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北极鲶鱼”炫富事件一波三折 官方最新通报引舆论关注

23-10-12 11:46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10月10日,备受关注的“北极鲶鱼”炫富事件迎来最新进展。

  深圳市纪委监委官网廉洁深圳网发布消息称,日前,深圳市纪委监委对深圳市原交通局货运管理分局局长钟庚赐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钟庚赐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多次串供对抗组织审查;借机敛财,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未经批准,违规兼职取酬;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决定给予钟庚赐开除党籍处分,按二级科员确定其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

  据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信息披露,钟庚赐正是“北极鲶鱼”的爷爷。这份官方通报让历时近七个月的“北极鲶鱼”炫富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同步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3月22日  

  “北极鲶鱼”发表炫富言论

  “家里有9位数”“‘润’到了澳大利亚”等炫富内容,以及在发言中频繁使用“下等人”“韭菜”等涉嫌侮辱性的词语,引发网民极大不满。随后,“北极鲶鱼”被曝出系深圳市交通局货运管理分局前局长钟庚赐的孙女。

  3月24日 

  钟庚赐回应媒体

  家中有9位数的说法不实,表示自己2007年退休,曾任深圳区级交通局局长,“老老实实就这样干到退休”。

   3月24日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情况通报

  证实“北极鲶鱼”的祖父为该局原货运分局干部钟庚赐,该局将就相关信息开展核查,将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9月10日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被曝“答复函”称“不予公开”

  “人民网深圳”抖音账号发布一则疑似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对“北极鲶鱼”炫富事件的答复,答复函内容显示,网民申请的公开信息不属于该局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也不属于政府信息所以不予公开。“不予公开”的“粗暴”答复函被舆论质疑为“权力的傲慢”。

  10月10日

  廉洁深圳网发布官方通报

  开除市原交通局货运管理分局局长钟庚赐党籍,按二级科员确定其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

  “鲶鱼”带出“大鱼” 舆论长期关注通报回应

  官方通报内容截图

  对于这起由社交媒体平台炫富牵出的官员腐败舆情事件,官方的公开通报获得公众肯定。人民网评发文《“鲶鱼”终于带出大鱼,潜伏再深也难逃捕捞!》表明正风肃纪、强化反腐的坚定立场。文章表示,相关部门发布通报,回应了舆论关切,这表明相关部门绝不让“北极鲶鱼”事件烂尾,绝不容贪腐分子退休后就能高枕无忧,绝不回避贪腐线索。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捉住这条“大鱼”显然不是终点。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人心,永远没有完成时。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旗帜杂志社官方微博@紫光阁、知名媒体人@胡锡进 则分别以“求锤得锤”“报应”等字眼评价该通报大快人心,彰显出反贪肃腐的正义不会缺席。

   评论截图

  具体分析,该通报受到公众认可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通报满足了多数网民的殷切期盼,避免了一场由社会舆论发动的贪腐问责追问石沉大海。尽管整个事件波澜丛生,期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作出“不予公开”的答复一度让网民担忧事态的发展要走向烂尾。现在的处理结果给了社会一个交代,让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舆论监督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通报起到了提振舆论积极参与公共表达、实现权力监督信心的作用。对此,红网评论文章认为,“北极鲶鱼”事件足以观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是通报满足了大众追求真相与公平正义的迫切诉求,彰显出的正义感为纠偏舆论认知“拨乱反正”。“北极鲶鱼”炫富事件之所以受到舆论聚焦,主要原因在于百姓群众对破坏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深恶痛绝,更揭示全社会对违规用权、以权谋私等特权思想的深度反感。此次通报从严处罚,使得贪腐官员付出应有代价,满足了大众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诉求,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普通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看法的认知裂痕。“官员伸手必被捉”的因果报应得到彰显后,网民积压的不满情绪会顺势而泻,对通报内容更具认同感。

  舆情启示

  把握时机、讲究方法才能科学做好舆情回应

  从通报响应的及时性上来讲,官方的回应仍然表现出滞后。有媒体统计,从3月2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对事件开展核查的通报,到10月10日调查通报的“靴子落地”,整个时间经历了200天。在此期间,网民的追问不止、质疑不断,是迫于舆论压力还是案情真的如此复杂恐怕还要被继续打上一个问号。鉴于存在此种疑问,相关部门在掌握如何科学地进行舆情回应上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回应速度是衡量舆情处置能力的重要指标,公众对处理结果的迫切等待往往以秒计时。当面临严谨调查程序、耗费人力时间的舆情处置时,为了尽快响应舆论关切,往往需要处置主体、宣传部门与媒体等社会力量紧密配合。虽然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纪委等地方部门参与了回应,但未实现联动处置效果,“正在进行调查”的回应口径也未打消公众疑虑。若及时公布阶段性结果,言之有物,释放调查进展的积极信号,可能才是做好舆论“减压阀”的正确之举。

  其次,对于社会影响深远的舆情,应注重回应方式、层级得当。实时接受媒体采访固然诚意可嘉,但在9月,深圳市交通局一纸“不予公开”网民申请的相关信息“答复函”,让前期积攒的口碑受损。另外,基于舆情事件的影响力考虑,以官方身份筹办正式的新闻媒体发布会实属必要。一方面,提前筹备、环节严密的新闻发布会能促使舆情回应处置更加缜密,现场组织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答疑解惑也更易掌控舆情回应的全局。另一方面,组织新闻媒体发布会向外界释放的是一种坦诚阐明的沟通信号,与媒体和公众面对面交流会取得较好的回应效果。

  最后,多倾听舆论声音有利于促进舆情危机的有效化解。在之前“不予公开”的回复引发热议后,媒体注意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方多个社交媒体账号在被网民评论追问后,出现了关闭评论的现象。此举固然让有关部门不受外界舆论的“骚扰”,获得了短期的“宁静”。但这种做法无法有效倾听舆论声音,不仅没有打消舆论的疑虑,反而加重了怀疑,在后续的处置中显得更加被动。因此,在事件调查尚不明晰背景下,对舆论意见保持倾听,公开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实为相关部门应有的“开放”姿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