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披再闹“乌龙” 低级错误缘何屡引热议
1月9日,国泰君安披露的一份独立财务顾问报告引起了网民围观。有网民发现,这份由东方证券出具的《关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注册稿)》(以下简称《报告》)中,从第15页开始,页眉处全部显示为另一家机构。更加巧合的是,这家机构恰好是海通证券聘请的独立财务顾问。
网传争议《报告》截图
1月11日,南都·湾财社发布报道,称记者查询发现,当前披露的《报告》中,页眉处均已改正为东方证券。同时,东方证券相关负责人也已向记者回应表示,针对此事,公司正在核查中。
网民围观信披事故
机构严谨性受质疑
国泰君安披露《报告》后次日,社交媒体平台上就有用户发现了页眉处“华点”。有网民表示,《报告》从第15页开始“切换”页眉,感叹“这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还有网民关注到被错写的机构恰为海通证券聘请的独立财务顾问,调侃《报告》页眉混杂似说明双方独立财务顾问“不太独立”。
随后,更多金融行业自媒体发文关注这一“逸闻”。有自媒体质疑道,问题《报告》签字页上,多达9位券商高管在签字时都未能察觉到页眉处错误,着实令人啼笑皆非。另有自媒体挖掘《报告》中提及人员工作履历,发布较多敏感猜测。相关文章评论区中,较多网民质疑机构专业性,认为其出具的报告可信度低。同时,还有少量网民认为此事属信披事故,有关部门应对相关机构、人员追责。
页眉一处小错看似无伤大雅,但实际上却对相关机构声誉造成了明显冲击,其报告专业性、可信度受到质疑。
信披“乌龙”事件频出
离谱笔误多次破圈传播
近年来,上市公司及相关第三方机构等信披“乌龙”事件频现,工作人员低级错误多次引起舆论热议。
-
2022年5月,和而泰发布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与其合作的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在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中,错将“临时股东大会”写为“临死股东大会”,引起舆论哗然。
-
2023年9月,在广新集团披露的公司债券2023年半年报中,网民们赫然发现,该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名称被写为“那要不住哥哥家里吧~”。
-
2024年4月,西藏珠峰披露了一则西藏证监局《关于对王喜兵、胡晗东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的公告,其中将董秘名字写错为胡哈东、胡啥东、胡眕东,激起广泛关注。
需对信披抱有敬畏之心
慎重做好披露内容审核
在全面注册制时代,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判断公司价值与风险的基础,确保信披内容准确、严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八条已明确规定,发行人及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为确保信披准确真实,避免因个别员工的低级错误导致公司或机构声誉、公信力受折损,各信披主体首先要明确信披意义与价值,重视信披规范与严谨;充分认识到信披疏漏对公司或机构声誉的负面影响,慎重对待披露内容,从源头防控有关舆情风险。在此基础上,一是应建立健全信披内控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内容审核流程;二是要压实相关工作人员主体责任,经办人、审核人等应对公开披露内容负责,一旦发现疏漏应严格追究责任。
- 2025-01-17警惕“假约车 真诈骗”现象
- 2025-01-152025中国电影,直面挑战才能把握机遇
- 2025-01-13莫让谣言成震灾的“次生灾害”
- 2024-12-30“你不想用就不要用”,供暖公司怎能如此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