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聚焦

盘活非遗“新经济” 风口爆点何处有?

23-03-30 16:44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烁

  导语

  目前,我国非遗产业建设尚未成熟。依托非遗工坊,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大有可为空间。人民启信数据显示,我国续存非遗产业企业仅千余家。但随着政策利好、政府扶持,近5年内新增五百余家,非遗企业正在陆续进场。四川、山东、河北等多地税务局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为非遗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此外,新媒体平台流量倾斜、文化企业品牌联名、文旅商业模式成熟、数字化技术升级等条件让非遗产业有源源不断可供挖掘的宝藏资源,非遗经济市场前景开阔。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提出将非遗工坊建设作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充分借鉴典型案例的经验,加强对本地非遗工坊的指导,切实发挥其在推动非遗保护、带动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风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名单显示,河北、河南、贵州各有5家非遗工坊上榜,浙江、湖南、四川各有4家上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非遗工坊的建设发挥带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农村就业机会、提振文化内涵等作用。截至2022年6月,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覆盖了450余个脱贫县和8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表: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因势利导“制造流量” 推动乡村旅游消费潮

  2021年福建泉州申遗成功后,为进一步打响知名度,打造了“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IP,充分挖掘周边非遗资源。2023年2月,福建发布官方微博利用当下年轻人热衷打卡明星同款的偏好,继发布演员赵丽颖来到福建泉州体验非遗之美的采访和拍摄视频,做好海丝文明古城的非遗文化宣传预热后,着力开发同款拍摄项目,邀请网民打卡明星同款拍摄角度、亲身体会非遗工艺的魅力所在,主持话题#来福建get赵丽颖同款蟳埔簪花#提升话题影响力。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多款社交APP出现到泉州蟳埔打卡的热潮,不乏房琪等知名网红旅游博主的身影,蟳埔村迎来络绎不绝的旅游消费者。

  福建发布官方微博通过加强对非遗价值、观念的挖掘,由“借势蹭流量”向“制造流量”发展,充分捕捉潜在受众的兴趣爱好、审美偏好和消费能力等特点,因势利导推出非遗创意体验式服务,产生对年轻群体的文化感召力,促进了当地文旅发展与非遗经济消费。

  数字化成为非遗热的重要助推力 凸显市场价值

  从产业数字化角度看,数智化升级是大势所趋,赋予了非遗全新的数字价值,对于非遗保护有着重要作用。非遗还可依托数字技术跨时空交流呈现,充分拓宽受众群体。在“2023非遗品牌大会”主题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表示,“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重组生产流程,构建更好的生产关系,进而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非遗产业创新中,进而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市场价值,这一举措得到充分实践。全国人大代表、依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黔西南州依文服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华搭建了一个“绣娘数据库”,将非标的技能标准化,让每一个绣娘都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合作,接收全球订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苗绣产业快速成长。

  提高创新转化率 构建非遗品牌矩阵 

  从政策和产业角度看,我国非遗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部分非遗开发者对非遗内涵发掘不足,配套的文化服务乏力,存在空有名头而无实质沉淀的空壳,口碑跟不上无法换取经济利益;缺乏专业人才合理规划与运营,草台班子唱戏昙花一现,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利用率低,宣传模式固化,走出去后劲儿不足等等。对此,人民数据研究院提出几点建议:

  1. 有关部门积极发挥新媒体平台宣传作用、引导官方与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最大化发挥跨领域跨空间传播的叠加效应。发挥重要时间节点宣传作用,顺应时节,使群众深入体会当地民风民俗。

  2. 因地制宜建设非遗产业,避免生搬硬套式效仿,可借鉴产品营销思路,参考产品设计理念,并结合自身独特优势,提高创新转化率,谨防水土不服而造成非遗资源浪费。尊重当地民风民俗,避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非遗文化传承的初衷。

  3. 鼓励青年人创业就业,做好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推广人,提供开阔的平台与资金支持,让新知识、新技能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利用新题材、新媒介不断外延产业,凝成一股青春力量,开辟产业发展新视角。

  4. 构建非遗品牌矩阵,设计产品IP,将历经沉淀与创造的非遗工艺赋予更多情怀,寄托众多中华美韵,在孕育、创造、打磨的过程中建立独一无二的标签符号,增强品牌力量,借力跨行业合作契机,践行非遗融合生活的理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