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课堂

首席经济学家离职掀起舆论风波,券商如何做好知名高管变动声誉管理?

2025-05-12 08:40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近日,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离职一事引发业内诸多关注与讨论。有媒体查询中国证券业协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公示”发现,目前已无付鹏在东北证券的从业信息。随后,付鹏通过中新经纬、券商中国等媒体回应称,自己刚做完手术,按医嘱或需休养半年以上,已通知过东北证券。东北证券相关负责人也向南都湾财社、新浪财经证实,付鹏因个人身体状况不佳辞去了在公司相关职务。

  知名经济学家离职原因引猜疑

  争议旧闻+经营状况触发舆论连锁反应  

  付鹏离职的官方解释为“身体原因”,令舆论对金融从业者的职场压力和身心健康予以关注。但也有部分观点认为其可能与此前多次触及敏感话题有关,甚至出现“被禁声”“体面退场”等传闻。

  舆论对此事有诸多衍生解读,一方面因付鹏本人身份的特殊性,其在宏观策略、资产配置等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更是拥有数百万粉丝,个人相关动向极易受到各方关注;另一方面,去年11月,付鹏在微信朋友圈“炮轰”汇丰造谣其“被监管约谈”事件曾引发舆论关注,受此事影响,其微信视频号“付鹏的财经世界”被禁止关注,至今仍未解禁。

  除付鹏离职事件本身之外,东北证券的业绩表现及股权转让进展也进入舆论的视线。界面新闻网关注到,2024年东北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30.7%,但分仓佣金收入同比下滑38.2%。叠加今年以来公司又多次收到监管罚单、大股东亚泰集团拟转让近30%股权的计划,公司战略稳定性引发市场担忧。这也凸显出首席经济学家作为证券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离职一事背后存在多重敏感因素,一系列衍生舆情给公司应对带来一定的压力。

  专家公开言行频频触雷

  券商声誉风险面临挑战 

  此次事件也再次引发舆论对于券商专家言论合规管理的讨论。部分媒体和网民认为,首席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等均为专业人士,承担着重要的舆论引导和市场预期管理的责任。部分知名首席经济学家和明星分析师也被视为公众人物,是金融行业的“意见领袖”,其言行举止和研究成果都被置于舆论的严格审视之下。

  此前,付鹏曾公开质疑“A股万点论”、前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的“两光论”等,都因被断章取义或过度解读引发争议。关键的是,一些知名首席经济学家和明星分析师的个人IP往往与所在机构深度关联,一旦涉及争议话题,极易将券商卷入舆情漩涡,冲击涉事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声誉。

  知名高管变动易引发舆论震荡

  “三步法”化解声誉风险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卸任、岗位调整往往对券商带来影响,尤其是涉知名度较高的高管,其个人经历、以往言论、变动原因、后续安排以及公司经营状况极易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面对此类舆情,券商需遵循“风险前置、透明沟通、正向引导”原则:

  一是事前科学全面评估相关舆情风险点以及造成的影响和波及范围,有针对性拟定舆情处理方案;二是正式对外公开高管变动消息时要确保清晰准确、口径一致,注意规避敏感议题和争议性话题,以免引发次生舆情,同时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对于不实信息和恶意炒作要及时澄清和妥善处理,缓解外界质疑担忧,减少对公司声誉的负面影响;三是发布新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战略规划、业绩亮点等正面信息,向外界传递公司稳定发展战略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提振市场信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鼎立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