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观察

“婚丧办酒报备令”触动舆论神经 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基层治理逻辑?

2024-04-18 18:04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近日,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北郊社区居民委员会发布通知,要求居民在办理结婚酒席和丧事时,需向社区居委会进行书面申报或报备,引发舆论热议和质疑。随后,重庆市南川区文明办发布情况说明,称个别社区存在工作方式“简单化”和“一刀切”等问题,已指导相关街道社区立即停止不当做法。

  舆论抵制滥办“无事酒”“办酒报备令”为何却难获支持?

  媒体注意到,今年4月起,重庆南川区多个社区都发布了类似整治滥办宴席的通知,内容也几乎类似。

  应当明确的是,部分地区滥办“无事酒”的现象的确存在。如今年年初针对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滥办酒席之风,红网曾发文呼吁坚决刹住“无事酒”陋习歪风,社区乡村要把遏制“无事酒”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而重庆市南川区的酒席之风也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网民跟评呼吁滥办宴席现象需要得到遏制。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对不文明办席,网民群体已产生共识,移风易俗的确是民之所望。因而,地方政府主动进行监管理应获得舆论的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规定了“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等条文,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北郊社区居委会的做法是否有“管太宽”的嫌疑引来了一片舆论质疑声:

  首先“该不该管” 涉嫌权力越界

  舆论质疑的焦点主要是居委会以强制命令“需要提前报备结婚办酒”。相关法律人士指出,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它们的行为规则标准是法无规定不可为,没有任何一项法律规定居民办酒席需要向居委会报备。如书面申报、经过批准,很像是行政审批或者行政许可,而居民委员会是没有权力去设定许可、实施许可的。因此,舆论认为,私自制定不合法的规定并强制执行,是脱离其性质及法治轨道,是权力凌驾一切的蛮横,是工作懒惰,是不文明的管理行为。

  其次“该怎么管” 粗暴干涉招致公众不满

  目的正确不代表实现目的的手段必然正确,粗暴的“一刀切”管理方式过度扩张到居民自由办席的私人领域无疑难以获得群众好感。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认为,转变观念,以正向激励让移风易俗工作从“推着群众走”变为“群众带头走”,好政策就能得到好落实,取得好成效。

  梳理过往案例发现,基层“一刀切”式的管理并不鲜见:陕西省洋县纸坊街道巩家槽社区发布“返乡过年人员要报备”的通知,被指责思维模式依旧停留在疫情期间;江西省崇义县出台“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有违教育公平,被质疑为“拍脑袋”决策;江苏南通“一刀切”禁止制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忽视了群众最朴素的祭扫缅怀情感,遭到更为猛烈的批评等。

  最后“管到哪里” 凸显基层治理的复杂及困局

  纠偏陋俗、改良乡风是涉及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伴随着舆论对基层极端化管理的质疑,后续如何把握好基层管理的边界值得当地进一步思考。虽然法律有“居民委员会没有行政执法权,只有协助权”的相关规定,但在现实背景下,相关单位很容易出现“拿鸡毛当令箭”的怪现象。如在基层征收拆迁房屋工作中,村委会或居委会只能起到沟通搭桥的辅助作用,一些地方却出现其打着“帮拆”名义逼签协议等反面案例。

  基层公共治理的尺度与力度

  重庆南川区文明办针对公众关注迅速作出回应,立刻停止了街道社区简单化和“一刀切”的工作方法。然而,整起舆情事件的始末显示出基层公共治理的尺度与力度问题,仍需深入反思。

  总体来说,重庆南川要求婚丧宴席报备事件不仅是一个单一事件的处理过程,而是对当前基层治理模式和机制的一次全面审视。基层单位及其工作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体要捋清以下两个方面:

  01社区自治与法律规范的关系需要明确界定

  社区作为最接近居民生活的基层组织,其制定的规则和决策应当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进行,避免越权行为。同时,社区应当成为法律宣传的前沿阵地,通过合法的方式引导居民遵守公序良俗,而不是通过设立难以为继的规定来强制管理。

  此外,社区在执行任何管理活动或制定规则时,需要通过广泛的居民参与、透明的决策程序,以及严格的法律审查,来确保其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管理上的“一刀切”,还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信任和满意度,共同构建和谐的居住环境。例如,北京、上海等地设立“邻里中心”,这些中心不仅提供文化、教育和健康服务,也作为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中心。这种模式在遵循法律的基础上,增强了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同时促进了社区内部的和谐。

  02基层治理的有效性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合理调整,改变管理机制在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不足

  基层治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更为有效和人性化的管理。通过居民参与、科技应用、灵活调整以及定期评估,可以有效提升社区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之更加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

  如在“宁静小区”建设过程中,不单是噪声管理,更是基层治理,需要考虑实地的环境、居民的需求和情感因素,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和方法。浙江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宁静小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以群众满意度为工作导向,通过组织专家授课、开展相关知识比赛、建立小区宁静志愿者队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动居民参与共建,鼓励各地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展现特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