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政务舆情

夜市摊贩收取香烟交由城管?谨防“微腐败”蚕食城市烟火气

2025-06-02 09:11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近日,郑州“夜市街贩上交香烟作‘保护费’”事件引发舆论关注。5月11日,郑州经开区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经初步核实,经开区明湖办事处涉事人员袁某某,涉嫌授意个别夜市商贩,向其他夜市商贩收取香烟,现已对袁某某停职调查;对其他涉事人员,下一步将根据深入调查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微博上围绕此次事件形成#摊主称摆摊被不明身份人士要烟要钱# #官方通报郑州夜市摊贩被收香烟事件# #授意向其他摊贩收香烟涉事人员停职# 等多个话题。

  01“蝇贪蚁腐”何以引发广泛关注?

  分析认为,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尚延续复苏态势,在商家摊贩经营本就存在困难的背景下,居然还有此类明目张胆的索贿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共情。主流观点聚焦于对涉事人员的讨伐,表达对相关涉事人员和部门的不满。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发文表示,在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各种“吃拿卡要”“蝇贪蚁腐”,叠加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大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勒索商户,令人大跌眼镜。

  二是摊贩作为夜经济的重要力量,国家多次发布相关政策刺激消费,助力激发经营活力。“夜经济”等相关概念深入人心。而基层管理人员的索贿行为与国家政策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现实与政策导向脱节的无力感和魔幻感,推升舆论热度上升。

  三是索贿现象并非孤例,激活类案负面记忆。摊主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不收钱,改成收芙蓉王了”,说明此前或一直存在违规“收钱”的情况。还有众多网民跟评认为此类现象是常态,放大了舆论焦虑和担忧情绪。《羊城晚报》评论表示,此事之所以引发大家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吃拿卡要在现实中并非孤例。根治此类问题,除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外,更需制度性防范。

  此外,网传信息中的“城管”作为摊贩管理主体,二者天然存在一定的“不对等”地位。近年摊贩与城管之间热点舆情事件,拉升相关话题舆论敏感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双方对立情绪。舆论普遍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摊贩表达同情,对基层管理人员损害摊贩利益的舆情事件高度关注,助推本次事件热度上升。

  02官方快速回应为何难平单一事件恶劣影响?

  舆论批判相关工作人员行为恶劣,本质是将公权力扭曲为私人敛财的工具。《工人日报》发文指出,在“夜经济”如火如荼的当下,却出现如此荒唐的“潜规则”。这不仅是对公平市场秩序的践踏,也是对法治尊严的挑衅。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此次事件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

  从回应来看,媒体报道次日,区联合调查组即以通报形式正式进行回应,时效上较为及时,并明确了事发时间、地点、经过、涉事主要责任人员,以及处理结果等关键信息,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舆论不满情绪积压发酵空间。但对于办事处涉事人员袁某某的具体身份,通报并未明确公布;对其处置也仅停留在停职调查层面。整体处置措施显得过于“轻微”,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罚措施。

  当前,距离通报发布已近20天,通报中“对袁某某从严从快处理”“深入调查其他涉事人员”“全面开展排查整治”等表述仍待进一步落实。公众未等到进一步调查结果或阶段性进展公布,难免会对此前回应产生仅仅是为了安抚舆论情绪的“敷衍”印象。

  杜绝基层“微腐败” 堵好权力寻租缺口

  《北京晚报》评论称,索贿行为既打击商户的经营积极性,更抹黑城市管理者的形象,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舆论分析认为出现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管权力过于集中,呼吁加大整治基层微腐败。《工人日报》梳理类案发现,从某地城管“按秤收费”,到某地协管员“扫码收红包”,再到如今郑州的“收烟保平安”,微权力腐败呈现出隐蔽化、多样化的趋势。基层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缺乏有效监督,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以本次事件中的明湖办事处为例,有当地自媒体指出其不仅负责摊位分配、卫生考评、执法检查等事项,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还采用纸质登记、人工巡查等落后的监管方式,实际给权力寻租留下口子。

  媒体表示,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仅停职涉事人员是不够的,还需从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等多维度发力。建议一方面,应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以夜市场景为例,其准入机制、管理规则、收费标准必须公开透明,避免“人治”替代“法治”。具体可通过优化监管权分配,如采用区块链等技术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等。另一方面,还应优化执法部门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执行宣导,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服务意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此外,当地主管部门还需要注意及时披露违规事件处理进展和阶段性整治结果,展现彻底清理掉腐败利益链的决心,避免舆情处置出现“烂尾”,引发舆论进一步质疑;同时,还应注意对举报此类违法现象摊贩的有效保护,避免其遭受打击报复;当地监管部门也可以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鼓励摊贩举报、揭露当地违法受贿等监管乱象,并对市场主体经营情况定期进行回访等,确保夜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