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流浪地球2》刷屏,里面有哪些中国“制造”与“智造”?

23-02-08 16:25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近期,国内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热映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制造”与“智造”的网络热议。#流浪地球2的科幻背后是大国重工# #流浪地球中的装备真实存在吗# #中核喊话流浪地球# #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科幻产业# 等相关话题纷纷登上微博热搜。不少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

  现实中的硬科技,科幻电影的强支撑

  《流浪地球2》全片3000多个视效镜头,但影片中的诸多场景和装备并非CG特效,而是真材实料制作出来的,并拥有现实原型。

  影片中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UEG地球联合政府机械设备,是徐工集团通过实物改造的,这些装备在现实中能够在多种复杂施工场合派上用场。例如,用于太空电梯基地建设的步履式挖掘机,现实中可以在高海拔地区、沼泽、林地等多种环境作业。目前,全世界只有5个国家可以建造这个装备。

图1:《流浪地球2》中的装备与现实原型对比

来源:国资小新官方账号

  《流浪地球》系列中多次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在现实中已经可以实现量产,并步入商业化阶段,拥有多种应用场景。在康复医疗领域、可以帮助中风、脑瘫、截瘫、帕金森等行动能力受到影响的患者实现更有效的康复训练;在军用领域,可以在伤员救助,侦查巡逻、跨越障碍等方面对提升军人的实力;在工业领域,可以帮助物流、建筑等工作人员降低体能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在消费领域,可以给需要长时间行走与站立的人群提供辅助行走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上映前不久的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到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

图2:《流浪地球2》中的外骨骼机器人装备

来源:官方海报

  此外,影片中,有一座“未来航天中心计算机”,可实现全球复杂计算资源融合与调度,以满足数万座发动机协同运作,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所需算力,其原型是中科曙光还未发布的“缸式”浸没液冷计算机。影片中垂直起降型的“歼-20C”战斗机是基于现实中的“歼-20”隐身战机改进设计的。

  导演郭帆在人民日报的撰文《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科幻产业》一文中表示:“得益于强大的制造业,尤其是3D打印和数控机床的应用,我们制作的特殊道具精度达到产品级水准,营造了逼真的画面质感。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在电影视效层面,我们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常规的比如浩瀚的太空场景、天崩地裂的场面等制作难题都已得到很好解决,在难度最大的生物视效方面,进步也非常显著。比如《独行月球》中,袋鼠的毛发、肌肉、骨骼和表情,已经做到“乱真”的程度。尤为可贵的是,这些视效都是由中国团队独立完成的,实现了国产化。”

  腾飞的中国科技,转型的中国科幻电影

  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如果放到30年前,《流浪地球2》是拍不成的,因为投资人会认为电影不可信。他们会觉得,中国怎么会有宇宙飞船、太空电梯呢?但我们现在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让中国的未来充满吸引力,这是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存在的最肥沃的土壤。”

  科幻电影的主要价值不仅在于确立科技作为参考系的地位,而且在于解放观众关于科技的想象力,并引导他们对科技本身加以反思。在我国,科幻电影固然是技术意义上的舶来品,同时是本土生活的映射,甚至是综合国力的象征。它伴随我国科技现代化走过了值得铭记的历程,也随着我国科技的腾飞、社会的发展迎来成长。[1]

  据考究,国内首部科幻片是诞生于1938年的《六十年后上海滩》,讲述的是两个假死的人梦游未来的上海,见到会飞的汽车、自由变化家具的房间,以及可以调控天气的城市等未来科技。

  此后,国内电影公司也陆续拍摄了以讲述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故事为主线的《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以讲述一群热爱科学的小朋友在科学家的帮助下自主研究卫星为主线的《小太阳》、以讲述科学家赵谦教授制作高效原子电池并决定带回祖国为主线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以讲述建筑工人将意外拾获的外星玩具狗当做礼物送给儿子,从而让父子两人生活发生变化为主线的《长江七号》等作品。

  虽然这些科幻片展现出了国人在科幻电影领域的探索和进步,但受限于创作者与接受者科学素养偏低、工业化制作水平薄弱、产业链极不完整、硬核科幻片缺乏等,国产科幻片创作一直处于颇为滞缓的态势。[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总量不断攀升,成为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27家。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

图3: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包括神舟九号任务实现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嫦娥三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天问一号”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嫦娥五号”开启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羲和”逐日带领中国步入“探日时代”等。

  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攀登高峰、刷新高度,浩瀚宇宙迎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奇迹”、见证越来越快的“中国速度”,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随着我国制造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我国科技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我国科幻电影工业也迎来了重大突破。2019年的春节贺岁片《流浪地球》与《疯狂的外星人》成为标志性成果。其中,兼具工业性与工业美学的《流浪地球》引发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来的风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升级换代、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个标志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的一个正确的电影”。

  科幻或是现实的预告,未来充满想象力

  理论上而言,科幻电影与现实科技是水涨船高的关系。不少网友在观看《流浪地球2》后,对影片中呈现的场景是否能实现提出了疑问,包括“太空电梯能实现吗?”“行星发动机能实现吗?”“量子计算机离我们还有多远?”与此同时,一大批科普爱好者也在进行分析和探讨。较为有趣的是,在这场关于“科幻与现实”的讨论中,一大批制造业国家队上演了梦幻联动,纷纷报名助力“科幻变成现实”。

  “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中核集团与导演郭帆在网上互动喊话,并将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与现实中的中国环流器二号制成海报附上。

图4:中核集团微博截图

来源:官方账号

  此外,中国石化接力称:“吊起太空电梯的钢索?我们有!”

  中国建筑报道说:“我们有3D打印建造技术、空中造楼机、智能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造技术、正在地下2400米深处建设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天上地下,随叫随到!”

  中国航天科工也“出列”:“机械动力外骨骼系统,嫦娥五号返回时,搜索回收分队队员穿的就是这套装备。脑控外骨骼、康复外骨骼、消防外骨骼等一系列航天技术赋能的外骨骼系统,目前已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列装一线。”

  中国石油表示:“来了来了,建地下城需要勘探技术支持吗?我们还有震源车、航天煤油、特种润滑油、化工新材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则贴出2017年-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并硬核“剧透”:“到2045年,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

  对此,网友评论表示:“本以为是科幻片,没想到是纪录片!”“这是电影吗?不,这是预告!”“真的,第一次知道这些单位的存在,好有安全感!”

  实际上,《流浪地球2》呈现的视野只是中国制造产业的冰山一角。目前,中国在轨道交通(包括高铁)、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超级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移动支付、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核聚变装置、民用无人机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载人深潜、深地探测、5G移动通信、语音人脸识别、工程机械、大型震动平台、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第三代核电、港口装备、载人航天、人工智能、3D打印、部分特种钢材、大型压水堆和温气冷核电、可燃冰试采、量子技术、纳米材料等领域整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3]。

  或许,我们对中国“制造”与“智造”的能力还可以更具想象力,中国“制造”与“智造”也可以有更多的展示窗口。

  参考资料:

  1.黄鸣奋:《回望与前瞻:中国科幻电影七十年》

  2.峻冰:《中国当代科幻片的语义拓展、类型流变与传播策略》

  3.工人日报,陈敏: 《陈敏: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