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观察

从“周五下班去中国”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窗口

2025-01-15 08:57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海外影响力的增强,国际舆论场中的中国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以韩国游客大规模涌入上海为代表的“周五下班去中国”现象,不仅展现了中国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更折射出中外文化交流的壮阔前景。同时,像“City不City”这种跨文化热词的流行,也彰显了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的日益增强。

  在中国旅游高潮迭起的背后,是自然风光的迷人魅力、现代化成果的震撼冲击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广泛传播。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显著成效。

  政策助力促开放

  魅力吸引八方客

  #上海挤满了周五下班的韩国人#正成为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新热词。其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政策支持是底层逻辑的保障。2024年11月30日起,包括韩国在内的38个免签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来华旅行门槛,也减少了游客出行的程序复杂性,为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奠定了基础。

  其次,交通便利化为“周五下班去中国”提供了可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航空网络高度发达,从韩国到上海的航程仅需一个多小时,这种便利的区域连通性为境外游客短期来华旅行创造了条件。

  更重要的是,中国自身的吸引力是境外游客涌入的关键因素。从历史文化到自然风光,从现代都市的繁华到本土美食的丰富多元,中国旅游市场为海外游客提供了多维度的综合体验。

  “City不City”热梗崛起中外交流的缩影

  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中,“City不City”榜上有名。“City不City”这一表达最初出现在美国博主“保保熊”记录中国旅行的短视频中。当他在视频中用略带调侃的语气问妹妹“City不City啊”时,妹妹幽默地回应“好City啊”,这一简短的对话因其轻松幽默的语境和新颖的语言形式迅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经由社交媒体平台迅速传播,成为网络热梗。

  与“周五下班去中国”话题传播现象类似,“City不City”的流行也与中国作为海外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崛起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展现中国美景、美食和文化的视频内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受到热捧,成为许多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City不City”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应运而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City不City”的流行也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密不可分。从高铁网络的快速扩展到现代化城市的崛起,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突破新高度。这些变化为外籍游客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新鲜感,也成为“City不City”表达背后所指代的“城市化”“繁华”“新颖”等的重要来源。对此,舆论期待,随着免签政策持续优化,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可进一步拓展,如“City不City”这样的文化热点也能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纽带。

  打开积极展示窗口 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一种“无声的外交”,旅游业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中国进一步开放免签热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中国,这种直接的文化接触方式,比单纯的媒体报道或官方宣传更加真实且有说服力,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感知中国的重要窗口。

  一方面,国外游客热衷来华体现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从传统文化到现代艺术,从文学经典到影视作品,中国文化正以多样化的形式走向世界。在这种背景下,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上,更深入到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探索中。例如,韩国游客在上海外滩的打卡、对中国高铁速度的感叹、在重庆享用火锅的体验以及在横店影视基地沉浸式的文化互动,都是他们感知中国真实魅力的重要途径。这种对中国形象的直观体验,突破了语言和文化的壁垒,并逐渐打破部分外媒塑造的对中国的“刻板成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的可信、可爱、可敬。

  另一方面则是流行热梗在跨文化传播的创新与突破。“City不City”的流行是跨文化传播中“接地气”的体现。它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语言形式,将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成果融入到外国游客的日常体验中,使得中国的城市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与以往官方宣传不同,这种由外国博主自发传播的现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去中心化”趋势。外国游客通过自己的视角记录中国,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形成了口碑传播的良性循环。这种传播方式,不仅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与好感。

  同时,跨文化传播的创新也体现在中国对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上。从传统的中国功夫、书法、茶文化,到高铁、天眼、北斗导航系统等现代化成就,中国对外传播内容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从文化到科技的各个方面。

  但同时也需要看到部分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仍存在叙事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海外民众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因此,中国在后续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更需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展现开放与包容的态度,让海外受众能够在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感受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等和尊重的文化内核。

  此外,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外界对中国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中国需要继续坚持“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理念,同时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在政策层面,中国可以继续优化签证政策、促进入境人员往来,为外国游客和文化交流者提供更多便利。在技术层面,中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精准分析来华群体的需求与兴趣,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传播内容,打造有辨识度的城市IP。在文化层面,做好国际传播决不能只自说自话,要持续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如进一步加强对自身文化的挖掘与整理,通过国际化的表达方式让中国文化更容易被世界理解与接受。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