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观察

年轻人热衷于给古人扫墓,折射出哪些群体价值取向和发展信号?

2025-10-28 09:27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扫墓是传统习俗,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上坟祭祖,年轻人群体中兴起了为历史名人扫墓的热潮,引发社会关注。许多年轻的历史爱好者跋山涉水探访古人长眠之地,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坟头打卡”路线和攻略。历史名人的墓前堆满了关联其生平的各类伴手礼:李白的墓前摆满了不同产地的酒瓶,诸葛亮的墓碑前摆放着成都通往汉中的高铁票,王之涣的墓前摆有手写的《凉州词》......给古人上坟,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新时尚。

  给历史人物上坟

  00后“访古”在书中更在路上

  反潮流打卡,是年轻人独特的纪念方式。充满现代气息的物品出现在历史人物的墓前,反差强烈又显得意外和谐。据新周刊,访古者将历史人物视作偶像和朋友,给喜欢的历史人物上坟的经历,也似“一场盼望已久的追星之旅”,为扫墓准备徽章横幅、投其所好准备贡品,为一次扫墓付出的努力不亚于粉丝现场追星。坟前的在场感,让访古者仿佛跨越千年时光,与历史人物在现实空间中产生了联结,他们不再只是缥缈文字中的符号,在现实空间中变得触手可及。这些祭拜行为既像是一种追星,又像是一次旅行,只不过,追寻的“偶像”相隔了千年长眠地下,“旅行”的目的也并非吃喝玩乐,上坟时特有的仪式感和在场感构成了年轻人对历史人物独特的纪念方式。

媒体报道中访古者提供的图片

  寄托情感,寻求跨越千年的精神能量。霍去病、李煜、北魏孝文帝、曹操等出现在年轻人祭拜列表的历史人物,或人格魅力突出,或文学造诣深厚,或历史成就斐然,人物生平的传奇色彩深深吸引着年轻人,其出众的精神特质更在成长过程中为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与情感寄托。一名访古者在封面新闻的采访中称,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个重要节点,都有给李白扫墓的一个环节,在给李白的“信”上诉说自己事业上的困顿与迷茫。访古者从课本读物中邂逅浪漫主义文学和仁政忠义智慧,并在奔赴的旅途中产生跨时空的情感联结,通过特殊的纪念活动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收获精神动力。

  历史奔现,实现浪漫的文化传承。线下“追星”的本质,是与历史的对话和传承。访古之旅成立的前提,是访古者需充分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知识,给李白送一壶酒,给曹孟德送一盒布洛芬,为诸葛亮买一张成都到西安的车票,各式各样伴手礼的背后,是访古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熟知,一座墓碑无法直接讲述人物的生平故事,访古者需要调动自身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力来完成古今对话。北京青年报称00后对历史的了解令导游惊叹。访古者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墓只是一个载体;也有访古者称,在看到诸葛丞相殿前祭拜的游客时,内心被传承千年的敬仰与热爱深深触动。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文化传承从书页具体到一场浪漫的奔赴之旅,有了实感,也有了温度,“让历史更深入人心”。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折射出哪些群体价值取向和发展信号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磅礴厚重的华夏历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不竭的精神动力,通过扫墓的方式与历史人物对话、实现文化传承,彰显了年轻群体的文化自信。

  年轻群体自发为历史名人扫墓,是向历史文化主动追求情感联结的表现。无论是出于对历史的爱好,还是旅行方式的创新,年轻群体主动向历史人物靠拢寻求精神力量的行为,代表了群体对历史人物个人魅力、思想文化的认同,区别于传统历史教育中宏大叙事的知识传输方式,出于兴趣的主动探寻,缩短了历史文化教育的距离感,更易生长出坚实的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的背后,是新一代文化主体性的觉醒。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结构,塑造了年轻群体平视世界的视角,历史“祛魅”后进入新一代的视野,“跨时空”的诗词唱和和现代感十足的扫墓贡品中包含了新一代对历史的平视感和对话感,成为滋生文化主体性的沃土,个性化的扫墓方式凸显了年轻群体在历史文化体验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年轻群体为历史名人扫墓离不开地方文旅产业的托举,该现象也为地方文旅开发历史文化IP提供了借鉴思路。

  一方面,许多访古者为“奔现”需进行跨省长途旅行,有历史爱好者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上坟”打卡路线,也出现了专门提供“上坟”打卡路线服务的地陪导游,墓地旅游由此应运而生,这启示拥有名人遗址的地方景区需做好基础保障服务,热潮涌动对地方基础服务提出了高要求。

  另一方面,访古祭奠的文化实践使得历史名人墓地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形态,启示景区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的同时,注重对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通过深入探索文化本源,聚焦文化本身,创新采用多种视角和多种方式开发具备当地特色的文化IP,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活力。

  “00后热衷给古人上坟”看似是一场属于年轻群体的抽象狂欢,但深究其文化内核,实则为一场融合了互联网平视视角、精神世界渴求以及对个体价值追寻的旅程。面对热潮中可能触碰历史边界、过度娱乐化的隐忧,社会需要加强规范和引导。但更应看到年轻一代主动连接历史、寻找价值与思考人生的时代印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