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领导全没了”短信员工被罚,品牌应如何把控“发疯式营销”内容尺度?
11月22日,有不少玩家反映收到了网易游戏发送的《逆水寒》宣传短信,称“公司领导全没了,我发福利没人管”。
网传短信内容截图
仅三天后,11月25日,社交媒体平台就流传“网易内部信”,其内容显示,上述短信严重违背网易企业经营理念,引发了负面社会反馈,给公司形象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已对涉事员工进行扣除奖金、警告处罚。
网传网易内部信全文
梳理发现,这种“发疯式”宣传内容在网易游戏的过往营销案例中并不少见。其往往采用略显“卑微”的姿态,通过日常化的表达与玩家进行对话,以夸张、荒诞、新奇的方式呈现,具备较强的“沟通感”,弱化了企业营销宣传的推送语境。这种“别出心裁”的营销文案在垃圾短信泛滥的当下,显得更具娱乐性和趣味性。部分网易游戏玩家甚至表示会期待收到此类营销短信并截图留念。
玩家截图
不仅仅是《逆水寒》项目组,网易游戏在营销方面整体均以“爱发疯”“爱整活”著称。《射雕》《决战!平安京》《蛋仔派对》等项目组都经常采用“发疯式营销”的策略,其运营人员常吐槽、自嘲、发牢骚,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状态。
但不可忽视的是,“发疯式营销”本身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营销方式,其内容创作多涉及“蹭热点”,甚至在规则边缘打“擦边球”,存在较高风险。例如,此前网易游戏《射雕》《逆水寒》项目组都曾被指暗讽友商,引发游戏用户骂战。以致于部分用户关联批评指出,网易宣发文案浮夸低俗,只会炒作引战,不关注游戏品质。
“发疯式营销”玩家喜闻乐见,
处罚被质疑不懂用户
《逆水寒》此次“发疯式营销”与网易过往策略一脉相承,玩家端多表示“喜闻乐见”,并认为网易会整活,懂用户,以自我调侃的方式巧妙地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成功地塑造出一个贴近用户、富有亲和力的企业形象。
但涉事员工却遭致公司处罚,令部分玩家愕然,也让舆论风向发生逆转。有舆论结合网传“内部信”内容,推测其背后的原因恐与公司此前被曝出贪腐信息有关。11月8日,网易对外公布了多起涉及游戏业务的贪腐和违法行为。此次贪腐丑闻影响巨大,涉及多名高管,相关联的公司多达27家,涉案金额超十亿。有网民猜测,在贪腐风波未平的背景下,公司高层可能担忧《逆水寒》营销短信中“领导全没了”的表达会引起外界误解,因而作出处罚决定。
由于此类大范围短信的发送涉及策划、文案、链接、发送对象确定等多个环节,需经过多层级严格审核。网民对于“疏于审核”“管理失当”等解释并不买账,更倾向于认为是网易高层以及相关投资者面对舆情过度敏感,才对本次“发疯式营销”事后追加处罚。舆论认为这不仅破坏了《逆水寒》正常的营销态势,还引发公众对公司高层不理解用户和市场的质疑,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冲击。
部分网民观点
重大负面舆情下对外传播应慎之又慎
品牌需探索“发疯式营销”的使用边界
在公司重大负面舆情影响尚未结束、公众情绪依然敏感时,企业对外发声应更加审慎。对类如“发疯式营销”这种风险性相对较高的营销方式应重新进行评估,以消除被关联解读、影响投资者信心的潜在风险。
这要求企业将舆情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例如,在内部建立更为严谨的传播审核机制:除了常规的内容审核,更要深度考量特定舆情背景对信息可能产生的误读与放大效应;对当下社会的热点敏感话题、公众情绪倾向等进行全面梳理与评估,建立敏感词库与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营销内容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公众情绪相契合;在发布信息之前需要对传播环境做更加全面的评估,提高审核层级;同时确保内部跨部门间的信息对接畅通,防止信息不对称、传播口径不统一引发次生舆情。
此次网易游戏大面积发布营销短信后进行内部处罚,且关于涉事员工处罚的内部信息外流,无疑在公共舆论场强化了此次常规营销活动的存在感,更是将企业管理经营置于舆论放大镜下审视。这不仅未能规避“发疯式营销”的潜在舆情风险,反而使得企业面临的危机进一步升级。因此,品牌在使用“发疯式营销”策略前,需审慎评估,谨防被过度娱乐化或引发误读,导致品牌形象遭到“反噬”。
- 2024-11-25“旺仔牛奶喝出异物”?初步判断不是老鼠,当以严肃调查澄清疑云
- 2024-11-25保时捷深夜致歉
- 2024-11-20服务业明显回升,推动经济企稳向好
- 2024-11-11打假博主举报“配料表造假” 良品铺子回应缺乏细节反遭舆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