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课堂

银行“跪求存款”后陷失联风波,营销合规红线需严守

2025-08-18 09:26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8月5日,浙江宁波网民发文称,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民泰银行”)宁波分行某客户经理月底要求其帮忙冲业绩,承诺返现和赠送礼品,然而资金到账后,客户经理却处于“失联”状态。该事件曝光后引发诸多网民跟评讨论,涉事客户经理连夜向当事人道歉并提出红包补偿,当事人觉得“红包像封口费”而拒收。

图:青岛广电“解码新闻”报道资料

  8月8日,有媒体多次联系民泰银行宁波分行,电话均无人接听。民泰银行客服表示,银行经营合法合规,对于客户遇到的情况,会进行反馈核实;随后其补充称“我行已经进一步核实确认了,并非是失联,而是因为涉及到周末,或者因事外出,导致该经理没有及时回复客户,使客户有所误解,目前已经协商解决了”。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民泰银行曾因“萝卜章”骗贷案损失超20亿元,暴露出严重的内控缺陷,此次事件再次将该行的合规经营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银行处置陷困境,

  避重就轻加剧信任裂痕

  面对舆情压力,民泰银行的官方回应显得敷衍被动,难获舆论认同。

  其一,内部情况核查反应迟滞。社交平台的爆料帖于8月5日发出,但时隔三天后,民泰银行面对媒体疑问表示“会进行反馈核实”,如此拖延的处置进度折射出其内部并未重视客户的不满诉求,缺乏针对网络监测问题进行线下处置的积极态度。

  其二,回应逻辑难以自洽。银行把“失联”解释为“周末休息”,但聊天记录显示客户经理在资金到账后即刻消失,该理由难以成为拒绝与客户沟通的原因。更关键的是,银行回避了舆论对于“返现承诺未兑现”的核心质疑,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折射出对客户权益的漠视。

  在事件发酵过程中,媒体指出银行电话持续无人接听,暴露出基层机构应急机制形同虚设;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2019年曾对该行出具的评级报告中指出“民泰银行事中的控制较为薄弱,尚未完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此次事件中,客户经理可随意承诺返现,且资金到账后无任何跟踪服务,折射出银行对员工行为监控的明显缺失。

  行业痼疾暴露,

  营销手段屡踩红线

  若将视野放宽至整个银行业可以发现,诸如此类的乱象并非孤例:2018年,某客户为帮助银行员工完成存款任务而存入135万元,但随后本金及利息共计243万元却被擅自挪用;2024年,某农商银行员工以“凑业绩”为由向多名客户高额借贷,之后屡次拖延还款并失联,均引发舆论对客户资金安全保障的担忧。

  此外,部分银行在创新营销手段的过程中,不断在合规边缘进行试探。2023年,广东某城商行发布“拼团”存款活动,称将在个人大额存单、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础上嵌入多人购买产品利率优惠;上海某城商行推出“拼团理财”业务,用“老带新”模式“圈选”本地客户群。亦有部分银行员工面对繁重的业绩压力,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存款冲量”“个人养老金开户”等服务完成任务指标。银行为完成短期业绩指标,默许甚至放任员工的不合规行为,这种短视状态极易引发客户投诉量激增。当违规操作在社交媒体曝光后,公众对银行的质疑将快速发酵,不仅会加剧品牌公信力损耗,还可能会导致银行陷入难以逆转的声誉危机。

  声誉风险化解之道:

  以监管为尺,筑牢合规防线

  7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应当了解产品,了解客户,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给适合的客户”,引导银行需构建更加完善的合规生态。

  一方面,银行需强化员工行为管控,完善客户权益保护。如需严格落实“双录”(录音录像)制度,确保营销过程可追溯;同时需积极响应客户合理诉求,可对因员工违规造成的损失先行赔付,避免因推诿责任而激化舆论矛盾。

  另一方面,银行需将合规文化深植于战略层面,从内控体系优化、员工培训、客户教育三方面系统施策,唯有将合规要求转化为全员自觉,才能在息差收窄的行业环境下,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