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3度以下方可开空调 政策“冷暖”需思量
12月12日,浙江省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紧急通知称,针对目前能源“双控”和“减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绿色发展的要求,从即日起至12月31日,市级各有关单位办公区域在气温达到3度以下(含3度)时方可开启空调等取暖设备。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相关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
图 “温州机关事务”公众号截图
舆情趋势
图:9日-16日“3度以下方可开空调”舆情趋势图(图片来源:人民众云)
人民众云平台监测显示,自12月13日至16日,与“3度以下方可开空调”相关的舆情信息共有9749条,其中15日新增信息共5732条。通过观察该舆情趋势折线图可知,该舆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酵,热度于当日攀升至顶峰,目前,舆情出现回落。
图:9日-16日“浙江要求3度以下机关单位方可开空调”的传播平台(图片来源:人民众云)
从传播渠道层面看,微博成为舆论聚集的主要平台。截至12月16日中午, #浙江要求3度以下机关单位方可开空调#、#官方回应机关单位3度以下才能开空调#两大热门话题的阅读量分别达到了2.1亿和1.2亿。新京报我们视频、新浪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加入讨论推升了话题热度。
图:9日-16日“浙江要求3度以下机关单位方可开空调”词云图(图片来源:人民众云)
该舆情的热词聚合图显示,“能源”“空调”“双控”等与该通知内容及背景联系紧密的词汇出现频率较高。除此之外,媒体和网民还重点关注了该规定中争议最大的气温标准,以及浙江目前的能源状况,反映出包括“气温”“节能”“严峻形势”“煤炭”“绿色发展”等高频词汇。
媒体反馈
能源保障压力大,政府机关带头节能。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今年浙江省能源指标全部超标,冬季省内能源供应保障压力非常大,该规定是依据12月11日上午全省能源“双控”和“减煤”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领导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浙江省能源局节能处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此项规定能使政府机关发挥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带头作用,但同时会全力保障居民用电。而《新京报》记者对“温度太低会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的质疑,也得到了相关人员“冷到受不了”的真实回应。
政策面前凸显 “双控”任务严峻。除了“3度以下机关单位方可开空调”的规定,《澎湃新闻》还注意到了“温州市平阳县明确各单位机构的餐厅在用餐时在原则上不开启空调”等相关规定。同时,《澎湃新闻》还对该项规定出台的背景进行说明,详细阐释了能源“双控”、“减排”的具体内涵,以及《浙江省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温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对省内节能工作的具体要求,最后指出目前地方能源“双控”任务非常严峻的现实。
功夫下在平时,提升节能价值认同。《南方日报》发表文章对事件展开了讨论。其中,夏熊飞认为,节能平常也应大力倡导推行,引发热议的这条规定却缺乏了必要的人文关怀,而且在时间安排上颇有“年底突击”的嫌疑。谢晓刚指出,能源“双控”目标的实现固然重要,但政府机关更应该为全社会树立节能降耗的良好榜样,而不是为了完成硬性指标而节能。杨朝清则认为,当环保观念在价值排序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当环保意识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和文明自律,当环保生活成为一种时尚,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针对该事件,不少自媒体也发布文章展开评述。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笑寒新视野”评论认为,政府带头节能的初衷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到温度太低影响办公的事实。网易号“事事播报”评论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应有更整体、更长远的规划,不能一会搞“亮化工程”,一会发展“节能减排”。
网民观点
舆论聚焦于“3度”的具体标准,不少网民认为南方室内3度的气温实在太低,不利于工作人员办公,同时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有网民评论指出,政府工作人员也是人,政府不能一味提倡“为人民服务”而忽视了对这些工作人员的尊重,提倡以人为本。
还有网民对“省电办公”的做法展开讨论。有部分网民认为,“限制开空调”此举对节能的影响实际较小,于是针对节能减排提出了其他更高效的建议,如限制单位用电额度、降低北方供暖温度等措施。
针对该规定的具体实施环节,也有网民表达了自己的疑虑。不少网民评论称,限制了空调却没有限制插座,各种取暖器也能“各显神通”,而这些电器的能耗实际比空调大得多,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用电压力。还有网民对该规定实施的具体范围表示担忧,担心领导和基层公务员可能不会有一样的“空调待遇”。
舆情点评
“3度以下方可开空调”政策的初衷是减少机关耗能,以保障居民用电,确是利民、益民之举,但经网络曝光传播后引发一定争议。舆情在持续发酵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回应与沟通的缺失,加剧了话题的热度,甚至出现了对政府出台政策初衷的误解和质疑。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是政策是否充分考虑受影响的各方群体。“3度”的设定被质疑过于“绝对”和“一刀切”,舆论多认为该要求“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脱离实际”。
二是政策能否落细落实。网民担心此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只是喊喊口号”“未必会落实到领导身上”“各种取暖器‘各显神通’”,产生“形式主义”“矫枉过正”的舆论观感。
三是政策的合理性。“即日起至12月31日”的时间安排与取暖高峰期的“冬季”并不重合,引发了舆论对相关单位“年底突击”达成年度政绩目标的质疑。
政策关乎公众“冷暖”,基于上述观点,建议相关单位在政策制度出台前可以广泛征求相关利益人员的意见和接受度,充分考虑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以更为科学严谨的方式研判制度出台实施过程中潜在的舆情风险及后续应对处置。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见习舆情分析师李倩、程欣)
相关新闻
- 2020-12-09舆情观察:东莞公厕刷脸“吐纸”变网络“吐槽”
- 2020-12-07舆情观察:私立的“人民医院” 人民不答应
- 2020-09-15涉贫舆情观察:贵州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引热议 正视问题逐步解决缓解危机
- 2020-08-21涉贫舆情观察:“豪华中学”引争议 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