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并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再加速
重要舆情特征
4月13日至14日期间,国内舆论方面,全球首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获批启动、商务部停止两家公司防疫用品出口、“外资撤离中国”等话题备受关注。国际舆论方面,特朗普“甩锅”持续发酵、俄罗斯与日本的防疫现状、部分国家逐步复工复产、非洲国家面临多重危机考验等均成为热点话题。
(一)新冠疫苗迎来新突破,好消息提振抗疫信心
国内又有两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而成。此前官方介绍称,疫情暴发后中国选择了5条技术路线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此次疫苗研发的突破性成果被舆论称为“久违的好消息”,#中国新冠灭活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话题自8时出现在微博起,截至11时阅读量已有7823.4万。
(二)被质疑防疫屡失良机,“甩锅”风波持续发酵
4月10日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等多家西方主流媒体刊登深度调查,披露美国政府多次忽视专家建议和警示信号,导致疫情应对陷入被动境地。特朗普12日驳斥称上述“腐败的媒体”报道是“假新闻”。批评人士指出,对于减缓疫情在美国的传播,特朗普政府存在自身失误。与此同时,特朗普接连企图“甩锅”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不少外媒认为,美国政府对世卫组织、中国等目标的攻击是为了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三)舆论呼吁维护世卫组织领导力有助于抗击疫情
当地时间4月12日,英国政府表示将向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注资两亿英镑,来遏制新冠肺炎病毒在发展中国家的扩散。同美国政府“威胁”暂停缴纳会费相比,路透社评论称,英国对世卫组织的支持与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反差。国际社会对待世卫组织不同的态度也引发了舆论对世卫组织领导力作用的讨论。多家外媒评论指出,美国的这一行为破坏了世卫组织领导力。学者普遍认为世卫组织必须得到支持。美智库专家认为,世卫组织不应因美国的迟缓反应而受到指责。
(四)俄罗斯疫情升温,恶化原因引发多种猜测
来自俄罗斯的境外输入病例增长迅速,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俄罗斯的疫情态势压力激增。在新冠病毒传播初期,俄罗斯快速反应关闭中俄边境口岸,但从3月底,确诊病例数量上升明显。据俄官方数据,13日确诊病例数创新高。俄病毒学家指出,虽然很早切断了与中国人员的往来,但对欧洲往来的限制措施“太晚”。还有媒体指出,“封城”“封国”措施虽然出台,但执行不到位,也是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有报道指出,莫斯科的疫情数字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不是病毒扩散程度,而是检测铺开的程度。此前,也曾有专业媒体对俄罗斯自行研发的试剂盒灵敏度提出质疑。
(五)爱知县新冠病毒检测流程发生失误,“乌龙”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日本爱知县4月13日就“误检”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道歉,政府部门表示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使阴性样本遭到污染。爱知县的“乌龙”也显露出了日本医疗体系在疫情下面临的压力与问题。有学者指出,日本发布“紧急事态宣言”后针对医疗领域的举措尤为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ICU病床的严重短缺。此外,自从东京奥运会推迟后,日本的确诊病例猛增,有猜测称日本此前是否一直在压低数字?日本有学者称,日本政府应对疫情的政策体现出其更重视奥运会、更关注经济,拒绝直面疫情的严重程度。
(六)全球疫情是否迎来拐点?专家呼吁谨慎平衡抗疫与“重启”
最新数据显示,在疫情较为严重的美欧多国,部分疫情数据出现向好迹象,多个国家也计划逐步解除封锁或重启经济,“全球疫情要迎来‘拐点’了吗”的猜测出现在舆论场。美卫生专家指出,虽然出现了一些“好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战役胜利”。《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对于每一种不负责和无知的呼吁重启经济的声音,都有一批独立的、受人尊敬的专家警告我们,不要采取这样鲁莽的建议。BBC也刊文分析称,不能简单地在疫情达到高峰或降至非常低的水平后恢复正常。有媒体分析,疫情防控和重启经济,是当前世界多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面临的两难选择。
(七)非洲正面临危机叠加难关
在猜测非洲是否可能成为下一个“震中”的同时,非洲或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世卫组织通报称,刚果(金)4月10日确认发生一例新的埃博拉病例,按照标准,本轮疫情原本可在4月13日宣布结束。与此同时,东非国家正面临第二次蝗灾入侵,是年初首次灾情的20倍。报道称,受疫情影响,进口杀虫剂面临困难,而当地百姓也因为“居家令”无法驱虫。当地农民称,此次蝗灾比新冠病毒更具毁灭性。美媒称,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蝗灾,到6月份,整个东非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民众,将在2000万人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万。联合国官员表示,防止各国杀虫剂储备耗尽是重中之重。
舆情趋势与风险分析
(一)优化营商环境,用看得见的红利消解“外资撤离中国”的普遍担忧
近日,日本、美国等同时建议用重大补贴政策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有关“外资撤离中国”的说法在国内舆论场引发关注。有媒体认为不必过分担忧,也不必过度解读。第一财经用“外企投资逆市飘红”为题来佐证当前中国是全球最理想投资目的地之一。有行业专家认为,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供应链网络”优势依然强大。有学者认为,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不断巩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对外资的吸引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出口防疫物资的合规更须出口监管标准的优化完善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口罩等防疫物资需求迅速升温,出口认证市场受捧,但也要警惕随之而起的乱象。商务部4月13日通告停止两家公司出口防疫物资。媒体分析称,这两家公司主页分别为区块链、声学产品,涉医疗器械业务的时间均不长。媒体报道称,资质认证是防疫物资出海的“软件”,技术标准便是其“硬件”。当前一些企业的恶意压价、以次充好等不当市场行为,影响了整个医疗防护产品出口秩序。3月末,防疫物资管理新规实施,这也侧面反映出我国防疫医疗物资出口监管标准需更明确与优化。
(三)重视“中国赔偿”话题的持续发酵
近段时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接连出现要向中国“索赔”的言论和行为,有评论称,有些政治力量在玩弄法律和政治,以达成持久诋毁和削弱中方的目标。不少观点认为,上述行为看似是不值得理会的闹剧,但实则后果严重需认真对待。福卡智库指出,在国家间利益碰撞不断的背景下,某些个人、机构的言论转变成为国家行为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国家赔偿将很可能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这意味着,在法律法规、舆论工作等方面,我国都应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表:微信公众平台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热门文章(数据支持:腾讯指数)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研究员 曲晓程)
相关新闻
- 2020-04-13“粮食危机”引舆论恐慌 官方需辟谣释疑两不误
- 2020-04-13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焦点问题透视
- 2020-04-08舆情盘点:边境城市防疫"水陆空"须共管共防
- 2020-04-01携手应对疫情对世界发展的冲击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