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儿慈会地方负责人再被举报 负面舆情频发暴露慈善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三大风险

2024-08-12 09:01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近日,有网民发帖举报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华儿慈会)河南负责人、9958项目志愿者雷某哄骗患病孩子母亲“陪睡”才给捐款,相关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雷某现任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志愿服务协会会长、9958河南救助中心主任,曾获2017中国公益人物奖等奖项。相关话题在互联网持续发酵,微博话题#儿慈会要求陪睡才捐款的录音是假的#阅读量超3118.9万;“知情人爆料雷某6月份已被刑拘”话题阅读量超千万。慈善帮扶、权色交易、大病救治等极具话题性的关键词,助推该事件迅速升温,也滋生了相应的舆情风险。

  风险一:“靠慈善吃慈善”加剧权力滥用猜想

  网民曝光的疑似雷某与患病孩子母亲的聊天截图显示,患儿母亲称“每次给支票前开个宾馆”。事件发酵后,质疑雷某“靠慈善吃慈善”,利用职务上便利收取性贿赂的声音持续走高,进一步加剧公众对于被举报人权力滥用的猜想。此外,舆论就该事件的定性问题展开讨论,即是道德问题还是刑事犯罪。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雷某先后荣获河南省金牌志愿者、南阳市道德模范等称号,并在2017年1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获2017中国公益人物奖。随着舆情升温,这些荣誉称号也易被误读为“带病上岗”,导致舆论转向对有关单位奖评机制、用人机制的质疑。

  风险二:关闭评论区形成“捂盖子”观感

  据媒体报道,有部分网民试图在中华儿慈会官方微博评论区留言询问此事,却发现官博目前已关闭评论。对此,中华儿慈会工作人员回应:“不清楚此事,要向领导反馈。”河南省民政厅慈善处回应:“正在了解情况和核实。”“关闭评论”的举动、“不清楚此事”的回应在带来“捂盖子”观感的同时,也引发了“拖字诀”、不作为等负面评价。

  风险三:第三方“证词”被当作关键要素

  8月5日,有博主曝光了一段佐证举报内容的录音。但据凤凰网公益报道,有中华儿慈会志愿者表示,录音中的声音并非雷某本人,“他是河南南阳的地方口音,说普通话都带着南阳口音,不会流畅的普通话”。同时,知情人士称雷某涉职务犯罪,6个月前已被带走调查。上游新闻报道称,2024年2月左右,雷某与家人失去联系。2024年5月,雷某妻子收到通知,雷某涉嫌犯罪正在接受调查。该人士称,雷某涉中华儿慈会原副秘书长王某一案,王某因柯某孝骗捐一事案发。

  虽然只是志愿者的个人解读分析、知情人的表述,但在舆论场中这种第三方“证词”却极易被当做关键要素,变相推动质疑追问声叠加走高,舆论矛头最终还是会指向涉事主体——儿慈会。如微博网民持续追问,“录音是假的,‘雷某要求陪睡才捐款’这事儿没说是不是假的,大概率是真的吧?否则雷某怎么6月份就被移交司法机关了”“所以要求陪睡的事情,扣住善款的事情,把爱心款项当成自己的来支配的事情,是真是假”?

  儿慈会并非首次陷入负面风波,“温水煮青蛙”终会摧毁慈善事业公信力

  这起舆情事件并不是儿慈会第一次陷入负面舆情。

  相关报道显示,2023年9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就曾陷入“配捐”诈骗争议。据报道,该机构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志愿者柯某孝,被指涉嫌诈骗数十名大病患儿家长,卷走上千万元“配捐”款。事发后,儿慈会曾发布声明称,涉案人员柯某孝并非儿慈会河北负责人,其身份为志愿者。就当时的舆论情况看,“志愿者”的说法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反而激起了“甩锅卸责”的负面观感,也导致儿慈会的公益形象进一步受损。而媒体报道显示,涉案人员柯某孝不仅短暂担任过儿慈会志愿者,还以“中华儿慈会项目四部9958廊坊团队主任”的名义参加过儿慈会举办的活动并获奖(中华儿慈会官方公众号文章已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或删除)。这一情况显然与儿慈会的有关声明形成矛盾点,给舆论留下了猜想的空间。

  这一矛盾点也在民政部网站后续发布的《民政部关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中得到了证实。

  通报显示,“柯某孝案件暴露出儿慈会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9958项目操作违规等问题。经进一步调查,儿慈会还存在未按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等违法情形”。该通报不仅坐实了柯某孝进行“配捐”等违规操作的不争事实,还指出了儿慈会其他违法问题。这种“案中案”的揭批无疑会损伤儿慈会的信誉度,而“配捐事件”也在此次“哄骗患儿母亲陪睡”事件发酵后被提及翻炒,“公益事业等于诈骗”的议论惯性一旦形成便会产生“温水煮青蛙”的效果,造成整个社会慈善事业公信力的破产。

  此前,河北衡水桃城中学“逼捐”一事波及到中华慈善总会,同样引发了“利益勾兑”的猜测。不难发现,此类慈善机构受多起重大负面事件的影响,舆论刻板印象明显,一旦陷入舆论争议,极易在特定的“信息茧房”中沦为“鱼肉”,辟谣回应机制也会瞬时失灵。这一方面暴露出慈善机构日常存在的监管盲点和制度漏洞,另一方面也提示各方,互联网环境下慈善机构的声誉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