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4年3次采购工作服花619万引争议,舆情应对需把握主动权
11月11日,湖北黄冈蕲春农商行一则工作服采购公告显示,湖北赛尚服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赛尚服饰”)以约178.2万元的报价,中标该行工作服采购项目。根据采招网公开信息,此次采购将覆盖蕲春农商行489名员工,采购内容包括长/短袖衬衫、风衣、羽绒服等;质保期3年;最高限价195.6万元。
据封面新闻报道,此次中标的湖北赛尚服饰还曾在2024年、2022年中标该行的工作服采购项目;加上其他中标企业,该行4年3次采购同品类工作服,累计费用超过619万元。报道同时称,“当地媒体曾对事件进行报道,其中工作人员表示采购是经上级核准,流程合规”。
11月13日,针对该事件引发的关注,蕲春农商行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暂时不会对此事回应。同日,话题“银行4年3次采购工作服花619万”登上微博热搜榜单,相关信息迅速传播,引发舆论关注。

蕲春农商行2025年员工工作服采购项目
详细信息及中标信息截图
舆论观点分化,
银行陷合理合规双重争议
针对此事,舆论主要围绕采购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展开讨论:
关于采购频次、价格以及采购范围的合理性,质疑方中,不少人认为4年3次采购的频率过高,2025年人均3644元、4年3次每年人均3165元的价格明显偏高。还有声音指出,采购清单细致到棉袜,已超出工作服的核心需求范畴。有网民反讽道“既然连棉袜都包含了,怎么不顺便采购皮鞋?毕竟皮鞋还在袜子外面”。认同方则从实际使用场景出发,认为采购价格与频次合理。有网民称“四年时间、400多人、覆盖一年四季着装,平均下来花费真不多”;亦有银行从业者现身说法,提到“自己一套制服穿了两年,已经破了好几个洞”,认为银行工作服穿着时间长、磨损率高,现有采购价格和频次符合实际需求。
关于采购流程的合规性。媒体报道提及此次采购项目曾因招标人员工作安排调整开标时间,后续又因投标人不足三家而流标,且湖北赛尚服饰连续三次中标等相关信息,这些细节加剧了网民对招投标过程可能存在限制竞争的猜疑。
“流程合规”回应未能化解同类舆情风险,
回避式应对加剧信任危机
从舆情应对角度看,蕲春农商行的处置效果欠佳。在封面新闻的报道中,银行曾回应“采购是经上级核准,流程合规”,虽未明确该回应是针对蕲春农商行此次采购,还是此前同类项目采购,但对于同一银行、同类事件来说,回应口径不一、消极回避,不仅不能化解质疑,反而会持续加剧公众的不信任。
一方面,“流程合规”的说辞缺乏实质佐证,未能有效化解同类(此次)采购事件潜在舆情风险。另一方面,以“暂时不回应”回避核心关切,对于公众聚焦的“人均3644元定价是否偏高”“4年3次采购的必要性”“连续三次同一供应商中标的原因”等关键问题均未作出正面回应,放任负面猜想,增加了后续声誉修复的难度。
舆情启示:
银行需把握涉行业特性类舆情应对主动权
由于金融业具有服务场景标准化、品牌形象统一性的行业特性,员工工装采购是机构满足日常工作需求的现实选择。面对类似舆情,银行首先需摒弃“暂时不回应”“不接受媒体采访”等易激化矛盾的表述,在暂未全面掌握信息的情况下,可通过“相关细节需进一步确认”等替代,避免引发“心虚”解读。
其次,根据舆情发展态势,如需正式回应,则需聚焦舆论核心关切,用具体数据、详实事实支撑观点,杜绝“流程合规”等笼统表述;针对公众因行业认知差产生的疑问,要主动科普工装高频穿着、快速损耗等行业特性,以通俗解释缩小认知差距、争取公众理解,用主动沟通与真诚态度化解疑虑。
- 2025-11-10门店“糖果找零”为何引发争议,连锁品牌应做好体系化管理
- 2025-11-10“探废风潮”在社交媒体兴起,警惕“探废”背后的安全与法律风险
- 2025-11-10律师自曝取款被银行盘问报警,反诈合规与客户体验如何平衡
- 2025-11-03学生外卖丢了,校长补贴获赞!舆情反应引校园管理反思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