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贫舆情观察:“豪华中学”引争议 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受关注
近期,“陕西商洛市镇安县豪华中学”备受关注。镇安县于2019年5月脱贫摘帽,去年地方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而建设该中学投资已超7亿元。舆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使用等问题的关注度较高。
舆情热点
舆情热度走势图(数据来自: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
8月13日晚,新华社旗下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发布报道《学校建漂亮点本无错,为何这所“豪华中学”让人困惑?》,舆情热度开始上升。8月14日,多家媒体发文关注此事,舆情热度达到峰值。当日,镇安县有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由多校合并而成,所以面积比较大,从长远看是可行的。新建镇安中学项目是为了彻底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项目的立项和筹资方式均符合政策规定,所有的手续都是齐全的。商洛市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去往现场。8月17日,有学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花销增加,回家不便”,舆情再度升温。目前,该事件热度降低,舆论期待当地发布调查结果。
热点词云图
目前,“豪华中学”“镇安县”“脱贫摘帽”成为舆论热议的高频词。具体来看,校园总投资达7.1亿、建设喷泉和假山瀑布、校领导办公室疑似超标、教育质量未相应提升、地方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高额贷款增加债务压力等内容受到较多关注。
舆论焦点
多家主流媒体媒体发布评论文章,关注地方教育的发展观念、公共项目建设的审批监管、防范“形象工程”增加地方债务风险、妥善安排该学校后续工作等内容。网民观点方面,多数网民期待彻查此事,认为过度举债建校背后可能存在官员贪腐和作风问题;部分网民认为,当地“硬件”建设花费过高,师资建设等方面投入不足,发展教育的方式失之偏颇;另有少数网民表示,多地县城中学实施“密封式”管理,校园环境优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1.教育应以“育人”为先,“豪华校园”并不可取
“再穷不能穷教育”不应被误读。央视网评论指出,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不让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要保障最低限度的教育投入。而不顾地方财政承受力,在没必要的地方“豪华”,体现的不是对教育的尊重,而是对教育的伤害。表面的豪华之外,师生并没有相应的获得感。不要误解公众对教育的支持,教育投入应更有敬畏心和公共关怀。
发展教育重点在练“内功”。《工人日报》评论表示,教育的发展应有适度的前瞻性,这也是共识。摘帽不久的深度贫困县,投资7.1亿元新建中学,建人造景观、搞豪华装修、办公室面积超标,并由此债台高筑,显然并不“适度”。加大教育投入不等于“外观竞赛”和“豪奢攀比”。发展教育不能光在“大楼”上下功夫,必须持续练内功。
2.地方发展需量力而行,过度举债值得警惕
“豪华中学”带来沉重财政负担,“教育”之名难掩形式主义问题。人民网观点频道发文称,一个刚刚摘掉贫困帽的县,更应厉行节约,诸多基建等民生工程都需要财政投入,要尽可能优化、合理分配资金。“豪华中学”一系列“非必要”设施,以及由此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更显刺眼。豪华中学引争议,浪费宝贵资金,难掩形式主义。地方管理者须秉承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巩固脱贫实效,进一步推动地方发展。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农民日报》评论称,刚脱贫出列的贫困县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上势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更需高效有力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应该将教育投入用在最需要、最紧急的地方,同时强化规划和监管,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3.正视问题反思追责,尽力做好后续工作
民生工程应接受舆论评议,出现问题要追究责任。《新京报》评论称,目前,涉事学校已经交付使用。反思此事,涉及公共利益的工程,在开工前,就应把规划设计公之于众,接受舆论评议。更应从源头纠偏,遏止奢侈之风和形式主义。建造校园是一个教育项目,而不是一个旅游项目。校园不便拆了重建,思想却是可以重新洗礼的,责任也是可以回溯追究的。
学校已然建成,后续应重点提升教育质量。红网评论称,学校理应以教育质量为本,硬件只是锦上添花。同样是教育建设,张桂梅靠着一百万捐款建起云南大山里的华坪女子高中,今年159人参加高考,150人都上了本科,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学校已然建成,更要督促有关方面做好后续的招生、教学工作,抓住教育建设的根本,让“豪华中学”的教育质量也“豪华”起来。
舆情点评
“刚脱贫摘帽的县城”与“豪华中学”对比鲜明,引发舆论热议。目光长远办教育,适当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举债建学校,“硬件”华而不实,而“软实力”并未有所提升,受到媒体和网民的普遍质疑。舆论进而对当地的项目规划、审批监管、资金安排乃至政绩观都存有疑虑。
以此事为鉴,两个深层次问题更值得关注。其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规划教育发展,如何破解师资不足等难题,如何切实提升教学质量,都值得深思。舆论呼吁从实际出发办学,多着眼于“育人”而非“政绩”,警惕“形象工程”向教育领域蔓延。其二,对于脱贫摘帽不久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地区,如何安排教育等领域公共财政支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如何提升当地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更需关注。舆论期待,教育投入真正为当地发展赋能,财政支出更加科学合理。(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李扬)
相关新闻
- 2020-08-06涉贫舆情观察:全面克服疫情影响成效显著 社会热点泛化解读推高热度
- 2020-07-27就业季舆情观察:谨防就业率“掺水”舆情
- 2020-07-14涉贫舆情观察: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摸清家底" 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 2020-07-08舆情观察:特殊毕业季“云毕业”收获舆论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