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情观察

政务新媒体账号集中关停热潮下的冷思考

2024-05-08 08:49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近日,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地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

  接连的停更注销引发广泛关注,舆论场不仅有对账号关停的热议,更有对政务新媒体下一阶段发展出路的关切与忧虑,折射出公众对政务透明性、服务落实度与管理集约化之间平衡性的考问。

  随着政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入深水区,政务新媒体账号的使用和运营方向逐渐向质效倾斜。因此,如何在“久积成疾”的发展滞碍现状中实现破局,考验着各级政府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技术应用能力。

  从过往看:低质冗余症候由来已久

  此次政务新媒体的集中关停并不是由于某种“突发病症”的出现,而是在长期实践历程中的“久积成疾”。有媒体梳理近年来政务新媒体相关监管政策:早在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部分政务新媒体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就被明确指出,“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已然出现;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对上述问题设置了有针对性的底线指标;2023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注册运营政务公众账号,要严格控制数量,加强信息更新。让政务新媒体排出形式主义的毒素,跑出速度,真正便民利民势在必行。

  由此可见,政务新媒体中的“水分”由来已久,此次政务账号的关停潮是对过往问题的集中“排毒”,也是未来政务新媒体提质增效的必经关卡。

  从现实看:建设初衷与运营实效脱节

  要探讨部分政务新媒体账号的去与留,需从政务新媒体的建设初衷和相对优势着眼,在与现实运营实效的比对中观照冗余账号关停的必要性。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沟通民众的重要桥梁,承担着政务信息上传下达、政策法规解读、提升公共服务等重要使命。近年来相关部门之所以大力推动政务沟通数字化,其一是希望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效率,使民众快速、便捷地获取所关心的政务信息;其二是希望通过政务新媒体打通政府与民众之间双向沟通的有效渠道,加强社会关切和民众反馈的回应效率;其三是通过创新性的传播形式,实现政务信息的生动化和直观化传达,以打造政务平台和政务信息本身的影响力;其四是通过新媒体平台承办各类民生事务,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从上述建设初衷出发,再来分析各级政府运营的大部分政务新媒体现状,则会发现部分新媒体账号存在共性问题:

  质量难保证。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种政务新媒体账号所发布的内容中,有极大比例是对更高层级政策信息的简单搬运和转发,而不是账号主体自主进行内容的生产和创新。其中还有大部分是对部门例行会议的重复报道,“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严重,单调乏味的内容,缺乏用户真正关心的信息。加之不定期的更新频率,使得一部分政务新媒体账号的质量难以保证。

  影响力有限。新媒体账号的运营工作实际上也为基层单位在自身工作内容之外增加不小的压力,加之部门内现有人员对新媒体运营业务的不熟悉等多种原因,许多账号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久而久之,自然导致账号影响力下降,“僵尸账号”越积越多。

  互动性缺乏。在这些内容生产低质、管理维护缺乏的账号中,其运营模式主要为政务公告自上而下的传达,信息传播呈现明显的单向性,账号创建之初预期的双向沟通、受众反馈渠道基本堵塞,民众关切与诉求难以形成回声。

  服务实效弱。现阶段,略显冗余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政务新媒体形式,大多只停留在信息发布层面,并没有嵌入“一站式服务”的链条中,民众办理业务仍需通过政府窗口或电子政务端口,账号建设预想的服务实效亦未真正落实。

  不难看出,政务新媒体的建设目标和相对优势,在现存部分账号的实践中均未得到有效发挥。对于这些账号来说,设立初衷与实际效用的明显脱节,早已昭示着政务新媒体的现行思路需要修正,而实现冗余端口的“瘦身”,正是修正的第一步。

  向未来看:“瘦身”过后更需“增肌”

  改变现状的必要性已然明确,政务新媒体破旧后亟需立新。

  选择摒弃部分账号,是对此前实践中部分僵化思路的修正,绝非否定建设政务数字化智能化这一服务目标。因此,要推动服务目标得到真正落实,“一关了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现有资源信息的整合方式,而后寻找新的出路。要关,但关到什么程度?关了后业务怎么转移?具体由什么形式来承接?

  各级政府是否能快速实现思维转变,将政府新媒体的发展驱动从“形式导向”转为“民众导向”?前者对应的是“僵尸账号”任务式的、以数字化为业绩包装的形式主义僵化思维,而后者则显示出政务新媒体建设初心的回归,将发展重心放到民众服务的提质增效上来。许多城市在政务新媒体改革方面已做出先行实践,其思路与成效都为后续进行资源整合与集约管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如郑好办、浙里办、粤省事等,均集中体现了以市民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基础,不断深化数字化服务便利市民生活的宗旨,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构建“一网通办”模式,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以此为代表的相关尝试,彰显着政府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对多元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有没有”已经不是衡量政务工作和政府新媒体建设的标准,“有没有用”才是下一步发展着力的关键。总而言之,此次部分政务新媒体账号的关停,不是也不应该是服务渠道削减、政务公开堵塞的信号,也不是基层政府卸下政务智能化、信息化任务的喘息契机,而是在新事物发展“出现--泛滥--再整合”的阶段中,迈入了下一个关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