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花生上树” 从舆论反馈看品牌声誉影响几何?
事件回顾:花生怎么上了树?
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树上结苹果、地下长花生,看似人人皆知的自然常识,却在良品铺子的广告图中闹了笑话。良品铺子一款“四粒红花生”产品的详情页中,一颗颗饱满的花生,居然像苹果一样挂满了枝头,随风摇曳颇具“诗意”。小学语文书里就有一篇《落花生》的课文,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而如今这种违背生活常识的海报竟出现在大品牌的广告中,令人啼笑皆非。

良品铺子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图片
产品详情页里的另一张图片则被指背景中的花生地像玉米地以及存在不合常理的收割机收割花生的场景。

良品铺子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
从离谱到反嘲:大众吐槽为哪般?
“花生上树”被围观后,良品铺子对此作出回应,将其归因于年轻员工失误及AI生成。
网友的即时反应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质疑品牌审核机制缺失,进而延伸至担忧良品铺子产品质量;二是延伸至“城巴佬”话题,讨论现代城市人群与农村人群之间的认知脱节;三是调侃玩梗,“下一步是不是会有更夸张、违背常识的广告语出现。”

微博“花生上树”事件相关热搜数据截图
这一“失误”之所以引起网友讨论,背后存在多重传播动因。
01
广告内容
从广告内容来看,原本涉及产品原料的企业产品宣传照片指向极为明确:原料好,所以产品好。但原料来源地照片来自AI照片,心理暗示效应自然瞬间破功,更增添了“虚假宣传”的疑虑,也容易为品牌贴上“不用心”的标签。
02
制作工具
从制作工具来看,AI生成内容本身极具话题性,既充满新鲜感又伴随争议,此次常识错误不经意间强化了公众对“AI不靠谱”的既有焦虑,加速了传播;另外,图像具有比文字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力,也助推了传播范围扩大。
03
传播途径
从传播途径来看,媒体报道进一步放大了事件影响。澎湃新闻、新浪财经等媒体先后刊发文章,从AI滥用、审核缺失、品牌责任等角度进行评论,使得事件不仅停留在“笑料”层面,继而上升为品牌专业性与公信力的讨论。
“笑料”背后:低成本的解释与无奈
从品牌事后的解释和媒体分析来看,本次"不用心"的根源是成本压力下的无奈选择。据《中国商界》杂志报道,面对同类品牌的激烈竞争,良品铺子2023年采取了2017年来最大幅度的降价策略,2024年,该公司继续推行“降价不降质”策略。

良品铺子2025半年度报告截图
低成本运作往往伴随团队精简,使用AI确实是节省人力成本的有效方式,但同时也存在风险。一旦发生舆论危机,品牌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公关补救,反而可能导致形象受损、客户流失,最终整体效益不升反降。此次事件中良品铺子违背常识的宣传图,不仅招致了公众质疑和嘲讽,也动摇了消费者对品牌专业性的信任,传递出“草台班子”的认知信号,而这种认知一旦形成,必定将对品牌价值造成长期损害。
工具反思:AI是“最强辅助”还是“猪队友”?
显而易见,AI正在加速重构广告行业。良品铺子“花生上树”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AI生成工具的审视。作为高效的“生产工具”,AI带来效率革命的同时,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AI极大降低了创意生成的门槛与成本,使品牌能够高效产出海量视觉素材,尤其适合社交媒体时代高频次、多形式的传播需求。但另一方面,当前AI本质上仍是“机械的搬运工”而非“创作者”——它可以组合数据完整指令,却缺乏因果判断与常识推理能力,若完全交由AI主导创意,甚至替代人工审核,就极易出现违背基本事实的输出结果。
目前ai技术不成熟所带来的翻车案例屡见不鲜,最终回到一个关键思考——缺乏人味儿的AI该如何打动人心?
回归本次广告“闹笑事件”,归根结底,人们嘲笑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错误背后的“不用心”。在消费者看来,当一个大品牌在面向公众传播时,连最基本的事实核查都未能完成,这既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品牌的不负责任。

网友评论截图
所以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AI本身,而在于使用AI的方式。企业若只顾使用AI提高效率,但忽略专业把关和常识校验,类似“花生上树”的荒诞案例仍会不断发生。技术可以生成画面,但无法替代人对真实的感知;它可以替代部分劳动力,但不能替代品牌的判断力和责任心。
AI不是品牌的“敌人”,但缺乏约束的AI,一定是不靠谱的“猪队友”。在人机协作的新传播时代,智慧的品牌一定是善用AI的“手”,保持清醒的“脑”。AI应成为公司的助手,而不是改变人们的常识;AI应推进社会发展,而不是降低公众的思维,在技术“创造”和人的“把关”之间需要探索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审慎使用,才能真正享受到技术带来的红利,不然只会闹出更多“花生上树” 的笑话。
作者:人民在线品牌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赵怡涵
- 2025-08-20规培医生被禁入职工餐厅就餐引争议,医院回应缘何难平舆论疑虑
- 2025-08-08突破“铁饭碗”刻板印象 遂宁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为何引发舆论热切关注?
- 2025-07-17贫困生家装修豪华引舆论猜疑,官方宣传如何规避“误解舆情”风险?
- 2025-07-09费大厨招聘服务员“本科学历以下勿扰”:“学历门槛”争议折射哪些舆论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