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焦点舆评

抓住“热辣滚烫”的“春日经济”!

2024-04-03 11:42 来源:人民网评

  文旅消费市场“春意盎然”系列财评之一:

  花香阵阵游人醉,“春日经济”热力足

  思睿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最是一年春好处,赏花踏青正当时。进入3月以来,全国“赏花经济”“春日经济”热度持续攀升,全国多地迎来文旅热。不仅是传统旅游地迎来送往,小众旅游城市也正快速崛起。

  伴随赏花踏青而来的“春日经济”,吹遍大江南北。江苏无锡樱花盛放飞扬,江西婺源油菜花遍地黄金,广州花城更是百花争艳……可谓“出门俱是看花人”。据悉,今年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共历时32天,预计发送旅客7800万人次,日均发送243.8万人次。某出行平台上数据显示,“赏花”搜索热度大幅上涨,3月以来,赏花景区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同时,预订赏花一日游的订单大幅增长。

  3月31日,游客在邹平市西董街道的樱花山赏花游玩。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与以往旅游热点扎堆不同,今年赏花春游的出游半径也在不断拉长,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当下,“春日经济”发展更加细分,为更多小众旅游地带来新的商机。据相关平台,3月中旬到4月初,以“小城市”为目的地的机票提前预定量同比增长2倍以上。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等短距离的旅游选择持续升温;避开“一票难求”的热门目的地,不去“人从众”的火爆景点,不慕名、不扎堆的冷门游走红;不赶时间、不走马观花式打卡,而是选择“慢游”……文旅热不再只有传统热门景区景点“一家独大”,而是呈现“遍地开花”的行业发展新形态。

  为啥会有这些新变化?客观而言,周末、短假期本身时间不长,更适合较短的出游半径和路线;而高铁和航班的普及,让更多地方可以更方便抵达。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出行不再是“稀罕事”,追求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站上,很多人晒出自己的冷门旅游行程。不少未被过度商业开发的冷门目的地,反而因其安静淳朴的人文气息,圈粉了想体验悠闲慢生活的游客。“我来推荐我的家乡”“今年最惊喜的城市”“人少且高性价比目的地”……从不断走红的关键词和标签中可以看到,更多小众目的地正凭借口碑出圈。

  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催生了如今的多元化复合型旅游市场,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连接方式也越发丰富。河南云台山举办汉服花朝节,把传统服饰和传统节日结合,不仅可以游玩赏花,还可以融入汉服巡游、国风表演;云南罗平的油菜花不仅能看还能吃,当地推出的油菜花炒腊肉、油菜花炒饵块等特色美食,带来了“尝鲜”新体验;贵州南明区推出桃花跑,融体育、旅游、文化、产业为一体,让游客参与路跑的同时,也能看表演、买特产、赏非遗……全国多地积极创新,以景为媒,推出融合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无论是传统景点,还是新晋网红,抑或是仍待走红的小众城市,都需要修炼内功、做好服务,才能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不断延长旅游的生命线、产业链。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天本就自带活力和希望。主动把握消费规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定能不断擦亮“春日经济”的底色,让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文旅消费市场“春意盎然”系列财评之二:

  抓住“热辣滚烫”的“春日经济”

  辛建

  “春日经济”持续攀升,牵动餐饮、购物、体育等服务消费稳步增长,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这背后既有文旅市场供给端持续发力,更有文旅消费的爆发增长、转型升级。

  “春日经济”火爆,既归功于季节性需求的快速释放,也受益于文旅供给的厚积薄发。冬去春来,人们都希望走出家门、融入自然、驰骋身心;加之疫情积压的文旅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人们更想抓住各种机会,享受“诗与远方”。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不断改变,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奢望;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力、文旅资源的不断开发,为包括春游热在内的文旅热提供了现实可能。

  3月31日,游客在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赏花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华摄)

  “春日经济”为代表的旅游消费“热辣滚烫”离不开文旅产品提质增效。文旅融合是“春日经济”的重头戏,相比传统单一的赏花踏春,如今各地将传统文化与花季美景相结合,精心设计旅游产品、不断解锁新“花”样,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北京发布“九大花事”,并串联特色古迹赏花点推出多条主题游线路;湖北武汉花博汇景区上新“知音花月夜”夜游活动,展现“文化+科技”的现代魅力;中国铁路上海局以“南湖·1921”精品红色旅游列车为主线,策划推出“在南湖遇见你”文艺党课等5条全新的红色旅游线路……精心打造的高品质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持续点燃文旅消费热情。与此同时,各地在交通住宿、市场监督等方面持续发力,优化服务保障供给,为游客营造更加放心、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春日消费延续了今年春节假期消费火爆的态势,折射人们对文旅消费的旺盛需求,反映出在经济稳中向好大背景下我国发展的内需潜力和强劲动能。从春游消费人群年龄结构来看,27—40岁是出游的主力军,占比超过50%。游客年龄更加年轻化,让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国风国潮热成为新风尚,“不扎堆”“少扎堆”成为大众出游的心态,由此也带动文旅消费市场转型升级,更加注重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今年春游季,部分“小城市”异军突起,拥有“小机场”的三线及以下城市迎来爆发式增长,就是有力证明。

  文旅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拓展,社会预期不断改善、发展信心不断汇聚,人们更愿意出行旅游、花钱消费。另一方面,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无论是拥有闲暇时间、具有经济基础的“银发族”,还是助推“研学游”方兴未艾的学生群体,都是待挖掘的潜在目标人群。深入挖掘文旅市场潜力,不断提升规模和质量,定能更好发挥文旅消费的综合效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双向奔赴”。

  2023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和保障措施5个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抓住文旅融合新机遇,不断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说到底要做好高质量这篇大文章。在这方面,务当抓紧抓实各项措施落地,持续塑造我国文旅消费市场的新动能新优势。

  文旅消费市场“春意盎然”系列财评之三:

  让“小资源”释放“大效应”

  郑因

  龙年新春,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甘肃天水随之成为游客春游的重要目的地。为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天水有关部门举办麻辣烫美食文化节,兰州铁路局开行麻辣烫旅游专列,为迎接游客不少民宿酒店商家房价不增反降……各方全力打造出游场景,增加旅游供给,提升服务品质,让“小资源”释放“大效应”,让“小流量”变为“大留量”。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水文旅热,既是网红城市挣得“泼天富贵”的全新案例,也为“春日经济”热度持续攀升写下注脚。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明媚的阳光,奔向独特的文旅资源,很多游客走出家门,开启新的旅途。放眼各地,赏花周边游、乡村游人流密集,踏春长线游、跟团游人气高涨,美食游、度假游、红色游等百花齐放。消费保持旺盛,供给持续提升,共同推动“春日经济”快速发展。

  3月3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南坑村,游客在油菜花田游玩。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文旅一业兴,市场百业旺。在强调文旅是拉动消费强大引擎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带动供给推陈出新的重要作用。文旅产业是朝阳产业、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乘数效应,能够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开展民宿“走县进村”行动,培育200余个民宿品牌,以文旅赋能城乡发展;贵州推动非遗项目进景区,开发一批文创产品,以旅游市场激活文化资源。除了带动餐饮、酒店、交通等传统产业,文旅也与研学、康养等领域相互融合,与数字产业、智能技术充分碰撞,催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发展新动能,培育崭新增长点,愈发成为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总的来看,文旅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以“春日经济”为代表的文旅经济不断升温,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升级,正是第三产业不断扩大规模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渐提高的生动表现。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占达5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其中,文旅产业功不可没。第三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将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潜能持续激发注入动力,更将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续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文旅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两端发力,一手抓消费,一手抓供给。更应注意的是,拉动消费不能依靠造概念、喊口号,而要拿出扎扎实实的产品与服务。唯有让游客有玩头、有看头,商家才能有赚头、有回头。挖掘旧资源,讲好新故事,打造好项目,提升承载力,服务更优化,吸引投融资,就能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聚人气、聚财气,助力文旅市场长红。

  新的春天里,“赏花+市集”“赏花+夜游”等形式花样多多。抓住发展机遇,释放澎湃动能,让文旅发展势头更“火”,定能让经济回升向好的暖意更“浓”、底气更“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