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从“小秤砣”见“大民生”:博主打假连云港“鬼秤”事件舆论场观察

2024-05-24 17:36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5月16日

  打假博主“狂飙兄弟”(抖音粉丝数:316.3万)在连云港市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遭遇“鬼秤”,在与商贩理论时,遭到围攻;而在寻求市场管理方帮助时,又遭到对方围堵抢夺手机,并被强硬要求删除视频。

  对此,连云港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正在处理此事,处理结果会及时公布。

  5月17日

  海州区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初步查明,涉事商户许某存在短斤少两行为;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商户和市场主办方的违法行为依法立案调查;区公安机关已对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相关行为受案调查;市场主办方已将涉事商户清理出场,对工作人员曹某予以辞退。

  博主打假“鬼秤”反遭市场管理方强硬对待,点燃公众愤懑情绪。相关部门面对汹涌舆情,反应迅速,及时介入,果断处理,既还了当事人以公道,对“鬼秤”商家的不法行为做了严肃处理,也明确了官方对于营造诚信有序的消费环境的鲜明态度,有效遏制了负面舆情的进一步发酵。

  小秤砣关乎大民生,达质足量、童叟无欺,本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至此,在打假连云港“鬼秤”事件中,有四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究:

  一是涉事商贩面对“缺斤少两”的质问,直接抢过消费者手中的商品,意图销毁证据,是谁给她的底气?二是市场管理人员本应保障市场内诚信经营的合法环境,却在接到举报后威吓“不删视频就不给处理”,这到底是在支持谁,又助长了怎样的风气?三是涉事市场的鬼秤商家是否只此一家,市场管理人员和商贩之间是否已然成为利益共同体?四是涉事商贩被清理出市场,粗暴对待博主举报的市场管理人员被辞退,是否是事件中涉事各方相应需付出的所有代价?

  5月19日

  面对各方质疑,连云港海州区联合调查组再度发布情况续报称:对涉事商户许某某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罚款3万元;对市场主办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罚款35万元;海州区公安机关依法对存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某、王某某,涉事商户许某某及其亲属徐某某、时某某予以行政拘留。

  同日,“狂飙兄弟”受官方邀请再返连云港,市监部门当面向其通报“鬼秤”事件处理结果。博主在视频中也表示,在海鲜市场买了3家,另外2家没有缺斤少两,希望网民不要网暴合规商家,更不要上升到地域问题。

  5月20日

  央视《新闻1+1》栏目用时二十余分钟,以“鬼秤,仅仅是‘缺斤少两’吗”为题,全面梳理报道了“鬼秤”事件。栏目与海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现场连线,其就“鬼秤”事件致歉,并表示将以此次事情为契机,深刻汲取教训,切实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针对舆论关于市场方工作人员是不是缺斤短两商户“保护伞”的质疑,该局长回应表示:“保护伞谈不上”,市场管理人员与商户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建立了一些情谊;抢夺手机的市场管理人员因年龄较大,担心个别商家缺斤少两的行为一经曝光会影响市场声誉和自己的工作,一时冲动出现不当举动。

  此次博主打假“鬼秤”的独立事件,已然发展成全民关注的“现象级”舆情。#市监局回应连云港海鲜市场事件# #连云港鬼秤事件5人被行拘#等近十条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人民日报 等央媒对此事发表评论。

  官方处置点评

  事件发生后,连云港官方准确把握,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压缩了不实信息的传播空间,掌握了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在舆情处置方面,连云港各级政府统一领导、联动反应,不遮掩、不偏袒,市监部门对此次事件中的市场管理方予以重罚,公安机关对存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相关人员予以行政拘留,精准回应了舆论关切的焦点问题,及时解答了公众疑惑,有效遏制“舆情长尾”发生的可能性。

  在声誉修复方面,官方在介入调查并处置涉事人员的同时,及时线下联动源发视频的打假博主,在处理方式获得博主肯定的同时,源发博主对于处理结果的线上传播进一步提高了官方回应的有效声量,使得舆论场中官方意见与民众声音产生良性共振,实现了线下实体处置与线上舆论引导的闭环,有效化解了舆论场长期积攒的对“缺斤短两”的愤懑之情,对官方公信力和地方城市形象均起到有力修复的作用。

  现象原因分析

  无独有偶,5月18日,打假博主“黑白一二”(抖音粉丝数:4.9万)反映其在南京市江宁区某农贸市场买鱼时,遭遇商户缺斤少两的情况,寻求市场管理人员帮助却被对方抢摔手机。同日,博主“铁拳出击”(抖音粉丝数:34.4万)发布视频称,其在南京一水果店打假“鬼秤”时被店主殴打。

  由此可见,类似“打假”得不到公正对待,博主反遭威吓的情况正在各地出现,打假博主与涉事商户、所属市场管理方等各主体的对立关系似乎正在不断被强化,相关话题也呈现出高频率、集中爆发、关注量大、涉及行业广等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打假”渐成流量密码博主名利双收

  在头部打假博主的影响下,一大批打假博主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获得关注。此类博主在视频中力争树立真实、敢做的人设,并多以“惩恶扬善”自居;在评论区,网民大多对此表示支持,并为主播提供打假线索。

  以当前的打假头部主播为例,“B太”(抖音粉丝数:2521.7万)早期并不是专业的打假博主,尝试过如晒宠物、分享美食等各种类型的视频内容,关注寥寥。但其在发布打假视频后,粉丝数迅速过千万。连云港“鬼秤”事件当事博主“狂飙兄弟”,在2023年3月发布了第一个打假视频后,短短几个月粉丝数便已达百万。当前,“打假”已然成为流量新风口,“网络打假”亦成为风气,似乎无论是谁,只要敢于向市场不透明、不公正等行为“亮剑”,就会赢得流量和掌声。

  各类“鬼秤”问题层出不穷监管履职不到位

  从“B太”到“狂飙兄弟”,这些博主在快速获得流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不法商家损害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治理“鬼秤”,维护市场计量秩序本应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有网民评论认为,正是官方监管的缺位,才导致“鬼秤”横行。

  但在市场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鬼秤”具有隐秘性、随机性、数额小、流动性大的特点,市场监管部门难以悉数发现并取证;且现行规范体系下对市场不规范行为的惩罚力度有限,违法成本低,不法商家即便在受到惩处后也很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卷土重来”。

  社会情绪迸发公众苦“鬼秤”久矣

  长期以来,面对线上线下、超市网店等各类商家的“鬼秤”行为,消费者不敢维权,难以维权,维权成本高。博主打假能迅速获得舆论关注的根本原因是:打假视频中极具吸引力的情节画面同公众对市场不规范行为长期不满情绪形成激烈碰撞,打假视频引发消费者共鸣,成为公众情绪宣泄的出口。

  土壤不除,“鬼秤”难消。对于此类“鬼秤”打假舆情,既要对偶发现象“治标”,更要聚焦市场不规范行为频发“治本”。

  对此,一是要规范主播打假行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防止博主在打假过程中刻意引导甚至挑衅以激化事态,从而获取更强的“情节效果”。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群众自发监督,让“鬼秤”商家原形毕露,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消费环境。三是要对涉事商家严格惩处,提高违法成本,对商户的不当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同时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快问题线索的处置效率,鼓励、引导消费者主动维权,从而形成多位一体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有效破除“鬼秤”套路,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