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观察

“网络医闹”酿白衣悲歌,周口六院医生遭网暴坠亡事件舆情透视

2025-08-12 08:58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案例概述】

  近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某某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跳楼身亡”,引发舆论关注。8月5日,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称,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正在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处理,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央视网、央广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发布报道。据津云新闻报道,邵医生坠亡与三起医疗纠纷引起的长期“网暴”有关。邵医生家属表示,“前两个患者家属发布的视频关注度不高,后来这三起纠纷的家属在抖音上相遇,开始互相关注并推荐作品,由此引来大批网络水军对邵医生进行攻击。”

图:微信公众号“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

  微博话题“官方通报周口六院邵医生坠亡”“坠亡医生为羊水栓塞产妇切子宫保命”登上热搜榜,“周口坠楼身亡医生家属发声”“周口六院邵医生曾获多项荣誉”等多个词条热度居高。

  8月7日,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8月1日下午(邵医生坠楼当日),医院曾与邵医生开会,给三起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发了律师函,要求他们通过合理合规的方式进行维权。同时,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

  8月8日,抖音黑板报官方微博发布说明,公布邵医生事件平台核查和处置结果,表示平台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并对平台治理工作做出积极表态,对“一键防网暴”“侵犯权益”等防网暴相关功能进行提示。人民日报客户端、中青在线等主流媒体以及“长安街知事”“政事儿”等政务新媒体账号予以转载。

图:微博账号“抖音黑板报”发布说明

  【舆论透视】

  ?以维权之名行暴力之实,“网络医闹”现象亟待治理

  据上观新闻报道,三起医疗纠纷目前都没有判定医生对事故负有失职的责任。在邵医生家属的讲述中,首起医疗纠纷是产妇因羊水栓塞切除子宫,产下女婴后家属提出百万赔偿;第二起是三胎产妇胎儿较大,产妇及家属坚持顺产并签署风险告知书,最终产妇子宫破裂、胎儿死亡;第三起是一新生儿两年前出生后突发缺氧,治愈两年后被诊断为脑瘫,家属质疑医院病历造假。

  面对医疗纠纷,院方或是进行司法鉴定,或是建议走法律程序,或是提供手术记录,但相关举措均未获得患者及家属认可。周口六院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事发前,三起医疗纠纷的当事人都向卫健部门投诉过,卫健部门也受理过。从事件发展来看,卫健部门受理结果也未达到当事人预期。

  光明网评论认为,当“患者就是弱者,医生就得负责”成为情绪共鸣,医生根本无力抗衡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当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缺少理性认知,对医生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存有疑虑,就有可能积累负面情绪,而选择诉诸舆论以解决医疗纠纷,让维权行为走向网络暴力的极端,最终酿成悲剧。

  ?医生“以命正名”,舆论追问多层保护机制失灵

  舆论场上,“越是善良的人对自己要求越高”“没人帮她”等网民评论表达出对邵医生遭遇的痛心。在相关话题下,舆论审视事件发酵各个环节责任,拷问医疗纠纷、网络暴力面前的多层保护机制失灵。对院方,“医院保护不了自己的医生”“每次出事都是医院先把医生推出去”等观点质疑院方对医疗纠纷的应对处置不力。对警方,舆论呼吁严惩网暴者;对平台,部分舆论观点认为“对屡犯账号本身不做处置只是限流或下架视频”治标不治本。

图:部分网民评论

  综合媒体报道和相关方回应来看,面对医疗纠纷引发的网络暴力,邵医生及其家属、代理人以及院方并非完全无所作为。邵医生方面,其本人及家属、代理人通过线下沟通调解、向抖音平台举报投诉违规信息、先后两次报警等多种方式积极维权,试图解决争议,降低舆论影响,但均收效甚微。医院方面,院内还设有专门的投诉接待窗口,提供患者投诉、建议收集处理、院内就医咨询、网络咨询应答等服务;院内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院内有较严谨的患者投诉处理流程”。平台方面,“抖音黑板报”说明中提及的对违规内容进行“限制流量不予推荐、下架、好友可见或仅自己可见”也表明平台内容治理的态度。

图:周口六院投诉接待窗口(原点记者摄)

  ?有效应对网络维权时代“新医闹”,需多方协同形成合力

  此次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应对网络渠道医疗纠纷、“网络医闹”的薄弱之处。对此,红网评论认为,各级医院、社交平台、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应与时俱进、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医疗纠纷成因复杂,专业度高,患者和公众医疗知识有限,难以做出专业判断;但医疗问题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关于医疗纠纷的网络信息易唤起舆论强烈的情绪共鸣。应对“网络医闹”,医疗机构要发挥专业能力,敢于坚持理性和公平,重视患者投诉和调解程序在网络场景的适配和优化。对于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呼吁完善联动机制,主动治理网络暴力的声音占据主流。有舆论观点指出,监管部门及时介入,用法治厘清责权,能够为后续网络暴力行为平台举报和医疗纠纷调解处置提供有力依据;也有网民评论认为,对于医疗纠纷类信息,如果没有官方责任认定,平台“封禁家属账号,大概率会被攻击‘捂受害者的嘴’”。这也印证了在网络暴力,尤其是医疗纠纷相关网络暴力治理上,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必要性。

图:部分网民评论

  ?带血的键盘刺伤舆论情感,网络维权应坚守文明底线

  此次事件中,不少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自发哀悼和怀念。邵医生去世当天完成6台手术、对待患者耐心负责等信息被她曾诊治过的患者和网民频频提起。这抹温暖与“严惩网暴者”的呼声呼应,形成抵制网暴的舆论合意。

图:部分网民评论

  网络暴力的键盘并不是第一次沾染血腥,从2022年河北寻亲男孩被网暴离世,到2023年粉发女孩遭网暴抑郁离世,再到此次周口六院邵医生坠亡,网暴伤人屡屡刺痛舆论情感;“胖猫”跳江事件舆情反转、百度副总裁女儿“开盒”孕妇事件、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案件等热点舆情中,也不乏网络暴力的推波助澜。

  中工网评论指出,每一场网络暴力,都是对文明底线的挑战。这种将生命推向绝境的网络暴力,是社会戾气的缩影,若不对极端化言论土壤进行系统性治理,类似事件难免重复发生。

  作为网络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普通公众应该认识到,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网络维权也应坚守文明底线。在事实未明、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保持克制,避免陷入片面对立和情绪漩涡,是应具备的网络素养。对法律的敬畏,对文明的坚守,是阻隔网络暴力的盾牌,是网络环境维护和现代社会治理的根本。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