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巴黎奥运会舆论场新叙事 探索塑造中国运动员冠军形象新路径

2024-08-20 09:28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北京时间8月12日,随着奥运圣火缓缓熄灭,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法兰西体育场圆满落下帷幕。在本届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其中金牌数创下了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佳成绩。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中,潘展乐、郑钦文、孙颖莎等中国运动员多次占据全球舆论中心。除了对其成绩的高度赞扬之声,运动员面对镜头的表现更是多次引发公众的热烈讨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队闪闪发光的40金全纪录#

  某种程度上,奥运冠军已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符码。本届奥运会中耀眼夺目的新一代体育新星在形象表达上已突破了过去“用成绩说话”的框架,积极乐观、自信从容的个性化表达逐渐居于主导。在此期间,国际舆论场,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场、互联网舆论场在构建运动员形象时的侧重点及叙事框架等,或可为后续新闻报道实践提供参考。

  国际舆论场:“刻板印象”松动,

  转向自信松弛

  在巴黎奥运会中,奥运冠军赛场外的侧面形象受到国际舆论场的广泛关注,比如郑钦文在夺冠后表示“内心真的有点得意”“Queen Wen这个词,我实至名归”,潘展乐回应媒体采访“冠军是我们了,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全红婵出发前对记者表示“小小巴黎,拿捏”等,其自信松弛的状态备受公众认可,奥运冠军的形象建构也有了新的实践面向。

  以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在国际舆论场的话题传播路径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窥见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舆论场的刻板印象逐渐松动,转向“自信松弛”的变化趋势:

  面对西方媒体施加的舆论压力、频繁药检的强烈干扰,本届奥运会中国游泳队用实力回应所有质疑。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夺冠后,潘展乐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正面回击”,“感觉部分外国运动员有点看不起我们的样子,现在终于把他们拿下了”,被舆论戏称“19岁正是爱告状的年纪”。随后,这段采访被搬运至海外社交媒体,在呈现西方运动员傲慢与无礼的同时,将频繁药检的现实问题直接抛向公共舆论场,引发激烈讨论。

  在相关话题讨论区,大量网民质问涉嫌歧视的运动员,并主动回击西方国家媒体及网民的诽谤和污蔑。还有国外网民表示“在镜头面前,中国一般会选择保持礼貌和谦恭,而潘展乐则是揭露了对手的粗鲁行为”。由此可见,潘展乐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在海外舆论场的刻板印象。

  在中国代表队夺得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后,潘展乐强势逆转比赛的精彩表现及“冠军是我们了,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的霸气发言再度受到舆论赞誉。随后,国外运动员向中国队表现友好的“反差”行为更是让网民直呼“潘展乐整顿泳坛”。

  接着,围绕潘展乐出现了一系列的议程设置,如“潘展乐拒绝在国旗上签名”“10岁时扬言要游得比孙杨快”“吐槽奥运村的食物差劲”“潘展乐学霸控分战术”等,令潘展乐的个人形象愈发丰满真实,正如“央视新闻”报道指出,潘展乐所传递的自信,让人看到中国健儿的果敢与勇毅。

  后续,潘展乐解散唯一粉丝群,希望保持“清净低调”,被舆论赞扬理智通透,认为体育明星应主动切割与“畸形饭圈文化”的关系,方能不被网络流言滋扰。

  主流媒体舆论场:

  国家话语浸润个人叙事

  总体上,巴黎奥运会的冠军故事中苦难叙事、宏大叙事比重较低,主流媒体更倾向于通过结合有传播度的互联网“热梗”和奥运冠军的个人奋斗经历,将国家话语和民族意识浸润其中。如《人民日报》发布的《向坚守致敬 为拼搏喝彩》《赛场内外,青春闪亮》《远大的梦想,唯有坚持才能抵达(奥林匹克与我)》,央视新闻发布的《潘展乐“这段先别播”的视频,终于能播了!》《从“水灵灵的00后开始扛事”说起...》等相关报道,涉及体育精神的薪火相传、年轻人的昂扬风貌、个人的努力拼搏及对外的从容表现等主题,其中贯穿和融入了年轻一代对国家荣誉的自豪与担当。

  具体而言,主流媒体在报道奥运冠军时呈现出两方面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对奥运冠军自信从容的描述篇幅。奥运期间,#肖战指导莎头组合松弛感拉满# #被中国健儿的松弛感拿捏# #奥运赛场闪闪发光的中国姑娘# #郑钦文是巴黎QUEEN# #潘展乐凡尔赛式发言#等以主流媒体为主持人的话题纷纷登上微博热搜。对奥运冠军的强大心态与多样个性的呈现,模糊了英雄与平民叙事之间的二元对立,消解了以往奥运冠军在公众视野中的距离感。

  主流媒体又以运动员的视角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强大实力的自豪。如郑钦文表示“国家荣誉永远高于个人”,潘展乐称“把看不起我们的都拿下了”,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民众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从奥运冠军出发,呈现出对外平视的话语视角。潘展乐正面指出外国运动员不尊重自己、张雨霏不卑不亢地回应兴奋剂问题、郑钦文回怼言语不善球迷等行为呈现出年轻一代对外的祛魅和平视心态。值得关注的是,主流媒体并未避讳或刻意引导运动员发言,而是以客观的镜头语言进行呈现。可以看到,运动员视角出发的叙事方式更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带动舆论场自发形成尊重、维护运动员的传播浪潮,彰显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平视心态。

  互联网舆论场:

  “玩梗”中表达国家关切

  除了主流舆论场外,互联网舆论场在奥运冠军形象建构上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围绕奥运冠军的线上线下行为全方位展开讨论和“造梗”。从最初射击比赛中的“阿条姐”“干饭哥”以及“射击队全员‘淡人’”,到乒乓球队中的“泰勒·斯威夫特超话粉丝大咖樊振东”和中国游泳队“男模天团”......种种话题既是公众在观赛过程中的互动、调剂,也为紧张热烈的奥运赛事增添了趣味性。

  在互联网舆论场中,奥运冠军都是有着鲜明个性和价值偏好的具象个体,他们的种种趣事被公众挖掘并以迷因形式广泛传播,补足了“国人骄傲”“体育英雄”等宏大叙事。同时,互联网舆论场还重点关注奥运冠军与国际舆论场的互动情况。对于奥运冠军直面国际争议的做法,舆论在感慨“绝不内耗的新一代”的同时,对其言行彰显出的自信果敢也表达了高度认可。

  对于奥运冠军与他国运动员的友好互动,网民也予以广泛传播,如乒乓球混双比赛颁奖仪式中孙颖莎引导韩国和朝鲜队运动员一起合影留念,被网民赞美称“这就是奥运精神的意义所在”。可以看到,互联网舆论场对奥运冠军的讨论兼具细微与宏大、国内与国际,可以视为国际形象传播及国际话语权优化提升的生动实践。

  总体来看,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互联网舆论场对奥运冠军的形象塑造和建构是一种相互调适和渗透的过程。互联网舆论场的讨论话题往往会成为主流媒体报道和采访的素材,而主流媒体的采访与报道又会被互联网用户解构和二次传播。在两个舆论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加开放、自信、从容的新一代奥运冠军形象得以呈现。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目前部分主流媒体对奥运冠军在专业层面的新闻报道框架不足,缺少对冠军比赛过程的专业解读报道,公众难以对运动员的难点攻克和竞争压力有深层次了解。此外,一些媒体对奥运冠军的采访也被舆论诟病,如盛李豪被采访是否会照顾黄雨婷、主持人问潘展乐“觉得可以把自己比作什么动物”、全红婵被记者考“‘拿捏’的英语怎么说”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媒体从业者盲目追逐热点、过度娱乐化、思维僵化等问题。因此,媒体在采访时应考虑选手的个性、专业性以及项目的特殊性等因素,以扎实深入的采访报道,通过对中国体育健儿多维度的立体描绘,构建起“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