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如何打破“超长预售”的套路?

22-12-12 11:56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双十二”购物节即将来临,预售乱象的话题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人民数据大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的过去一个月内,关于“超长预售”的相关信息超过1.3万条,热度持续波动。12月5日,新浪微博话题 #双十二到了双十一快递还没收到货# 登上热搜,总阅读量8600多万。舆论对超长预售普遍关注。

标题:近一个月舆论关于“超长预售”的关注趋势

(来源:人民众云)

  预售模式助力实现双赢

  预售,是指在产品还没正式进入市场前进行的销售行为。原本适用于一些工艺复杂的商品或首发上市的新品。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预售模式也逐渐成为电商经济的重要销售方式,赢得电商平台和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通过预售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吸引消费者,提前锁定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消费者群体的数量,并妥善使用预售款项減轻生产和经营压力。对于消费者来说,预售可以扩大自己的产品选择空间,并享受到价格的优惠。可以说,商品预售制是一种“多赢”模式。

  超长预售损伤消费者利益

  预售模式给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带来一定好处,然而预售模式的预售期也变得更长,由原先的7天,甚至变成了1个月、45天,成为了“超长预售”,越来越长的预售期让焦急等待商品的消费者“如坐针毡”。

  有网民分享自己被超长预售折磨的经历,11月份甚至10月份购买的快递仍处于待发货状态,买的过冬的衣服,现在冬天过一半了还没收到衣服,他戏谑表示,现在把快递当“活期存款”,一缺钱就退货“提款”。

  超长预售为消费者所诟病。以江苏省为例,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超长预售”相关投诉共5610件。其中在网购热门时间节点,如“6·18”“双11”前后,“超长预售”投诉量随之增加,仅2021年“双11”的月投诉量便达到3851件。

  “不正当宣传营销、合同履行与服务问题、‘霸王’条款问题、价格问题”是超长预售面临的最重要的几大问题。由于是预售,所以在这场交易中,商家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大多时候只能被动接受。一些产品宣传不实、发货时间不明、预售定金难以退还、产品质量差等问题,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受此影响,本来可实现“双赢”的预售越加受质疑,也使电商平台和商家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被消磨,不利于其良性发展。

  预售模式变营业套路

  超长预售等不良预售的形成原因,可以从平台、商家、资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电商平台的预售模式,与传统意义上为了解决“库存积压”问题不同,而更多的是一种促销活动。例如,近年来,主流电商平台纷纷提早启动购物节活动,甚至活动开始前一个月就开启各种预售活动。具体形式上有定金立减、定金翻倍、定金抵现、尾款立减、件数阶梯等预售方式。通过优惠吸引用户并提前固定。然而,优惠节活动纷繁复杂,实际优惠却难以保障。近年来,许多消费者投诉参与预售活动价格却变高,或者现货商品价格低于预售价格,引起不满。

  对于商家来说,网红电商热衷“超长预售”,主要有制造噱头、转嫁风险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部分商家将预售模式作为营销宣传和流量增长的手段,故意营造“饥饿销售”,以此吸引消费者。预售期越长,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炒作。另一方面,商家通过“超长预售”,可以提前试探市场反应。一旦预售不及预期,就以种种理由取消订单,从而将试错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在资金方面,超长预售模式为平台、商家减轻运营压力,却将风险转移给消费者。预售资金款在交易完成一段时间后,平台才会支付给商家。在此之前预售定金都在平台保管,可为平台带来资金的时间收益。然而,在此期间,平台利用消费者的钱款,却无需履行应尽的义务,为消费者带来潜在风险。

  数字化技术助力破局

  目前,有多部法规对不良预售行为进行监管限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商平台健康发展。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明确规定经营者进行预售模式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消费者赔偿进行了具体说明。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针对打击部分商家盲目预售、恶意延迟发货等行为。强化对电商平台对“超长预售”的监督,加强刚性约束,并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进行的“超长预售”严厉打击,保护消费者权益。

  然而,在实际监管中,有些商家通过在商品展示中不标注“预售”字样,故意打法律“擦边球”。消费者只有付费后才能看到发货日期,个别商家甚至还随意更改发货日期,让消费者有苦难言。

  人民数据研究院认为,传统监管方式难以满足数字平台的需要,故而电商预售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更新。预售模式的良性发展应从监管和优化两点着手。一方面,电商平台可以探索建立数字化预警机制,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商家超长预售的不良行为,并优化投诉效率。

  另一方面,平台、商家也可以积极探索智能化供应链模式。电商领域作为流量入口,主要能够实现订单转化,在销售实物商品时,供应链的作用举足轻重。高效率的供应链,在提高库存周转率、订单履约等环节具有极大优势。此外,通过结合大数据分析,建设智能化供应链,也可以优化成本结构与销售预测,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方共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