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政务舆情

三甲医院招聘行政后勤要求播音专业 院方否认“萝卜招聘”难令舆论信服

2025-01-21 08:26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案例概述】

  1月10日,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长治市妇幼订阅号”发布了2024年第二批次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公告。公告显示,该单位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7名。但其中行政后勤科室科员岗(招聘人数1人)的招聘要求引发争议:年龄23周岁以下、四年一贯制本科及以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4届应届毕业生。

  不少网民质疑该招聘岗位系“萝卜岗”,即招聘条件是为特定人员量身定制的,公开招聘只是形式。面对舆论质疑,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人事科工作人员于13日接受媒体采访、院方官方微信公众号于14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然而,从舆论反馈来看,其回应仅消除了公众对该话题的部分疑虑,一些网民依然对招聘条件表示疑惑。

来源:微信公众号“长治市妇幼订阅号”

  【舆论透视】

  ?岗位招聘限制条件多,网民质疑“萝卜招聘”

  对于该则招聘公告,舆论核心质疑点主要有:一是不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任职行政后勤岗位,但涉事院方却指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同时又未给出相应解释,明显是在故意设置障碍,把其他专业的大多数人挡在门外;二是要求应聘者为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为2024届应届毕业生,但2024届毕业生中亦有大量其他年份出生者,进一步缩小了招聘范围。基于此,舆论场形成了有关“行政后勤还需要限定专业、年龄”话题的讨论,有网民调侃“就差写身份证了”“只差指名道姓”,舆论质疑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打着公开招聘的幌子,实则是为某个人设置特殊通道,属于定向招聘。

  ?主动说明情况值得肯定,“选择性回应”难平舆论质疑

  舆情发酵后,长治市妇幼保健院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发布情况说明两种方式对外回应。

  1月13日,该院人事科工作人员面对华商报大风新闻、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采访时,释放出“招聘方案是经过人社局审批的”“院方接了全市的普惠托育工作,但相关科室还没审批下来,因此笼统地写了行政后勤岗”“招聘播音主持专业,是因为这一岗位需要对全市的普惠托育工作进行宣讲科普,还有一些短视频拍摄以及配音工作”。

  1月14日凌晨,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长治市妇幼订阅号”发布《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关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对院方招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及年龄要求的初衷、招聘公告为何将该专业对应岗位归类为“行政后勤科室”进行了解释,相关口径与上述工作人员向媒体释出的信息较为一致。同时,《情况说明》还特别强调了“已有4人通过了资格审核并报名成功”,否认不存在网传的“量身定制”“萝卜招聘”情况。

  总体上看,涉事院方主动应对的态度值得肯定,对于公众关切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回应。不过,其对于应聘者的身份和年龄限定等关键问题,从始至终并未给出明确回应,这也是导致后续舆论场持续存在相关不满声音的主要原因,典型质疑声如,“24周岁的应聘者并非不具备相关能力”。可见,舆情处置方面,涉事主体采取“选择性倾听”“选择性回应”策略具有一定风险性,会导致出现降低信息透明度、影响问题解决、损害自身公信力等关联影响。

  ?招聘舆情风波不断,医院应主动加强风险识别与防范

  除了“萝卜岗”,涉医院招聘类负面舆情类型还包括就业歧视、招聘流程不规范、违反公序良俗等方面。如,有医院在护士招聘条件中注明“全日制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含‘中起本’‘专升本’等毕业生”,涉嫌学历歧视;有医院在公开招聘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的笔试中出现“断崖式”分差情况,引发考生和网民质疑招聘考试存在黑幕;有医院在护士招聘(60名)简章中注明“具有一定才艺特长,形象气质佳”引质疑,被叫停。舆论认为,相关案例严重破坏了招聘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带来了不好的社会示范。

  提示有关单位要主动回应公众对公平就业的期待,全面做好招聘公告、面试/笔试过程、招聘结果公布等环节风险防范工作,避免侵犯应聘者合法权益(特别注意避免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容貌歧视、身材歧视、婚育状况歧视、宗教信仰歧视等),以及触碰部分舆论的就业公平焦虑心理。与此同时,要关注越来越流行的AI面试招聘形式,对其带来的隐性或显性挑战有所察觉和警惕,谨防由于考核方式与工作岗位特性不兼容、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AI考核有失公平性等原因引发舆论争议。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