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救护车800公里收费2.8万元 行业积弊未除致舆论质疑不休

2025-06-23 15:35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案例概述】

  6月16日,江西的唐先生向潮新闻反映,其今年4月将身患重症的孩子从江西省儿童医院转运至上海某医院,800公里路程被救护车司机收费2.8万元,费用转入个人账户且无价格明细及发票。对此,唐先生表示不清楚这笔费用由医院收取还是个人收取,不确定该救护车是否隶属于江西省儿童医院,若救护车属民营机构,对其未事先告知并出示收费标准的行为存疑,于是向江西省卫健部门进行投诉。后江西省儿童医院工作人员向唐先生解释称,因就诊医院救护车不符合跨省转运条件,故联系了赣医医院。

  16日下午,江西省儿童医院工作人员向潮新闻表示,院方正在核实调查此事,有结果后会向上级部门汇报。

  同日,潮新闻记者以病人家属身份致电江西南昌紧急救援中心,工作人员称其救护车服务价格有明文规定,从南昌转运至上海整体费用约1.1万元。救护车长途收费是13元每公里,另加医生出诊费以及其他设备使用费用,没有其他额外费用。

  17日,极目新闻致电赣医医院法人,其表示对此事不清楚,负责转运的司机也不是他们公司的。

  18日深夜,江西省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称,调查发现赣医医院存在收费不合理问题,现已责令其退回不合理收费并暂停医疗转运服务,相关部门将深化调查并加强监管。

江西省卫健委通报截图

  舆情发酵期间,“救护车收费2.8万家属问能不能便宜点”“救护车转运重病孩子800公里收2.8万”“卫健委回应救护车转运800公里收2万8”等话题登上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多个平台热搜榜单,引发热烈讨论。

  【舆论透视】

  ?收费不透明引发诸多猜测,舆论观点多元分化

  公众从收费合理性、患者家属投诉行为、江西省儿童医院与赣医医院的关系等层面展开多元讨论,舆论观点呈现分化态势。

  围绕“2.8万元救护车收费是否合理”的争议,支持方从成本角度,以配备并使用ECMO、医护团队及夜间驾驶等为由,认为2.8万元收费合理。反对方参照紧急救援中心1.1万元的收费标准,质疑价格虚高,认为应公开收费明细与定价依据,以消“天价收费”质疑。

  围绕对患者家属投诉行为的争议,有观点从救治过程的视角,认为主治医生积极推动转院、协调资源,承担较大责任风险,家属投诉或打击医护积极性,影响后续类似患者的转运救治。部分网民不理解医院收费为何无明细、无发票且转入个人账户,认为此举违反经营服务规范,涉嫌利用家属焦虑“趁急牟利”。

  围绕江西省儿童医院与赣医医院的关系,有网民猜疑双方存在利益输送,认为医生可能从中间拿回扣;亦有网民聚焦转运流程合规性,质疑转运前患者家属对转运机构性质、收费标准等关键信息是否充分知悉,以及民营机构收费明细是否经过审核,是否存在模糊定价、随意收费等问题。

  此外,还有网民围绕产生此种“天价”收费的原因展开讨论,认为官方缺乏统一的跨省转运机制是关键症结,部分机构利用制度空白,在患者急救时刻抬高收费,造成“黑救护”现象频发。

  ?官方处置缓和舆论负面情绪,持续讨论揭露转运行业乱象

  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江西省卫健委迅速介入调查并发布情况通报,指出“赣医医院存在收费不合理问题”,并采取“责令退回费用”“暂停转运服务”等具体措施。一方面,通报传达了明确的处置态度,向公众传递了积极治理的信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通报仅定性“收费不合理”,但对具体哪里“不合理”——该收费是否违规、是否包含ECMO设备使用和医护配置等成本、涉事机构是否设有收费核算标准等未作详细说明,调查结论缺乏细节支持,因而未能完全化解舆论疑虑。叠加医疗机构跨省转运领域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尚未得到有效化解,导致当前舆论场讨论之声仍在持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收费标准的模糊性成为舆论质疑的核心焦点。尽管通报明确了“双方约定转运费2.8万”且指出“收费不合理”,但由于救护车长途转运收费标准不透明,导致公众对费用构成的追问始终未能平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费用合理性问题占据舆论场中心位置。中工网评论称,医疗转运有着紧急且专业程度高的门槛,患者对这种服务也有客观现实需求。不是不能价高,而是得让人知道,贵在哪里。

  其次,病患家属反映的“费用转入个人账户、无发票”等情况,触发公众对税务合规性、经营模式合法性的质疑。此类合规性风险在舆情中曝光,易点燃公众情绪。央广网评论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不开具发票,涉嫌偷税漏税,这也让患者家属后期难以维权。江西省有关部门须顺藤摸瓜、由点及面,在这一领域内严查相关违法行为。

  最后,监管缺位与急救场景中患者家属议价能力的缺失,加剧“黑救护”“趁火打劫”舆论质疑。“经家属请求,诊治医生联系赣医医院救护车”的操作流程,暴露医疗机构跨省转运领域存监管与合作机制漏洞,凸显完善行业规范的迫切性。鲁网评论称,南昌赣医医院敢收2.8万元,正是钻了监管空白与人性弱点的双重空子。

  ?政企协同以规范透明回应“生命通道”治理期待

  此次事件中,江西省儿童医院在转运前未能明确告知患者家属转运机构性质、转运费用标准,赣医医院未能提供发票并针对家属质疑及时作出解释,最终引发舆情。舆论的高度关注和讨论本质上是对“生命通道”中医疗转运规范性与收费透明性的期待,希望建立“价格透明、流程规范、监管到位”的制度框架。

  这也提示医疗机构,在承担急救转运工作时,需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设备使用、医护配置、里程计费等详细费用构成及机构性质、服务内容以明晰权责边界,并通过纸质或电子系统确认,从源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质疑。同时需强化财务合规管理,严禁以个人账户收取转运费用,确保票据开具与服务内容一一对应。监管层面,可通过推动医院与急救中心建立规范合作流程、完善定价及公示制度,共同维护急救转运公共服务的健康秩序,切实守护好群众生命安全的“绿色通道”。正如《北京青年报》文章所言,只有当每一项医疗服务都有章可循、每一次收费行为都阳光透明,才能真正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让医疗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