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如何才能根治票务“牛皮癣”?

2024-09-06 08:46 来源:人民网评

  “黄牛”人人痛恨却屡禁不止,如何才能根治?

  北京市公安局近日通报,严厉打击“代抢”热门景点门票等,暑期以来179名抢票“黄牛”落网。典型案件通报如下:

  案例一:破获利用非法软件抢占、售卖热门景点门票案

  工作发现,王某某(男,40岁)等人通过软件非法抢占热门景点门票(预约名额)。警方立即开展侦查取证工作,7月23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公安机关的支持配合下,将王某某等8人抓获。经审查,王某某伙同妻子吴某(女,32岁)通过注册票务代理公司、旅行社,在互联网平台开设网店,以88元至238元不等价格招揽“代抢”生意,从中非法牟利。目前,王某某等8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案例二:破获以经营旅行社为掩护售卖热门景点门票案

  警方在梳理警情和调查走访中,发现某旅游公司通过网店倒卖热门景点预约名额。经侦查取证,8月16日,警方在河北省三河市公安机关的支持配合下,打掉以徐某某(女,41岁)、周某某(男,30岁)为首的犯罪团伙。经初步审查,该团伙以旅行社为掩护,在多个互联网平台创建门店上架旅游产品招揽客源,组织团伙成员通过多种方式批量抢占热门景点门票(预约名额),并售卖牟利。目前,徐某某等12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无独有偶,近日,南京警方连续抓获两个恶意倒卖门票的“黄牛”团伙。各地警方重拳出击释放明确信号,对“黄牛”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

  在互联网时代,“黄牛”滥用技术手段,危害更胜从前。一方面,对于研发、使用、销售非法抢票软件的行为人依法严厉予以打击,对于办案中发现的侵犯个人信息、发布非法“抢票广告”等“上下游”违法犯罪务必穷追到底。另一方面,“互联网黄牛”因技术而“牛”,反制“黄牛”尤需更“牛”手段,以构建强力“防火墙”阻止刷票软件,堵塞“黄牛”抢票的技术漏洞。如此,才能有效打击“互联网黄牛”的嚣张气焰。

  尽管如此,“黄牛”混迹人群之中,流动性强、隐蔽性高,加上交易分散、快速,致其违法行为甄别难、取证难、处罚难。根治票务“牛皮癣”,尚需多方联动、多措并举。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近年来,无论是景点门票,还是火车票、专家号等,大多已实行实名制。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从购票、入场、退票和监管等多个环节入手,加强对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全面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相关措施,对打击“黄牛”的倒买倒卖行为起到一定遏制作用。

  随着“强实名”渐成主流趋势,文旅、演出、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联合行动,继续用好、用够、用足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监管、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权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售票放号“源头”、市场“中端”、购买者“终端”,对“黄牛”进行精准打击,以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票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实名制之外,也应及时探索系列配套细则和措施。景区和文化活动主办方可探索因地、因时制宜,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供需两端的有效衔接。热门景区、高校可通过科学调整预约制度,满足各类群体出游需要。医院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严厉打击内部人员与“号贩子”里应外合。通过这些综合措施,逐步压缩“黄牛”的生存空间。

  近日,故宫博物院宣布,采取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风控引擎实时甄别“黄牛”,以“毫秒级”速度对预约门票的用户进行风险识别。清华大学也出新招,将参观预约改为“抽签+抢号”,基本控制了“黄牛”抢票、倒票牟利现象。有效打击票务“黄牛”任重道远,上述方法值得各方借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