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人社局工作人员电话辱骂办事群众,舆情化解不应止于“口头回应”
2月6日,有网民在网络问政平台反映称,其因工作问题,遭到四川省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辱骂。

同日,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问政平台回复,对于该问题,该局高度重视,已落实专人开展调查核实,将根据调查情况依纪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月7日,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回应媒体表示,问政平台反映情况属实,涉事工作人员已向当事人当面赔礼道歉,同时该局也对涉事人员作出了组织处理,一名工作人员停职检查,另外一名工作人员调离现工作岗位,相关工作正进一步开展。
事件话题发酵后,部分观点批评称相关人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体现了部分基层干部“扭曲的权力观和群众观”;也有观点以类似案例抹黑基层干部素养,称“地方官员通病”。相关言论对地方政务形象、当地政府公信力造成了冲击。
01窗口工作事关基层政务形象
舆论对“权力失范”“履职意识淡漠”反感情绪不断累积
据媒体报道,该网民公布的通话内容显示,对方先是在电话里对其表达不满:“欺负两个女娃儿干啥子?过年过节的。”之后,对方多次言语不文明对其进行辱骂。对此,有观点表示,“如果群众要求无法满足或者不符合规定,也应该耐心细致解释,相信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如果群众不理解,甚至大吵大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报警来解决纠纷和冲突”。
当前舆论环境中,不少基层窗口行为不当事件先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相关讨论泛化升级,舆论对“权力失范”“履职意识淡漠”的反感情绪不断累积,推升事件的负面观感。“巴中人社局工作人员电话辱骂办事群众”一事发酵后,部分观点认为相关举动是将行政职权异化为个人特权的典型表现。如闪电新闻评论称,“这种‘官威’反映出部分公职人员的权力观的扭曲,他们将手中的权力视为压制他人的工具,而忘记了权力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这种权力失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更破坏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02窗口工作争议事件屡发
两大突出短板加剧涉事单位舆情应对压力
“巴中人社局工作人员打电话辱骂办事群众”一事并非个案,近来,有多起基层窗口问题引发舆论关注,如“河南一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下午4点无人值守”“重庆渝州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拒收现金”等事件叠加发酵,加剧舆论负面观感,质疑基层窗口工作乱象的声音走高。
短板一
不只是工作态度问题,也是“作风病”
有媒体曾刊文称,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问题时,职能部门近年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作派少了,“打太极”“拖字诀”“踢皮球”的魅影仍不时显现。如“江西吉安市监局无人值守”一事中,虽然事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存在干部迟到情况,暴露出个别干部纪律不严、作风散漫、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已对相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工作人员于当日上午10时许为当事人办好了营业执照”,但“治标不治本”“基层治理警示”等质疑观点对当地产生的舆论监督作用并未停歇,舆论场“罚酒三杯”“避风头”等负面声音泛起。
如有观点指出,“干部迟到、作风散漫、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反映出的是基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当地不仅要处分个别工作人员,更要从制度上、管理上全面反思和整改,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同时,光明网评论也认为,干部迟到不仅是个别公职人员的工作失误,更是对基层治理体系的警示。应以此为鉴,全面整改,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重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形象。
短板二
涉事主体改进措施和意愿需要透明化和具体化
在重庆市民骑行途中路遇群众倒地受伤,三次拨打120不通,两次拨打110才让受伤群众得到救助一事中,“急救不急”现象引发高度重视,事件暴露出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隐患和不足。事后的“警情通报”中提及的改进措施也被放大讨论。如有观点指出,“警方提出增设110报警台接警岗位的措施,显示出一定的责任意识和改进意愿,但仅仅停留在‘提出措施’的阶段是不够的。如何具体落实这些措施,如何确保增设岗位后真正提高接通率,才是公众更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警方提到要统计接通率、分析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增加人力物力,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透明化和具体化,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信任”。
03窗口工作舆情化解要打好“长效针”
结合过往案例来看,群众“办事难、体验差”的社会痛点问题多次成为争论焦点,此类舆情发生后,舆论监督意愿高,易形成话题集聚,而有关部门是否及时回应舆论关切、给出长效解决方案也会受到舆论拷问。
观察发现,当前,舆论对于“巴中人社局工作人员打电话辱骂办事群众”相关处置结果的追问尚未停止。如极目新闻评论表示,“目前,双方为何发生冲突,详情需要官方进一步披露。有网友表示,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还是让人看不明白。是工作人员存心为难群众,还是按章办事受到委屈最后情绪失控骂人?如果仅仅因为当事人拒绝留下电话就恼羞成怒,那无论如何说不过去,更应该严肃处理。同时,对违规工作人员的处理同样应该公开透明,处理是依据什么规定,哪些条款?只有这样,处理才能服众,也才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可”。鉴于此,建议窗口工作舆情化解避免“口头回应”,留下舆论臆想空间,而要详细释义,围绕具体举措精准出招,打出“长效针”以求荡涤沉疴。
- 2025-01-24紧急求助电话接通难 官方回应缘何引发进一步讨论?
- 2025-01-24江西一市监局“迟到门”舆情事件引发的基层治理反思
- 2025-01-21三甲医院招聘行政后勤要求播音专业 院方否认“萝卜招聘”难令舆论信服
- 2025-01-09面对舆论围观 地方政府“听劝”模式的B面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