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专属座椅冠名引热议,大众化捐赠新路值得探索
导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泰楼教室座椅冠名活动引发关注。面对赞誉与质疑,高校需在“情感温度”与“制度理性”之间寻找平衡,让捐赠真正成为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合伙人”计划发起“文泰楼座椅线上捐赠冠名”活动,若校友单笔捐赠金额满1000元,即可在校内文泰楼101、102教室的座椅上安装刻有姓名、年级和专业信息的铭牌,该活动还支持座椅联合捐赠,校友们纷纷“抢”起了母校的“专属座椅”。截至10月29日,冠名数目已达到1090个,冠名总额已达109万元,可捐赠教室从最初的2个扩充至9个。捐赠名录显示,不少座椅为联合捐赠。据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可供捐赠冠名的座椅已所剩不多,不排除后续将开放更多教室座位供校友捐赠,并提醒有意向的校友持续关注学校发布的信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持续引发舆论热议。
校友们的母校专属座椅
高校座椅冠名项目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将抽象的校园情谊转化为具象的物质载体,铭牌上的寄语成为传递莘莘学子情感与精神的载体。据媒体报道,有人在铭牌上写下“世界那么大,从这里出发”,寄托对未来的憧憬;更有校友留下“这是你发给我的三等奖学金”的温情留言,用学校曾给予的1000元奖励反哺母校。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与近年来兴起的“校园记忆地图”“毕业季时间胶囊”活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试图通过物质载体让情感寄托看得见、摸得着,让青春记忆获得永恒生命。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衍生出特殊纪念功能,有两位校友为早逝的同学捐赠了座椅,并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和寄语,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共同度过的校园时光。媒体认为,这一做法令人动容,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校园情谊和人性温度。
相较于动辄数十万的传统捐赠项目,千元门槛显著降低了参与壁垒,使大部分校友都能在校园建设中留下个人印记,有着极高的获得感。潮新闻表示,一些高校存在“嫌贫爱富”的现象,大家都盯着“成功人士”,都盯着“杰出校友”,而座椅铭牌让大家明白了,捐赠也可以是“普通”校友们的一片心意,这样的捐赠更自然更纯粹。高校捐赠需要探索一条大众化捐赠的新路,让普通学生也能参与进来。从这个角度说,捐赠铭牌无疑做了积极地探索。红星新闻认为,回馈母校的方式不只有大额捐赠这一种,无论量级大小,都是校友们的一片心意。类似开放座椅“冠名”的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回馈母校的门槛,以更轻量化、个性化的形式,让更多普通校友参与到校园的发展建设中来。
冠名活动商业化质疑泛起
尽管座椅冠名在舆论场获得广泛情感认同,但其引发的质疑声同样不可忽视。有观点直接把该活动视作“圈钱”行为,认为校方利用校友的情怀与校园记忆进行资本“收割”,质疑1000元的定价缺乏明确的成本核算依据,既未用于座椅升级,也未体现公益项目的普惠性。有媒体建议,学校有必要重视教育捐赠的公众认知度,主动向公众说明资金用途和冠名意义,避免被误解为商业化行为,学校通过规范流程和公开信息,可以维护校友冠名捐赠的公益性和纯粹性,并得到公众的理解。此外,部分网民忧虑项目可能触及教育公平神经,担心经济拮据却情怀深厚的校友会在集体记忆中被边缘化。
新京报认为,此次座椅冠名引发争议,也说明组织校友捐赠要格外慎重。高校接受校友捐赠冠名,应当依法依规,这是重要前提。据该校官网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央高校捐赠冠名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于2023年印发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接受捐赠冠名管理办法(试行)》,对捐赠的冠名范围有明确规定,其中,校园建设类包括:建筑类,已建、在建或拟建建筑物整体或楼宇局部,如体育场馆、会议室、教室等;景观类,广场、道路、桥梁、绿化景点等。
由高校捐赠引发的讨论并非首次。对比国外,哈佛大学虽有捐赠座椅传统,但铭牌更侧重学术贡献而非个人标识;国内部分高校则选择设立“校友捐赠墙”,同样实现纪念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明确资金将进入教育发展基金会专设账户,用途公开透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众对资金去向的关切。
实际上,该项目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公众对高校发展的双重期待——既希望可以拓宽资金来源,又渴望能够守护纯粹的学术氛围。
面对赞誉与质疑,高校需在“情感温度”与“制度理性”之间寻找平衡,让捐赠真正成为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在操作层面,建立全流程透明机制势在必行。这不仅要包括资金使用的详细公示,还应涵盖项目决策过程、效果评估等环节。高校还可以借鉴商业领域众筹项目的成熟经验,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和捐赠者反馈机制。高校应当立足校本文化,在保持教育初心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集多元参与、包容共生、透明运作于一体的情感交流模式,让捐赠升华为情感共鸣的持久生态。
- 2025-11-21重庆幼儿园爆雷后餐费争议再起,园长卷款被捕!
- 2025-11-19宿州一男子CT报告显示“子宫未见异常”,涉事医生已停职
- 2025-11-19陕西一中学学生疑食物中毒,校方开展健康调查
- 2025-10-28年轻人热衷于给古人扫墓,折射出哪些群体价值取向和发展信号?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