会”优势,挖掘长寿红利。

  加强平台建设,拓宽再就业渠道。2022年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填补了我国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的空白,有效推动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民数据研究院统计发现,截至2023年2月,“中国老年人才网”目前共有164条求职信息,81条招聘信息,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教育和销售行业。

  图:中国老年人才网招聘岗位需求分布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老年招聘热度的提升,不少招聘企业向老年求职者抛出橄榄枝。北京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的话题高居热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对老年员工的接纳。BOSS直聘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活跃的55岁以上求职者数量同比上涨27%,明确表示“欢迎退休人员”的岗位同比上涨33%。

  03

  鼓励灵活就业模式 就业公平值得期待

  在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中,备受舆论关注的报考公务员“35岁及以下”年龄门槛限制被打破,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作为“破冰”的开始,舆论期待更多就业公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的发展,逐渐打破“年龄偏见”,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了更多思路。抖音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60岁以上创作者已累计创作超过6亿条视频,累计获赞超过400亿人次,60岁以上用户发布的视频获赞、评论量和分享量均高于年轻人。很多老年创作者在上面分享生活、展示自我,在迎来职业“第二春”的同时也提升了社会参与感与个人获得感。

  新业态下就业模式激发了老年劳动市场活力,如《2022非正式雇佣报告》所述,如果换一种更宽泛的角度去考虑可用的劳动力——把较老龄(40~60岁)者纳入用工的候选库,采用灵活的雇佣和合作方式,那么人选将变得充裕。

  04

  政策发力 保障老人再就业劳动权益

  老年人在职场面临诸多法律风险,老年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不容忽视。业内人士指出,再就业的老年人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很多难以建立正式规范的劳动合同,老年人在获得报酬、工伤赔偿、责任事故等方面的权责不够清晰,这增加了老年人和用工单位双方的风险。对于老年群体的就业权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努力。目前,我国相关制度法规尚待完善。

  重视工伤保险的办理,保障老年就业群体合法权益。目前,多地开始从政策层面规范老年劳动保障问题,浙江省发布《关于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逐步探索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化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开展就业指导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开展知识讲座等宣传活动,让老年人更加了解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增强老年群体法律权益保护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当前,全社会已充分意识到老年群体中蕴含着丰富潜能和广阔市场,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经从理念转化为实际探索。在目前低龄老人就业探索的初级阶段,要不断完善就业体系科学布局,补充劳动力压力,让低龄老人不仅“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为”,全面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实现“银发红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